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教学质量监测 (二)科 学(苏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 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是 ( )。A.扁的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来B.摇动汽水瓶汽水冒出来C.水沸腾时锅里冒气泡2.下列温度计中,( )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3.中午吃饭时,爸爸要了两瓶饮料,探探对饮料没有装满感到不解。爸爸告诉他,这主要是因为 ( )。A.每瓶饮料少装一点,厂家能节省一些成本B.防止温度变化引起饮料体积改变,胀破瓶子C.少喝饮料,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4.把一枚硬币平放在一个空瓶的瓶口上,将热水倒在瓶身上,硬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 )。A.瓶口受热收缩,体积变小,推开硬币B.瓶中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推开硬币C.瓶口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推开硬币5.冬季,同学们在操场上堆了一个雪人。小明记录了雪人的影子长度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8点时影子长度最可能为 ( )。观察时间 8点 10 点 12 点 14 点 16点影子长度 112厘米 46厘米 103厘米 130厘米A.20厘米 B.60厘米 C.140厘米6.下列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四年级科学 模拟二 第 1 页 共 4 页A.上午9时 B.下午3时 C.中午12时7.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这天晚上看到的月相应该是( )。8.在一天中,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9.乐乐同学在总结蚕的一生时,做了如下记录:“身体呈圆筒形,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为白色,运动方式为爬行。”根据记录,你认为乐乐记录的是蚕的( )。A.卵 B.幼虫 C.成虫10.蚕在准备吐丝结茧时,会出现哪些特征 ( )。A.胸部变透明,进食增加B.胸部变透明,停食,腹部趋向透明,头胸昂起C.腹部变黑,活动频繁11. ( ) 不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A.蝉是怎么发声的 B.蚕宝宝是如何消化食物的C.蚕宝宝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12.蚕宝宝身上的小黑点是用来 ( )。A.呼吸的 B.吃食物的 C.爬行的1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多样,下列传播方式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14.每年的4月中旬,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它的传播方式是 ( )。A.动物传播 B.风传播 C.自体传播15.“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体现出柳树的繁殖方式是 ( )。A.根 B.茎 C.叶16.下面蚕豆种子会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的是 ( )。A. A B. B C. C/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四年级科学 模拟二 第 2 页 共 4 页17.下列动物中,会在树干松软处挖一个洞当成家的是 ( )。18.季节更替,生物有很多办法应对环境变化。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 )。A.树木——随季节长叶、落叶B.麻雀——飞往南方过冬C.人类——增减衣服保持体温19.图中的蝴蝶在 ( )。A.生殖 B.交配 C.产卵20.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有各种方法,下列植物的特征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的是( )。A.戈壁滩的胡杨根系发达 B.浮萍的根细小 C.发芽的土豆有毒二、实验探究题 (每空3分,共30分)21.小明通过实验来探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并进行了如下操作:步骤一: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烧瓶;步骤二: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步骤三: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步骤四: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请结合回答下面问题:(1)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瓶放热水中液柱 ,冷水中液柱 , 由此可见液体具有 性质。(2)烧瓶里的水是红色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中若小明选用越细的玻璃管则实验现象会越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22.过了一段时间后,凤仙花开花了,思思和小维想模仿自然界中的蜜蜂给凤仙花人工授粉,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1)思思观察到一朵完整的凤仙花有花萼、花冠、雌蕊、雄蕊,她认为凤仙花是(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四年级科学 模拟二 第 3 页 共 4 页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无法确定(2)小维观察到凤仙花的( )里有花粉,用棉签轻触这一部分,把棉签上的花粉涂在 ( )的柱头上。