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微专题27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学案,共2份打包)2026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微专题27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学案,共2份打包)2026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微专题27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试题特点
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选择题中,考查内容往往涉及到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化学反应原理的验证、物质性质的验证等。需要对仪器装置、药品、实验方案等作出判断和评价。
2.解题流程
(1)明确实验目的。
(2)联想实验原理。
(3)分析选用的试剂、使用的仪器、操作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
(4)分析实验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5)确定实验结论是否存在唯一性。
3.分析问题的角度
(1)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的原理正确、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如鉴别BaSO3和BaSO4沉淀是否溶于酸时,如果选用HNO3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就不符合科学性原则。
(2)安全性原则。
设计实验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尽量避免设计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并且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蒸馏操作中在蒸馏的液体中放入沸石等。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具备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所选用的化学药品、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2024·浙江1月选考,16)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Cu和 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NO2通入下列溶液至饱和: ①浓硝酸; ②Cu(NO3)2 和硝酸混合溶液 ①无色变黄色; ②蓝色变绿色 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
续 表
选 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B] 比较F-与SCN-结合Fe3+的能力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 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Fe3+ 的能力: F->SCN-
[C] 比较HF 与H2SO3 的酸性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的pH 前者 pH小 酸性: HF>H2SO3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与H2SO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 温度升高,该反应速率增大
1.(2024·河北卷,6)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H2O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S
[C] Mg(OH)2和Al(OH)3中均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Mg(OH)2只溶于盐酸,Al(OH)3都能溶 Mg(OH)2比 Al(OH)3碱性强
[D] 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23·浙江1月选考,16)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往FeCl2溶液中加入锌片 短时间内无 明显现象 Fe2+的氧化 能力比Zn2+弱
[B] 往Fe2(SO4)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2SO4固体 溶液先变成 红色后无 明显变化 Fe3+与SCN- 的反应不可逆
[C] 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 浅绿色 食品脱氧剂 样品中没有 +3价铁
[D] 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持续煮沸 溶液先变成 红褐色再 析出沉淀 Fe3+先水解 得Fe(OH)3 再聚集成 Fe(OH)3沉淀
3.(2021·湖南卷,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FeSO4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Cl2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 测定NaOH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4.(2021·辽宁卷,9)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钠元素
[C] 用pH计测定pH: ①NaHCO3溶液 ②CH3COONa 溶液 pH:①>② H2CO3酸性弱于 CH3COOH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
5.(2024·四川广元模拟)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验证结合质子能力:[Al(OH)4]->C
[B] 将铁锈溶于足量浓盐酸,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C]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氧化性:H2O2>Fe3+
[D] 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CH2ClCOOH溶液的pH 探究键的极性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6.(2024·河北衡水开学检测)由下列事实或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橙黄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C] 小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铝片,再加入5 mL稀盐酸,铝片溶解,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生成 氧化铝和铝均能与盐酸反应
[D] 向裹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加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Na2O2有强氧化性
7.(2024·湖南邵阳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或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A] 为鉴别久置FeCl2溶液中是否存在Fe2+,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久置溶液中有部分Fe2+残留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存在 S
[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aO后,在试管口放置一块红色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中一定存在 N
续 表
选 项 实验操作或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D] 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至不再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NaI溶液 生成黄色沉淀 说明 Ksp(AgI)< Ksp(AgCl)
8.(2024·广东深圳阶段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为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向 1 mL乙酸乙酯中加入1 mL 0.3 mol/L H2SO4溶液,水浴加热 上层液体逐渐减少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铜与足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慢慢倒入适量蒸馏水 溶液呈蓝色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
[C]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草酸为二元弱酸
[D] 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 下层呈无色,上层呈红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微专题27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典型例题]
