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材料一:中世纪时期的伦敦厕所还是一个奢侈物,多数人使用夜壶,然后直接倒在街上了事。可以想象14世纪的伦敦市民每天就是走在这些垃圾污秽上,气味难闻且充满了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病原体。
——《11 - 14 世纪伦敦城市卫生状况考察》
材料二:17世纪,巴黎出台法令,只允许在夜间泼粪,泼粪前还需喊一句类似“屎来了”的提醒语
别走了 小姐 您会毁了这身裙子的
Stop,my lady. You’ll ruin your dress.
《权力的游戏》剧照,市民往街上倒粪便,街道污水横流
这是一条有味道的导入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谚语
中世纪的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呢?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01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问题1、兴起的时间、原城市代表
问题2、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手段、形式
02 城市居民的身份
问题1、城市的基本居民、条件
问题2、形成的阶层
03 大学的兴起
问题1、大学兴起的背景、时间、美誉
问题2、大学自治地位的体现、大学课程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
公元1500年左右
秦汉
公元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581年
公元907年-960年
隋唐
宋元
公元1368年
公元1644年

古代欧洲
五代十国
时空坐标
古代中国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1.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中世纪教堂装饰:小商贩和工匠涌入城市
14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重犁
材料二:到14世纪中期,欧洲的总人口增加到约8000万……重型犁、马颈轭的发明和改善……农业上从两田制种植到三田制种植的变化。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原因: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代表
公元10世纪起
兴起时间
代表
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法兰西(巴黎)、英格兰(伦敦)、德意志(科隆)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伦敦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1.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
特点
特点:交通便利;规模小、人口数量少;大部分是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 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相关史事
巴黎:6万
开封:100万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中世纪的城市 中国早期城市,兴起方式有何不同?
VS
材料一: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译文:粮食是国家的宝物,兵器是国家爪牙,城郭是用来自我守卫的,这三者是维持国家的工具。 )
——《墨子·七患》
中国最早的都城“二里头”
材料二:中世纪城镇对于西欧而言,代表着新生事物。除去少数例外的情况,这些城镇是独立自主的,真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而存在。
——[美]C.沃伦.或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中国
政治、军事中心
西欧
手工业、商业中心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中世纪的城市 中国同期城市,都由谁来管理?
VS
权力机构居于正中,充分体现君权至高无上
争夺利益
涌入城市之后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要求提升政治地位
欧洲封建制度
背景: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阅读课本43页相关史事,思考以下问题
琅城是兴起于法国东北部教会土地上一个城市,这里是法国毛纺织业中心,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向市民征收苛捐杂税。为了寻求自由发展,12世纪初,琅城发起集资赎回自治的活动,市民纷纷响应,向主教高德理和法国国王路易六世,一次性赎买了琅城的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时隔不久,当主教把手中的赎金挥霍殆尽之后,就撕毁赎城协约,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恢复了他的统治。1112年,琅城市民发动起义,起义市民高呼“公社”、“自治”等ロ号怒杀高徳理及其手下的帮凶。1128年,在琅城市民的压カ之下,国王路易六世不得不签发“特许状”,琅城最终赢得了自治。
——马世カ、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10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9
1.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手段是怎样的?
2. 城市中的市民有什么样的自由和自治权力?
3.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什么?
4.国王和城市的联合有什么影响?
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3.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什么?
2. 城市中的市民有什么样的自由和自治权力?
自由城市
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常用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1.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手段是怎样的?
自治城市
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4.国王和城市的联合有什么影响?
对国王:削弱了割据势力,获得城市拥护。
对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法国圣奥梅尔城市印章,正面是负责审判的议员
一、自由和自治城市
特许状
国王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Who?
1、城市的基本居民都是哪些人?
2、他们要多久才能成为市民?
When?
3、他们为什么愿意到城市生活?
Why?
4、他们如何生产生活?
How?
手工工匠和商人,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或农奴转变而来
进入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
成为市民以后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进城前(农奴被领主棒打)
进城后(城市的消遣活动)
结果: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生产生活
阅读课本P44相关史事,说说手工工匠和商人如何避免恶性竞争?
(裁缝)
(酿酒)
(面包师)
中世纪行会徽章
佛罗伦萨羊毛行会标志
A.成立维护行业共同利益的行会
B.商人行会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
C.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行会类型:手工业行会与商人行会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根据材料探究行会兴起所起到的作用?
材料1:“中世纪欧洲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各行业之间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存在激励的竞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各方的关系,以及共同应对外界的威胁、压力,成立行会这样一个专门的团体。”
——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材料2: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
①避免了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
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传授;促进中世纪西欧早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稳定。
15世纪初,毛织物品裁缝行会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居民大部分都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结果: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农奴到普通市民,再到资产阶级,人们不仅获得了自由,还谋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切身体会到了“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于是开始总结城市兴起的影响。
经济:商品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文化:为大学的兴办创造了条件,对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三、大学的兴起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或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1.大学的含义、兴起背景、时间、代表
含义
背景
(1)经济的发展(2)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播
时间
12世纪
1.中世纪早期大学的代表
三、大学的兴起
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是世界上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
法国巴黎大学最早从教会学校发展起来的,建于12世纪后半叶,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英国牛津大学,是牛津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其小教堂回廊、花园、城墙都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
三、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大学上课场景
学生正在读写拉丁文字
博洛尼亚大学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拉丁语:“主照亮我”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大学
孕育
促进
大学的兴起与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城市与大学的关系
三、大学的兴起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类型 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支持者 教皇、国王
大学自治地位的体现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和神学。
评价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
中世纪大学课堂
三、大学的兴起
2.大学的发展
三、大学的兴起
2.大学的发展
文法
修辞
逻辑
算数
音乐
天文
几何
文法: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写作和演讲,从专业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主要是《圣经》)。
天文:教授学生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并因此能够推算宗教节日。
音乐:教唱教会音乐。
三、大学的兴起
探究与思考:西欧城市和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
(学法指导: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抓材料关键字句)
材料一: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材料三: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大学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和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自由之风,起自商业兴城
自由之风,起自主权在民
自由之风,吹向市民阶层
自由之风,冲破封建神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