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具体知识点 阶段特征清朝:1644----1912年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我国今日疆域的基础。清朝 ①中央:设军机处、奏折制度; ②地方:督抚、省府县三级制; ③考核:考课制度; ④监察:督察院; ⑤法律与教化:《大清律例》相约法律合流; ⑥货币体制: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⑦户籍:永停编审户籍; ⑧基层治理:保甲制; ⑨救济:慈善组织; ⑩赋税制度:摊丁入亩 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1、康乾盛世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盛世:指国家由乱到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盛世的标志:包括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表现1、康乾盛世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2 、君主专制的强化(1)奏折制度“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雍正给凉州总兵宋可的批示奏折制度作用: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2)军机处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军机处带来的影响?特点:简、速、密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2 、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知识拓展】史料阅读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归军机,机臣承旨,只供传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结构简练,所有事务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耽搁过一日者。紧急事当时交下,随撰随进;军机值庐, 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摘编自赵奇《军机处—清王朝中央秘书处》【阅读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能、特点及影响?原因:职能:性质:特点:影响:①直接:处理西北军务;②根本:加强皇权。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简(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 、密(行事机密)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强化到顶峰中枢秘书机构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君主专制达顶峰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齐周华《名山藏副本》P76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清稗类抄·狱讼类八》大兴文字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时阴影笼罩,危机凸显,是个僵化的盛世。2 、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教材补遗】秘密立储制度史料阅读清朝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皇帝写出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嫡长观念的约束,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阅读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秘密立储制度的认识。时间:特点:作用:雍正时期确立传贤重于传嫡长强化皇权,杜绝纷争,保持政局稳定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史料阅读清两朝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清帝国建立一个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元代除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十七世纪清帝国建立之时正是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开端。从那时开始就注定了中国的落后。——袁伟时【阅读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辨析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消极: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政治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册封达赖、班禅派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盟旗制度总督—巡抚改土归流二、疆域的奠定【教材补遗】西南:共治西藏,改土归流顺治 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尊号康熙 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乾隆 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1792年 金瓶掣签制度1793年 《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史料阅读【改土归流】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疆域的奠定清朝疆域的奠定带来哪些影响?①.清朝疆域辽阔,奠定了中国的疆域②.地方行政管理制丰富③.边疆治理,因俗治宜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疆域的奠定(一)内部危机1、经济危机:人地矛盾突出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经济危机:2、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我们喝过的茶叶,(百姓)贪婪索取。他们的主食包括一点米饭,一些菠菜和炒过的葱,一天只吃两顿。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白莲教起义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三、统治危机的初显(一)内部危机(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1、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乾隆接见马戛尔尼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高宗实录》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天体仪、地球仪、新式机器、榴弹炮、毛瑟枪、军舰模型、有关城市、教学、陆战与海战等写生画等等三、统治危机的初显重点探讨(二)外部危机如何认识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既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2、原因:(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3)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3、影响:(1)积极: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统治危机的初显【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朝代 表现 先秦 汉朝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清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常骏出航到赤土国;日本派遣唐使。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广明泉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郑和下西洋、海禁、戚继光抗倭《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朝贡体制朝贡贸易体系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对外关系空前发展从海路发达到海陆畅通对外关系逐渐转型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①由开放走向封闭;②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④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三、统治危机的初显从内在机制再看盛世重点探讨清朝为何由盛转衰?1、经济:固守农耕经济,遏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政治:进一步强化政治专制,统治日益腐败3、思想: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4、外交:闭关自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清前期治国者立足于承袭两千多年农耕文明运势的惯习,“持盈保泰”;为维护满足贵族统治二采取的一些列措施使专制集权极度膨胀,厉行文字狱更是导致“万马齐喑究可衰”的沉闷的局面,使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因素难以发育,遏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清朝闭关自守的消极防卫政策...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更加远离世界潮流。——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三、统治危机的初显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1644建立全国性的政权1688颁布《权利法案》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29设军机处1765英国工业革命1775美国独立战争1689《尼布楚条约》1757一口通商1793马戛尔尼访华1789法国大革命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1840鸦片战争如今新生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曾经辉煌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从世界坐标再看盛世三、统治危机的初显“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2018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1.清代实行奏折制度,内外奏折皆由宫门封进,直递御前,通政使司被排斥在奏折运作流程之外;内阁的票拟职权完全不能施之于奏折。奏折制度的实行(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保证了政令的通行C.加强了官员的决策权 D.完善了中枢决策机制A课堂练习2.清雍正帝设军机处后,朝廷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各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下至驻防将军、都统等的补放任命,均由军机大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用。军机大臣也可以“钦差”的身份,检查或处理地方政务,稽查各省、各部院之汇奏事件。这表明(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中枢决策权力发生异变C.军机处独揽行政权 D.国家权力中心逐渐下移A课堂练习3.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下列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户籍管理松弛散乱 B.实物折算银两征税C.地主赋役转嫁佃农 D.赋役变革摊丁入亩D课堂练习4.下表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C.康乾盛世君主专制的强化 D.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