C 探究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将NO2分别通入①浓硝酸、②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至饱和,现象分别为①无色变黄色、②蓝色变绿色,可以说明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故A正确;比较F-与SCN-结合Fe3+的能力,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结合Fe3+的能力F->SCN-,故B正确;不应该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的pH,因为铵根离子也要水解,且同浓度NH4F与(NH4)2SO3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不相等,不能比较,事实上H2SO3的酸性大于HF的,故C错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与H2SO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针对训练]
1.C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该反应中H由 +1价变成0价,被还原,体现了H2O的氧化性,A错误;如果待测液中含有Ag+,Ag+与Cl-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或者C、S也会与Ba2+产生白色沉淀,所以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待测液中含有S的结论,B错误;Mg(OH)2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Al(OH)3与NaOH溶液和盐酸都能反应,说明Mg(OH)2的碱性比Al(OH)3的强,C正确;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橙色)+H2O2Cr(黄色)+2H+,加入NaOH溶液后,OH-与H+反应,生成物浓度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题给结论错误,D错误。
2.D Zn比Fe活泼,溶液中可发生置换反应Fe2++ZnZn2++Fe,故Fe2+的氧化能力强于Zn2+的,A错误;Fe2(SO4)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发生的反应为Fe3++3SCN-Fe(SCN)3,加入K2SO4固体,不影响该反应,不能说明Fe3+与SCN-的反应不可逆,B错误;若还原铁粉中含有少量Fe3+,过量铁粉与Fe3+反应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呈浅绿色,C错误;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发生反应Fe3++3H2OFe(OH)3(胶体)+3H+,持续煮沸,胶粒聚集生成Fe(OH)3沉淀,D正确。
3.C 向待测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若变成红色,说明存在Fe3+,证明FeSO4被氧化,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所得气体中含有HCl,故先将所得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HCl,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干燥的氯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测定NaOH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会稀释待测液,使溶液碱性减弱,测得的pH偏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工业酒精中含有水,先加入生石灰除去水分,再进行蒸馏,可制备无水乙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4.D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说明反应产生I2,发生反应2KI+Cl22KCl+I2,证明氧化性Cl2>I2,Br2>I2,但不能比较Br2与Cl2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因此灼烧时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钠元素,B错误;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氧气有助燃性,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
5.A [Al(OH)4]-结合质子(H+)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由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知,结合质子能力 [Al(OH)4]->C,A正确;浓盐酸也能和高锰酸钾发生反应,该实验无法确定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B错误;Fe(NO3)2中含有N,酸性环境中的N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而干扰实验,C错误;没有明确CH3COOH溶液和CH2ClCOOH溶液的浓度是否相等,则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的醋酸溶液和氯乙酸溶液的pH不能探究键的极性对羧酸酸性的影响,D错误。
6.C 向橙黄色溴水中通入SO2,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非漂白性,故A错误;盐酸具有挥发性,也会与Na2SiO3溶液反应,无法得出结论,故B错误;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与盐酸反应而溶解,但没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生成,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故C正确;向裹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加蒸馏水,脱脂棉燃烧,说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放热,无法得出Na2O2有强氧化性的结论,故D错误。
7.D Cl-也具有还原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可能是Cl-,不一定是Fe2+,A错误;溶液中可能存在Ag+,B错误;NH3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 才能,因此需要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C错误;当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至不再生成白色沉淀时,若再滴加NaI溶液生成黄色沉淀,说明Ksp(AgI)8.D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冷却后,应将反应后的溶液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避免放热过多引起液体飞溅,故B错误;结论只能说明草酸为二元酸,无法证明是否为弱酸,故C错误;先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下层呈无色,说明无溴单质生成,上层呈红色,说明生成Fe3+,说明Cl2先氧化Fe2+,则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D正确。
(

5

)(共23张PPT)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微专题27
1.试题特点
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选择题中,考查内容往往涉及到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化学反应原理的验证、物质性质的验证等。需要对仪器装置、药品、实验方案等作出判断和评价。
2.解题流程
(1)明确实验目的。
(2)联想实验原理。
(3)分析选用的试剂、使用的仪器、操作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
(4)分析实验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5)确定实验结论是否存在唯一性。
3.分析问题的角度
(1)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的原理正确、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如鉴别BaSO3和BaSO4沉淀是否溶于酸时,如果选用HNO3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就不符合科学性原则。
(2)安全性原则。
设计实验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尽量避免设计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并且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蒸馏操作中在蒸馏的液体中放入沸石等。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具备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所选用的化学药品、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典型例题
(2024·浙江1月选考,16)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C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NO2通入下列溶液至饱和: ①浓硝酸; ②Cu(NO3)2和硝酸混合溶液 ①无色变黄色; ②蓝色变绿色 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
[B] 比较F-与SCN-结合Fe3+的能力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Fe3+的能力:F->SCN-
[C] 比较HF与H2SO3的酸性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的pH 前者pH小 酸性:
HF>H2SO3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与H2SO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 温度升高,该反应速率增大
