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认识声现象课件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2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认识声现象课件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2页PPT)

资源简介

第3章 声的世界
认识声现象
1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4
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声的世界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清脆悦耳的鸟鸣
瀑布的波涛声
雷声轰鸣
交响乐
一、声的产生
活动1 探究声音的产生
(1)实验1: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
步骤1:将橡皮筋套在硬纸盒上,使橡皮筋张紧,
两端用牙签或火柴撑起来
用手指拨动橡皮筋,一边听声音,
一边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步骤2: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同时说“声音的产生”,
感受说话时喉头的变化
一、声的产生
现象: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在 ;
我们说话时,喉头在 ;
不发出声音时,喉头不再 。
振动
振动
振动
一、声的产生
①如图所示,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会看到 ;关闭音箱停止播放,发现乒乓球 。
②实验中通过 来显示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③像扬声器这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 。
乒乓球随音乐跳动
不再跳动
乒乓球的跳动
转换法
声源
一、声的产生
(3)结论:①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②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
振动
一、声的产生


双翅摩擦振动
蝈蝈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一、声的产生——学以致用
1.(2023·河池宜州区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
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D
2.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的声源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二胡的演奏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2)“哗哗”的流水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3)北风呼啸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4)笛子是管乐器,声音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琴弦

空气
空气柱
二、声的传播
活动2 研究声音的传播
1.如图所示,将若干个乒乓球一个挨一个地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乒乓球从左往右依次开始跳动,停止播放音乐,乒乓球从左往右依次停止跳动。声音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这样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
二、声的传播
观察实验视频,完成后面的问题
2.如图所示,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最后几乎听不见,然后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
结论:声音在 中无法传播,声的传播需要 。


真空
介质
二、声的传播
活动3 探究固体能否传声
步骤1:背对同桌,将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只耳朵用手捂住;
步骤2:同桌用手指甲轻刮桌子,不要让附近的同学听到声音。
你听到同桌刮桌子的声音吗?
结论:声音能在 中传播。
固体
4.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到耳边,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
结论:声音能在 中传播。
液体
二、声的传播
结论:(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能靠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二、声的传播
思考
1.在太空中的宇航员,能不能直接对话?他们要通过什么来交谈呢?
不能;
通过无线电话来交谈。
2.将音响对准火焰,播放音乐,观察的火焰随音乐“舞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二、声的传播——学以致用
1.小莉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音乐家贝多芬28岁时不幸患了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把一段木棍的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这样来听自己作品的效果,用这样的方法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不朽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有关叙述是   (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的,支持你观点的依据是         。
真实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2023·郑州管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放在硬纸盒下,看到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也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   。
振动
能量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2.常温(15 ℃)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
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 ,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最 。
340 m/s
性质
温度


三、声传播的速度——学以致用
如表给出了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介质
v(m/s)
介质
v(m/s)
空气(0 ℃)
331
水(常温)
1 500
空气(15 ℃)
340

3 230
软木
500

3 750
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
B.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C.声音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
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D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人的声带振动,可以发出声音;声波传入人耳中,触动鼓膜,则会产生听觉,使我们听到声音。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作 。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是 。
2.人耳能听到 Hz的声。
频率
赫兹
Hz
20~20 000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学以致用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B
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A
2.如图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固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C
解析 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钟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A
解析 本实验中,玻璃罩内的空气非常稀薄时,人无法听到
闹铃声但是闹钟仍在振动,B、C错误;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增
强了传播声音的效果,而不是由于闹钟的振动变剧烈了,D
错误。
4.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A
5.(2023·德州齐河县期中)我国北宋诗人黄庭坚在《牧童诗》中写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牧童的笛声是由笛中的空气柱
  产生的,再通过   传播到诗人耳中;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  (选填“快”或“慢”)。
解析 牧童的笛声是由笛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发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当远处有声音时,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地面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所以躺在地上可以最快时间内听到声音,从而可以作出抵御措施。
振动
空气
固体

独特的“嗡嗡”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