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泸县五中2025年春期七年级期末综合练习
道德与法治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进入初中后,许多同学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小王发现别的男生长出了胡须,自己还没有长出,心里很是着急;漂亮的小易,脸上最近长了一些青春痘,心里很烦……针对这些现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进入青春期,脸上长青春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②这些同学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尽快看医生
③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
④进入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发育节奏各有不同,这属于正常现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4年10月29日,当神舟十九号航天来组的名单公布时,相信许多人都感到非常惊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竟然有一位女工程师——王浩泽,她不仅是一位90后“学霸”,也是我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男生女生之间没有生理心理差异 B.男生女生差异主要体现在生理方面
C.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D.男生女生在性格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提高其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违法犯罪的发生,某市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校园开展预防性侵害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
①提高学生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能力②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③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应对性侵害的方法和策略④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杜绝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公交车上,小丹发现有个男青年不停地往她身边挤。她感到很害怕,不断往旁边躲避,男青年随即又挤了过来。小丹鼓起勇气,严厉地呵斥对方:“你再这样我就报警!”男青年见状灰溜溜地下车走了。小丹的做法启示我们( )
①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②要学会辨别并抵制性骚扰
③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④要严格做到言谈举止不越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启程以后,汽车驶出城市,车窗外出现了美丽的自然画卷,这让小慧感到无比新奇与惊喜。尽管旅途中遇到的颠簸与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让小慧略感厌烦,但正是这些苦与乐交织的瞬间,构成了旅途中的珍贵记忆。这让我们感受到情绪( )
①是复杂多样的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③能反映人的内心状态④是我们的客观体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小杰正要看球赛,爸爸制止了他:“做完作业再看!”小杰生气地想:“爸爸真烦!”他越想越生气,把作业往地上一扔,踩了两脚,躺倒在床上。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到:“爸爸提醒我要抓紧时间,这是为我好。”于是,他平静快速地做完作业,和爸爸一起看球赛。这说明影响情绪的因素是( )
A.个人的性格特点 B.外部环境 C.对事物的观念和看法 D.生活事件
7.学校开展“政启文心,古文新译”活动,以下是学生们找到的部分优美诗句,其中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正确面对他人评价,完善自己
②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直面困难,磨砺坚强意志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良好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国好人榜”续写好人故事,“感动中原人物”重塑中原魂魄。“时代楷模”树立光辉榜样……无数感动中国的事迹激发中国人的奋斗热情与创造力。举办此类活动( )
①可以提升我们的修养,让情感升华②可以传递积极情感,传播正能量
③说明积极情感体验源于对生活的热爱④是因为我国公民的情感境界普遍比较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对右面漫画《伤自尊》理解正确的有( )
①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隐私
②漫画中的贫困生可能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心理体验
③将贫困生置于媒体聚光灯下,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帮助
④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高亭宇开赛三日,拼出三金。速度滑冰100米夺冠后他说:“能有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但心里还是有点小遗憾,感觉自己本可以再快些!”“我从未感到什么压力,不论赛场还是训练场,就是继续努力,突破自己。”由此可见( )
①自信源于自身实力,让他坚持自我突破 ②他有自知之明,能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③自尊让他平和豁达,不在意他人议论或批评 ④自信让他乐观坚定,充满希望和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青春的光芒,冉冉开启时会很明亮;青春的花朵,在经历风霜雨雪后会熠熠生辉;青春的旅程,在不断搏击后才能谱写壮丽篇章。这启迪我们青少年要( )
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创造精彩的人生②增强志气和底气,做信心自尊自强的中国人
③自立自强,摆脱家人束缚,接受他人的帮助④各施所长,用自尊自负的态度创造人生价值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中国诗词大会》已成功举办多季,它以广泛的参与性、浓郁的文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成功将前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下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映照,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掀起我国“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现象级诗词热潮。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从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出的核心思想理念表明( )
①“重民本”思想理念要求我们讲究诚信,崇尚正义,追求和平
②“重民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之一
③“重民本”思想理念要求我们爱亲,爱他人,爱世间万物
④“重民本”思想理念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尚和合”中的和谐观——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注重平衡协调、和睦和谐。这启示我们( )
①要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②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④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习近平主席说:“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音律的和谐;青山绿水,山峦峰谷,这是自然的和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人合一,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揭示了( )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
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④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成都地铁6号线红色主题车厢火爆“出圈”。列车的广告位上贴满了手绘的烈士英雄海报,展示了雷锋等英雄形象及其人生故事。让普通地铁“变身”为移动的红色展览馆,让乘客出行变成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此举意在( )
①守护道德模范,创造革命文化 ②提高思想境界,弘扬人文精神
③助力公德建设,凝聚价值共识 ④明确人伦职责,争当民族英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回溯历史,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岳飞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训箴言( )
①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②倡导节约是最重要的美德
③是祖辈对后人的束缚④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首源自六尺巷的“让墙诗”,传颂数千年。今天,在桐城市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马路上是写着“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的标牌……六尺巷代代相传的理念彰显了( )
A.礼让和谐的美德 B.忧国忧民的情怀
C.崇尚自由的风尚 D.勤俭节约的作风
19.哈尔滨亚洲冬奥会场馆维修改造统筹赛会需求和赛后利用,积极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坚持绿色、节俭原则,首次实现亚冬会历史上100%绿电供应,各场馆赛后向社会进行开放,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需要。这说明了( )
