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哪些福利?又暴露出什么问题?
1950——1970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是继1850—1914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强国内干预
经济大危机暴露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病
(1)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社会进步并未带来共同富裕,反而加剧贫富分化,社会购买力下降(产销矛盾)。
(2)金融和商业形式创新下出现的分期付款提前消费掩盖了自由经济体制下市场盲目扩大的真象(虚假繁荣),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存在滞后性。
(3)市场的虚假繁荣带动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4)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美国经济危机会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崩溃。
两次世界大战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大危机下资本主义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激化国家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强国内干预
凯恩斯主义(1936):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和干预,以摆脱危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强国内干预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具体举措
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
实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战后“黄金时期”。
②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③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了发生“滞胀”现象。(减少政府干预)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西德: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政府指导型经济
西方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苏联的计划是强制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强国内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一固定机制”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保持可调整的固定的汇率。
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而这两个经济组织任何重大决策的通过都必须获得85%的投票率。
①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贸易体系,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
②推动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一个体系三个支柱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2、进行国际协调
问题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114学习思考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教材64页
1.两则材料论证的结论有何不同?
2.两则结论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不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其本质依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人占有的矛盾。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3.“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探究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政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2)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社会条件——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超级石墨烯
基因图谱
芯片与半导体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只有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才能摆脱贫困。——“福利国家之父”贝弗里奇
  罗斯福新政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对无生活能力者提供救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工人运动迭起,民众疾呼:“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福利国家”的兴起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减少国家干预
完备
发展
缩小
加强国家干预
黄金时期
滞胀
复苏
阶段 时间
兴起
增长
衰退
2000年
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政策:
福利制度:
195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1930年
1960年
1940年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逐渐兴起
日渐完备
继续发展
缩小规模
二战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73年经济危机后
20世纪80年代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法国)保障和福利是法国稳定社会的重要支柱。……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就占2005法国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左右。
(联邦德国) 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美国)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福利国家”的困境
你怎么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有何利弊?有何启示?
24年不工作狂吃政府救济——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F
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每星期为99.75欧元(约1000元人民币),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除了每月要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每次求职时,他总是想尽花招砸掉即将到手的饭碗,以便继续领救济。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福利国家”面面观
“福利国家”还存在什么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在其他西方国家,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建立“福利国家”来缓解社会矛盾,但未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矛盾的加剧,个人的觉醒,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平,致力于改变社会,争取权利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学生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一起构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风暴,深深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向着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社会运动的兴起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1954年
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对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突破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为后来在种族平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
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大幕。
1964-1965
以1964年的《民权法》和1965年的《选举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被废除,黑人的选举权进一步扩大。
1963年
黑人民权运动人士要求在伯明翰市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抗议种族歧视。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黑人权力”运动要求承认黑人种族的文化与其他少数种族、族裔的文化以及白人文化之间的平等。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战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妇女的法律地位仍然低下。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妇女运动在欧美各国兴起,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平等权利运动
1966年10月成立的美国全国妇女组织主要釆取静坐、游行示威、国会立法、揭示现实、全国罢工等温和的方式来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
成果:国会通过了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禁止在与联邦政府有关的就业范围内实行种族歧视;妇女应该享有堕胎权。
法国新女权运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新女权运动兴起,主要致力于争取堕胎自由权、推进家庭关系民主化 、改善妇女地位,关注妇女问题。
成果:法国社会开始关注妇女问题,逐步改善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法国政界也将妇女问题提上日程,妇女地位日益得到改善。
2.妇女运动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20世纪60年代, 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大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等国内外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3.学生运动
反越战运动
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
——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
与社会运动
国家的宏观调控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但是使资本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使资本主义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课堂小结
提示: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
   第三产业
   科技新发展
“福利国家”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
改革要不断深化
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
以史为鉴
1.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
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
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
A
课堂练习
2.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B
课堂练习
3.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
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为此,里根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C.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 D.增加福利支出
4.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
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C
C
课堂练习
5..黑人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为结束种族歧视和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权利
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努力。这一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美国联邦政府的强制干预
B.美国经济发展,黑人地位提高
C.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D.美国黑人长期受到种族歧视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