【解析】 探究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将NO2分别通入①浓硝酸、②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至饱和,现象分别为①无色变黄色、②蓝色变绿色,可以说明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故A正确;比较F-与SCN-结合Fe3+的能力,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结合Fe3+的能力F->SCN-,故B正确;不应该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的pH,因为铵根离子也要水解,且同浓度NH4F与(NH4)2SO3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不相等,不能比较,事实上H2SO3的酸性大于HF的,故C错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与H2SO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针对训练
1.(2024·河北卷,6)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C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H2O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Mg(OH)2和Al(OH)3中均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Mg(OH)2只溶于盐酸,Al(OH)3都能溶 Mg(OH)2比Al(OH)3碱性强
[D] 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23·浙江1月选考,16)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D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往FeCl2溶液中加入锌片 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 Fe2+的氧化能力比Zn2+弱
[B] 往Fe2(SO4)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2SO4固体 溶液先变成红色后无明显变化 Fe3+与SCN-的反应不可逆
[C] 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浅绿色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3价铁
[D] 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持续煮沸 溶液先变成红褐色再析出沉淀 Fe3+先水解得Fe(OH)3再聚集成Fe(OH)3沉淀
3.(2021·湖南卷,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FeSO4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Cl2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 测定NaOH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解析】 向待测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若变成红色,说明存在Fe3+,证明FeSO4被氧化,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所得气体中含有HCl,故先将所得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HCl,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干燥的氯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测定NaOH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会稀释待测液,使溶液碱性减弱,测得的pH偏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工业酒精中含有水,先加入生石灰除去水分,再进行蒸馏,可制备无水乙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4.(2021·辽宁卷,9)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D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钠元素
[C] 用pH计测定pH: ①NaH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 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
5.(2024·四川广元模拟)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选项 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验证结合质子能力:[Al(OH)4]->
[B] 将铁锈溶于足量浓盐酸,再向溶液中滴 入几滴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变化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C]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氧化性:H2O2>Fe3+
[D] 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CH2ClCOOH溶液的pH 探究键的极性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6.(2024·河北衡水开学检测)由下列事实或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C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橙黄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C] 小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铝片,再加入5 mL稀盐酸,铝片溶解,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生成 氧化铝和铝均能与盐酸反应
[D] 向裹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加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Na2O2有强氧化性
【解析】 向橙黄色溴水中通入SO2,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非漂白性,故A错误;盐酸具有挥发性,也会与Na2SiO3溶液反应,无法得出结论,故B错误;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与盐酸反应而溶解,但没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生成,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故C正确;向裹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加蒸馏水,脱脂棉燃烧,说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放热,无法得出Na2O2有强氧化性的结论,故D错误。
7.(2024·湖南邵阳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D
【解析】 Cl-也具有还原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可能是Cl-,不一定是Fe2+,A错误;溶液中可能存在Ag+,B错误;NH3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H2O 才能,因此需要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C错误;当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至不再生成白色沉淀时,若再滴加NaI溶液生成黄色沉淀,说明Ksp(AgI)8.(2024·广东深圳阶段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D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为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向1 mL乙酸乙酯中加入1 Ml 0.3 mol/L H2SO4溶液,水浴加热 上层液体逐渐减少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铜与足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慢慢倒入适量蒸馏水 溶液呈蓝色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
[C]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草酸为二元弱酸
[D] 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 下层呈无色,上层呈红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解析】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冷却后,应将反应后的溶液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避免放热过多引起液体飞溅,故B错误;结论只能说明草酸为二元酸,无法证明是否为弱酸,故C错误;先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下层呈无色,说明无溴单质生成,上层呈红色,说明生成Fe3+,说明Cl2先氧化Fe2+,则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