A.我国坚持以公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0.2025年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25年3月1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根据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这说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21.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公民个人和家庭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培养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的良好习惯。这表明( )
①法律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法律为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我国的民法典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法典第九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有利于( )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可持续发展②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③激发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④倡导公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除维护公共安全必要外,严禁在公共场所随意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尤其禁止在易侵犯隐私的区域安装,下列做法符合条例要求的是( )
A.不少商场在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 B.在自家门口对着楼道安装摄像头
C.某学校在学生宿舍内安装摄像头 D.某健身房在更衣室内安装摄像头
24.2024年5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明确严禁校园内发生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作为学生当遭遇校园欺凌时,以下做法可取的是( )
①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②保持冷静,大声表明态度③勇敢的找同学帮忙打回去 ④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某校七年级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开展“筑牢信息防线,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分享会,制作“防范电信诈骗,守护财产安全”宣传手册,组织“拒绝毒品,守护健康”禁毒主题黑板报评比。开展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 )
A.学会独立思考 B.认识师生关系 C.增强法治意识 D.把握社交分寸
二、判断题(10分)正确选A,错误选B
26.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加速期,我们已经为适应成年人的角色做好准备。( )
27.积极情感体验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 )
2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些古语都说明了人应该有羞耻之心。( )
29.青春的自信,既体现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也体现在为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 )
30.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给我们扎上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
3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家庭无关。( )
32.青少年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
3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
34.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
35.泄露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等行为,涉及民事侵权责任或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构成诽谤、侮辱、寻衅滋事等刑事犯罪。( )
三、分析说明题(40分)
3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18分)
情景一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情绪体验,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这次数学测试我得了满分,我非常开心,不过我不会骄傲,我会继续努力。
乙同学:为什么我的努力总也得不到回报,我总是考不出好成绩?我真的好郁闷啊!
丙同学:当我感到委屈的时候会在适当的场合痛哭一场。
丁同学:约好周末春游,不巧周末下雨,有人伤感地说:“唉,计划又泡汤了。”这时我想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便赞叹道:“这真是一场及时而!”
(1)结合情景一从甲、乙两位同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情绪具有怎样的作用?(6分)
(2)结合情景一请你分析丙同学和丁同学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调节情绪?(2分)
情景二 夜晚小美独自在公园散步,不久后便被一名陌生男子拦住,男子言语轻佻,询问她一些关于女性私密的问题,还试围用手拉她的胳膊,不让她离开。
(3)结合情景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并说明如果你是小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采取哪些具体应对措施?(10分)
37.某校组织同学们举行模拟法庭活动,以案释法,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以下是其中一次模拟法庭活动的情况:(22分)
【案情回顾】初中生王某,初一时曾获得过“优秀学生”表彰,升上初二后,在同班同学陈某的介绍下,结识了几位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渐沉迷上了网络赌博,变得越来越无心向学,多次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上初三后,已15岁的王某为了筹集赌资,在几位社会青年的“指导”下,和陈某多次在学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车站公开向同学要钱,要钱不成就直接抢,甚至因为抢钱而多次把人打伤,最终被警察抓获。
(1)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王某的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6分)
【法庭审判】模拟法庭作出判决:王某和陈某犯抢劫罪,判刑三年零五个月,鉴于两人均为未成年人,到案后能主动供述违法行为,且能主动如实检举其他人的违法行为,有悔罪表现,缓刑两年。
附: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王某被判刑的理由。(8分)
【法庭教育】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结合案例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从王某案件中获得的启发。
(3)针对王某的案件,在法庭教育环节,你想说些什么?(8分)泸县五中2025年春期七年级期末综合练习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A C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A B C B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C C
二.判断题
26.A 27.A 28.A 29.A 30.A 31.B 32.A 33.A 34.A 35.A
三.材料分析题
36.(1)①情绪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②快乐、自豪、满足等积极情绪通常伴随愉悦的体验,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③愤怒、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通常给人带来不良体验,会产生负面影响。(6分)
(2)丙同学:合理宣泄法。丁同学:认知调节法。(2分)
(3)我们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能力。我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如果有人试图越过身体的“警戒线”,我们要敢于和善于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并抵制性骚扰、性侵害等行为,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比如: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10分)
37.(1)①无心向学、多次旷课逃学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多次在学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车站向同学要钱的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3分)②王某要钱不成就直接抢,甚至因为抢钱而多次把人打伤的行为属于犯罪。(3分)
(2)①王某多次抢钱,甚至因为抢钱而多次把人打伤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分)②王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具有刑事违法性,属于抢劫罪。(2分)③王某的行为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分)④王某年满15周岁且抢劫,符合刑法第十七条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2分)
(3)交友需要慎重选择;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要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