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倾倒牛奶失业后的求职者排队领取救济轰炸后的断壁残垣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峻挑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贫富差距过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社会稳定二战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冲击导入新课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机制之变变化之前: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只有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人民版历史必修二95页变化之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1页思考2:机制之变重要变化体现在哪里?思考3:分析机制之变出现的原因?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1933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中产阶级的积蓄和家产荡然无存,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1929-1932年,仅罢工就有2700多次。城市中的人们成群结队闯入店铺,哄抢商品,他们甚至冲击市政府或市议会大厦。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场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永久繁荣”的美梦破灭了,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美国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美国人期待“救星”的出现。——《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工业化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教材114页思考2:机制之变重要变化还体现在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114学习思考国家干预不断调节国际协调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美国意志:美元中心总部华盛顿最大投票权发展趋势:深度广度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A.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B.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成员国提供短期货款。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和任务?IMF标志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截止至2007年1月,世行拥有185个成员国,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A.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B.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复兴发展WB标志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同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界 银 行都是1945年成立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都处在美国的掌控之下侧重复兴和发展侧重汇率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发展困难找世行 调节汇率找基金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设在华盛顿的IMF总部设在华盛顿的WB总部总部都设在华盛顿思考:这两个金融机构如何体现美国主导地位呢 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出现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出现。工业革命到经济大危机: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回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教材114学习思考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教材64页1.两则材料论证的结论有何不同?2.两则结论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不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其本质依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人占有的矛盾。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3.“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机制之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3)社会条件——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1)背景2)兴起:3)内容(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2)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4)新材料的出现(5)生物工程技术4)影响:20世纪40年代中期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新变化(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罗斯福新政期间创立,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而普遍推行,80年代后逐渐缩小。辩证认识“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背景:表现: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反战运动)都是底层劳动人民争取正当权利的斗争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终于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背景:美国社会的黑人歧视普遍存在人物:马丁·路德·金成果:终于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2、“罢乘公共汽车”运动1955年,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帕克斯在蒙哥马利乘坐公共汽车时,拒绝给白人让座,被警察以茂视种族隔离法令逮捕。当地5万多名黑人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罢乘公共汽车”运动,迫使地方当局废除了公共汽车上的隔离制度。后来,帕克斯被称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废除了公共汽车上的隔离制度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3.妇女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其目的是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4、学生运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展现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追求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