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牧场主倾倒牛奶
3.主要措施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以工代赈(美国)
一只看得见的手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 模式 特点 内容 结果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①1945—1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模式形成),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化和福利制度 ②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改行货币主义 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
开始私有化浪潮。
国家 模式 特点 内容 结果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⑵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⑵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日本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1987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情境探究】归纳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何积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等国有化……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世界当代史》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形式:部分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
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5.调整
(2)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内——国家干预经济
国际合作
体系化、制度化
(IMF+W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利己主义
混乱无序
经济危机
国内:自由放任
国际:转嫁危机
提高关税,减少进口
货币贬值,扩大出口
总结经验

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目的: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20世纪七十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的兴盛
(1)背景: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时期。
(2)核心思想: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
(3)评价:新自由主义的勃兴适应了当代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在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三种经济思想
思潮 重商主义(P97) 自由主义 (P104) 凯恩斯主义
(P134)
时代 16—18C 18—20C30 20C30—70
代表 (略)
著作 (略)
背景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20、30年代经济危机
主张
本质 专制主义下 的国家干预 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资本主义制度下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开创国 西、葡
影响 资本原始 积累 世界市场 的形成 形成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扩大贸易顺差,
从他国获取金银
亚当·斯密
《国富论》
经济自由放任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政府干预经济
(赤字、就业刺激需求)
英国
英国
知识拓展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时间阶段 主要的总统 经济理论依据 主要经济政策 实践结果 主要问题
二战结 束到60 年代末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严重
滞胀
货币学派和 供给学派 削减政府开 支紧缩货币 减税和加大 国防开支 经济回升增长滞胀失业缓解 高赤字
高国债
高利率
高贸易逆差
克林顿 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 贫困与富裕竞
争与垄断并存
70年代
经济
80年代
90年代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里根
乔治布什
凯恩斯
主义
凯恩斯
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
通货膨胀
紧缩财政
和赤字财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减轻危机破
坏,控制失
业,稳定社

一时见效
长期滞胀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所作调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1929年
经济危机
自由放任政策行不通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70年代
经济滞涨
新自由主义
金融危机
一个怪圈
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其目的是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看透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没有克服其基本矛盾,20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
——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的新表述
——薛定谔的猫
1.背景
(1)
(2)
2.兴起:
3.内容
(1)
(2)
(3)
(4)
(5)
4.影响:
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20世纪40年代中期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5% 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四、“福利国家”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
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在欧洲社会保险投入度中,法国排在第一位,占了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400多个名目的福利保险。3岁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补贴的托儿所;失业者在失业两年间,可以领取每月最高5000欧元的失业金;失业的单亲妈妈政府每个月固定发“工资”、租房补贴,另外还有“家庭开支补贴”;产妇可以自己决定要休一年产假还是两年;员工生病请病假,按照《劳工法》工资全发等。
材料10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法国)保障和福利是法国稳定社会的重要支柱。……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就占2005法国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左右。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美国)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材料11 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F 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每星期为99.75欧元(约1000元人民币),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除了每月要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每次求职时,他总是想尽花招砸掉即将到手的饭碗,以便继续领救济。
问题1:如何全面评价西方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
2.评价
积极: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
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
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
2.评价
答案提示:
1.明确指出福利制度是必要的,有其史进步性。
2.指出福利制度的问题: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造成纳税人的税款增加引起纳税人不满,一些人依靠福利生活,养懒汉,等等。
3.指出尼克松政府进行福制度改革(家庭援助计划),是希望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
材料12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騙。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
【学思之窗】
问题2: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
1966年的
青年学生
1975年
美国妇女
1963年
马丁·路德·金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五、社会运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建立“福利国家”来缓解社会矛盾,但未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矛盾的加剧,个人的觉醒,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平,致力于改变社会,争取权利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学生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一起构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风暴,深深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向着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五、社会运动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种族隔离制度:黑人被限制居住,不能和白人居住在同一条街,不能和白人共用公共澡堂、食堂,不能和黑人同坐在一节火车车厢里......
①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②但直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⑴兴起原因:
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在经济上处境艰难,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隔离使得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④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五、社会运动
1954年
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对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突破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为后来在种族平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
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大幕。
1964-1965
以1964年的《民权法》和1965年的《选举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被废除,黑人的选举权进一步扩大。
1963年
黑人民权运动人士要求在伯明翰市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抗议种族歧视。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黑人权力”运动要求承认黑人种族的文化与其他少数种族、族裔的文化以及白人文化之间的平等。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五、社会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
五、社会运动
战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妇女的法律地位仍然低下。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妇女运动在欧美各国兴起,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平等权利运动
1966年10月成立的美国全国妇女组织主要釆取静坐、游行示威、国会立法、揭示现实、全国罢工等温和的方式来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
成果:国会通过了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禁止在与联邦政府有关的就业范围内实行种族歧视;妇女应该享有堕胎权。
法国新女权运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新女权运动兴起,主要致力于争取自由权、推进家庭关系民主化 、改善妇女地位,关注妇女问题。
成果:法国社会开始关注妇女问题,逐步改善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法国政界也将妇女问题提上日程,妇女地位日益得到改善。
2.妇女运动
五、社会运动
3.学生运动、反战运动
20世纪60年代, 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大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等国内外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
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五、社会运动
提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
   新经济
探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有何启示?
     改革要不断深化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
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坚定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主要成果、影响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背景、表现、实质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背景、主要措施、作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背景、措施)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福利国家”:概念、建立与发展、评价
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背景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反越战(学生)运动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