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此处封面画的是什么?
秦朝的铜车马
2.他的主人是谁?
铜车马作为陪葬……逼真再现了秦始皇御用马车的全貌。
秦始皇(秦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3.作为封面可以说明什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金戈铁马,实现统一
——秦灭六国
一、金戈铁马,实现统一·秦灭六国
任务:解开为什么秦能做到横扫六国,完成统一的谜团?
表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统计表
时期 诸侯国数量变化 战争爆发次数 战争爆发频率(年平均) 没有战争的年数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123→27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7→1 150 1.527 105
材料一孟子见梁襄王,梁襄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孟子 梁惠王上》
材料二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摘编自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的统计
原因1: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
材料三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之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 强国篇》
材料四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汉]贾谊《过秦论》
原因2: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一、金戈铁马,实现统一·秦灭六国
材料五 商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原因3: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金戈铁马,实现统一·秦灭六国
国君 贡献 重用人才
秦孝公 变法图强 商鞅(卫)
秦惠文王 打破六国合纵 张仪(魏)
秦武王 东进中原 甘茂(楚)
秦昭襄王 摧毁六国主力军 范雎(魏)
秦孝文王 在位三天,无功无过
秦庄襄王 切断六国南北合纵通道 吕不韦(卫)
秦王嬴政 统一六国 李斯(楚)
原因4: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材料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
一、金戈铁马,实现统一·秦灭六国
挥师灭韩
破赵逼燕
占领魏地
大举伐楚
攻破燕国
吞并齐国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策略:远交近攻
秦灭六国
一、金戈铁马,实现统一·秦灭六国
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金戈铁马,实现统一·秦灭六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国事那么多,职责怎么分
地位那么高,称谓怎么定
疆域那么大,地方怎么管
中年嬴政之烦恼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秦朝的政治顾问,你有何良策来为嬴政分忧?
臣(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1.皇帝制度: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阅读材料,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度示意图
材料一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
——秦朝《东观刻石》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评价皇帝制度的?
皇帝制度剥夺了官员的自主权,使官员都必须服从皇帝。
皇帝制度使官员都遵守大臣的本分,自觉执行皇帝的命令。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李斯
王绾
周代开国所封宗室很多,但后代疏远,互相攻击如仇敌,征战不休,非“安宁之术”。
齐、燕、楚三国旧地太原,请立诸王子为王以统治之。
分封OR郡县?你会如何选?
材料三:以下是秦始皇二十六(前221)年朝堂上出现了一场关于地方管理的激烈辩论: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自主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3分钟)
3.郡县制:
项目 分封制(教材23页) 郡县制(教材46页)
官员产生方式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历史影响
世袭产生
有很强独立性
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皇帝任免
绝对服从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郡县制: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
影响: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指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个人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如何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情境体验——人在囧途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御史大夫微服私访,到被征服的六国境内去考察各地的风土民情。他会遇到哪些囧事呢?针对这些问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解决?
第一站:原楚国。御史大夫的车辆才进入原楚国境内就脱轨了。
第二站:原韩国。御史大夫准备找个旅店休息一下,可是旅店老板却以不能识别身份凭证上的文字而拒绝其入住。
第三站:原魏国。御史大夫准备购买特产时圆形方孔钱被拒收。
第四站:原赵国。御史大夫定做了一套长袖衣服,结果拿回来一看
竟然是短袖;买回来一袋水果,结果发现水果缺斤少两。
合作探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车轨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情境体验——人在囧途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问题 措施 影响
车轨不统一 交通: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促进交通发展
文字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文化措施: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李斯
(前284—前208)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问题 措施 影响
车轨不统一 交通: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促进交通发展
文字不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促进政令推行
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不统一 经济:统一货币(半两钱)
度量衡不统一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措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问题 措施 影响
车轨不统一 交通: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促进交通发展
文字不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促进政令推行
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不统一 经济:统一货币(半两钱) 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经济交流
度量衡不统一 经济:统一度量衡制度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度——长度。秦一尺约今23.1cm
量——容积。秦一升约今202ml
衡——重量。秦一斤约今250g
铜权
铜量
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制度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问题 措施 影响
车轨不统一 交通: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促进交通发展
文字不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促进政令推行
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不统一 经济:统一货币(半两钱) 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经济交流
度量衡不统一 经济:统一度量衡制度 便利经济发展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灵渠
临洮
辽东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军事措施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军事措施2:南开灵渠,统一岭南
三、文韬武略,巩固统一
北至长城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南达南海
大秦帝国疆域空前辽阔,鼎盛时期的面积34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秦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史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餺。”——《晋书》
隋唐:“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隋书》
宋元明清:“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尔。”——《明实录》
秦统一中国
巩固统一
秦朝疆域
创立大
一统的
中央集
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
修筑驰道
南开灵渠
统一岭南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本课总结
秦灭六国
统一中国
前221年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