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5章 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20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0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03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情况。民间艺术——打铁花 热水瞬间成雪一、认识晶体阅读教材第105页,完成以下内容。1.类似雪花这样 规则结构的固体属于 ,如食盐、糖、海波和各种 等。2.像玻璃这样压碎后的碎块 像晶体那样的规则形状的固体属于。如 、蜂蜡、石蜡、沥青等。有晶体金属没有非晶体松香各种形状的雪花在放大镜下,你会发现每片雪花都由六角形小冰粒组成。像这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做晶体。雪花小苏打黄铁矿钻石常见的晶体: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玻璃也是固体,但把它压碎,它的碎块却没有像晶体那样的规则形状,所以它是非晶体。玻璃蜂蜡橡胶塑料几种常见的非晶体二、固体的熔化阅读教材第106页,完成以下内容。1.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作熔化。2.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作凝固。固态液态液态固态露水凝结浇注钢水冰川融化固态 液态熔化凝固海波石蜡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1)研究分工:1、2组研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4组研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试管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铁架台(2)活动过程:①器材组装:如图所示,由下到上,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②活动步骤:步骤1:把装有一些海波(或石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或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步骤2: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或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3)研究结论:①(1、2组)海波熔化前温度 ,但熔化时温度 ,熔化后温度 。②(3、4组)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4)将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不断升高保持不变继续升高不断升高实验表明: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不同的晶体一般有不同的熔点。3.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与晶体不同,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思考:请同学们观察海波(图甲)和石蜡(图乙)熔化图像并思考:(1)AB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AB段——海波是固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在B点时,海波开始熔化。(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内是否对它加热?BC段——海波是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需要继续加热。(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CD段——海波是液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5)分析图乙中石蜡熔化图像,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晶体分子呈有规则的排列,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固有位置附近振动。加热时,分子振动的幅度变大。当温度足够高时,有些分子振动的幅度大到可以脱离它的固有位置,熔化就开始了。1.(2023·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 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 吸收0不变解析 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冰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图可知,温度计示数刚好在0刻度线处,示数为0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符合晶体熔化特点。2.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时,用冰块比冷水的降温效果要好,是因为 。 冰块温度更低且冰熔化要吸热三、液体的凝固阅读教材第109页,完成以下内容。1.液体凝固是一个 过程。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放热凝固点相同2.探究水凝固时的规律把一个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一小杯水上方,如图甲所示,打开温度传感器的自动采集和存储开关,一起放入电冰箱冷冻,使水凝固成冰。温度传感器能自动采集、记录凝固过程的数据,然后在计算机中画出凝固过程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对照冰的熔化曲线,分析:AB段(0~2 min)温度 ,物质 热,处于 态;BC段(2~4 min)温度保持不变,物质 热,处于________状态;CD段(4~6 min)温度降低,物质放热,处于 态。降低放液放固液共存固3.非晶体的凝固特点对非晶体而言,当温度降至某一温度后,液体开始变得黏稠,温度降得越低,液体的黏稠度越大,最终变成固体。在凝固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如图所示。1.(2024·南宁月考)这个冬天11个“广西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当地组织他们参观了精彩的冰灯展,各种形状各异的冰雕作品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有些冰雕作品是制作者将水注入模具中,水会逐渐形成坚硬的冰块,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相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凝固 放热 B.凝固 吸热C.熔化 吸热 D.熔化 放热A解析 将水注入模具中,水会逐渐形成坚硬的冰块说明冰雕制作过程是水遇冷放热凝固成冰,故A正确,B、C、D错误。2.北方的冬天,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成冰时 的特点,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放热总结提升判断晶体、非晶体的方法1.从有无熔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2.从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来判断,晶体熔化过程:固态→固液共存状态→液态;非晶体熔化过程:固态→软→稀→液态。3.从熔化图像来判断,看图像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或重合)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1.(2024·怀化模拟)如图所示为一支3D打印笔,其原理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后得到立体固态作品。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C2.(2023·南宁江南区期末)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EF段,该物质需要吸热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 min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A解析 在t=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正确;在EF段,从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正处于凝固过程,该物质需要放热,B错误;该物质熔化过程从3 min大约持续到6 min,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3 min,C错误;由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的熔点为45 ℃,为晶体,该物质不可能是石蜡,石蜡是非晶体,D错误。3.(2024·武汉江岸区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2 ℃C.图丙中该物质是非晶体D.图丙AB段该物质处于固态C解析 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A正确;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且在0 ℃以上,根据液柱上表面所对数据可知温度为2 ℃,B正确;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点,由丙图可知,该物质属于晶体,C错误;AB段是在熔化之前,处于固态,D正确。4.(2024·长沙模拟)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先将原材料放在特制容器中加热成液态的铜,再用石杓将其舀入陶范中,铜 热量,重新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青铜器。 放出凝固解析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液态的铜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