A.雄蕊 B.花萼C.雌蕊 D.花冠(3)植物有多种方式来传播花粉,请你写出另外两种方式: 、 。三、综合实践题 (每空2分,共30分)23.俊希对甲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同学们尝试观察蟋蟀的活动。(1)请帮助同学们在图中填写蟋蟀身体各部分的名称。(2)蟋蟀是昆虫的一种,根据你对昆虫的了解,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答案。①在 部长有足,共 对足。②在胸背部长有一对或两对 。(3)下列几种动物中,与蟋蟀的生产方式不同的是 ( )。A.金鱼 B.鸡 C.狗(4)下面对蟋蟀的描述,你认为不属于蟋蟀繁殖行为的是 ( )。A.蟋蟀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实为食B.有些蟋蟀靠鸣叫来吸引配偶C.有些蟋蟀把卵产在叶子上,有些则把卵产在泥土里24.北极狐会因为季节与所处环境的不同变换毛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如图甲、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统称为 因素。(2)冬季时,北极狐的毛色为白色,毛量多,这样有利于 ,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 ,这样有利于 ,这种身体变化 受 的影响。(3)北极狐以上的外形特征,是生物 (填“影响”或“适应”)环境的体现。四年级科学 模拟二 第 4 页 共 4 页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答案:A解析: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B选项摇动汽水瓶汽水冒出来是因为气压变化,C选项水沸腾冒气泡是汽化现象,均与热胀冷缩无关。答案:C解析:红外线温度计通过感知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测量温度,无需接触被测物,使用更便捷。答案:B解析:饮料未装满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时饮料体积膨胀胀破瓶子,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答案:B解析:将热水倒在瓶身上,瓶中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从而推开硬币。答案:C解析: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8点时影子长度应长于10点的112厘米,故选C。答案:C解析: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物体影子最短。答案:A解析:农历七月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亮面在右侧。答案:B解析: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朝向西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影子朝向东方,故B正确。答案:B解析: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为白色,运动方式为爬行。答案:B解析:蚕准备吐丝结茧时,会出现胸部变透明、停食、腹部趋向透明、头胸昂起等特征。答案:A解析:蝉的发声原理较为复杂,不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B和C可通过观察和对比实验完成。答案:A解析:蚕宝宝身上的小黑点是气门,用于呼吸。答案:C解析:凤仙花的种子靠自体传播(果实成熟后炸裂),而非借助动物传播。答案:B解析:柳絮轻小,靠风力传播种子。答案:B解析:“无心插柳柳成荫”利用柳树的茎进行扦插繁殖。答案:B解析:蚕豆种子的胚芽(B)会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A)发育成根,子叶(C)提供营养。答案:A解析:松鼠会在树干松软处挖洞作为巢穴;燕子筑巢,蜜蜂筑蜂房。答案:B解析:麻雀属于留鸟,不会飞往南方过冬;树木随季节长叶、落叶,人类通过增减衣服适应温度变化,均正确。答案:B解析:图中蝴蝶的行为是交配,属于繁殖过程。答案:A解析:胡杨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吸收水分,适应缺水的戈壁环境;浮萍的根细小是适应水生环境。二、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1)现象:烧瓶放热水中液柱上升,冷水中液柱下降。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2) 目的:便于观察液柱的变化。(3) 现象:越细的玻璃管实验现象越明显(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细管中液柱高度变化更大)。(1)答案:A(完全花)解析:具有花萼、花冠、雌蕊、雄蕊的花为完全花。(2)花粉在A. 雄蕊里。涂在C. 雌蕊的柱头上。(3) 另外两种传粉方式:风力传播、昆虫传播(或动物传播、水传播等)。三、综合实践题(每空2分,共30分)(1)蟋蟀身体各部分名称(从左到右):头部胸部腹部(2)①在胸部长有足,共3对足。②在胸背部长有一对或两对翅膀。(3)答案:C(狗)解析:蟋蟀、金鱼、鸡均为卵生,狗为胎生,生产方式不同。(4)答案:A解析:A选项“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实为食”属于取食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B和C属于繁殖行为。(1)答案:生态(2)冬季:毛色为白色、毛量多,有利于保暖和伪装(与雪地颜色一致)。夏季:毛色为灰黑色、毛量少,有利于散热和伪装(与地面颜色一致)。影响因素:环境温度(或季节变化)。(3)答案:适应解析:北极狐的毛色变化是为了适应环境温度和生存需求,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