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画面里,这些震撼人心的景点,都藏着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密码!圣索菲亚大教堂曾是拜占庭的皇家教堂,见证帝国的荣耀与动荡;托普卡帕宫珍藏的古籍中,有《查士丁尼法典》的珍贵抄本,它不仅是东罗马法律智慧的结晶,更深远影响了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土耳其这片土地上,拜占庭帝国留下的不只是宏伟建筑,还有改变世界的文明印记。
土耳其旅游宣传片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01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问题1、帝国的建立、都城、强盛的原因
问题2、《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
02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问题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问题2、如何评价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英格兰约克大教堂旁的君士坦丁(306-337年在位)铜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新 都:
版图范围:
330年
君士坦丁一世
君士坦丁堡
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帝国建立: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抛弃了罗马帝国的千年首都—罗马,转而在拜占庭设立新都“新罗马”,后来该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人们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繁荣原因:
繁荣表现:
繁荣时期:
(1)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
(2)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及功绩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查士丁称帝后(518—527),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
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us I),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于527年继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以恢复昔日罗马的荣光为已任,他统治时期的东罗马帝国,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查士丁尼也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执政帝国38年;
用22年征战四方;
用5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用36年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为自己竖立的武功柱
亘古流传的文明遗产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流传至今的最佳范例,其镶嵌画、大理石柱子及装饰等内景布置极具艺术价值,其中又以镶嵌画为最佳代表。
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这些基督像有一部分被刮落,用伊斯兰教的画像进行覆盖(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有一部分逃过一劫,留存至今。
但自1934年以来,根据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命令,该教堂被改建为博物馆并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法国比利古的圣弗朗教堂、德国亚琛的查理曼教堂均为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堂和(意大利)拉韦纳圣维塔教堂的复制品,均可列入拜占庭建筑艺术杰作的名单。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亘古流传的文明遗产
东正教圣像中的查士丁尼
手持《民法大全》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它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并于公元537年12月27日投入使用。这座动用上万人,倾帝国财富而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时人无不惊叹它的宏大与精美,这座教堂自建成这一天起,将“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这一称号保留了近千年。
亲眼见过“他”的人无不叹服,道听途说之徒难以想象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在落成典礼上,查士丁尼一世用虔诚的语气高呼:“荣耀归于上帝!只有他相信我能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作!啊!所罗门!我已经超过你了!”(《圣经》中所罗门王建造了圣殿)
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思考:查士丁尼是如何“重现罗马人的名誉”的
1.对外扩张: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武力
+
法律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现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文化上承袭古希腊,政府结构原则大致源于古罗马,法律和官僚是从罗马晚期直接演化而来。
——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界史》
1.查士丁尼的统治措施( “文治武功” ):
(1)武功:军事征服。查士丁尼积极进行对外扩张,扩大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湖”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的统治措施( “文治武功” ):
(2)文治:编纂法典。查士丁尼设立了法典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法律
我过去是凯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查士丁尼像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成果:
继承性
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积极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除了《罗马民法大全》,此前罗马还有哪部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二铜表法》
【知识回顾】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起源
发展
完备
《罗马民法大全》的出台,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总体趋势:法制建设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罗马法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并逐步完备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对比两幅地图,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有何变化?
拜占庭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6世纪时期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14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版图严重缩小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拜占庭守军向穆斯林投降
(骑马者是哈里发欧麦尔)
拜占庭用秘密武器“希腊火”
大破阿拉伯海军
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过程
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过程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诺曼人
库曼人



“我们仨”
(1)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帝国精锐铁甲圣骑兵——
瓦兰吉卫士与佩切涅格人交战
拜占庭成为了“败仗庭”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过程
(2)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十字军攻入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是一场罗马教皇、西欧封建领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先后共9次,历时近200年。十字军名义上为援助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是为了掠夺东方财富,清除异教徒(伊斯兰教)。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驷马铜像(掠夺自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其大量装饰来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对君士坦丁堡的劫掠)
1204年4月12日黄昏,第四次十字军攻克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失守之后的君士坦丁堡迎来了最黑暗的日子,熊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阅读材料分析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落的原因。
1.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2.帝国统治者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3.外敌不断入侵,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启示:
①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闭关保守使文明衰落。
②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坚持对外开放。
③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落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结合视频分析,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结合之前所学和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
材料一: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史学,……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在吸收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还兼收并蓄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1)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3)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时间:395年—1453年。
2、疆域:地跨欧、亚、非。
3、黄金时期:查士丁尼
4、法制成果:《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 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5、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君士坦丁堡。
6、文化
①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承前启后——为文艺复兴做铺垫。
拜占庭帝国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