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 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 3 课时 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我们成长有什么作用?导入新课在视频中,我看到了家人间无微不至的照顾、朋友间无私的帮助以及老师耐心的教导,这些都是满满的关爱。这些关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滋养着我们的心田,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学会爱与被爱,成为更加善良、坚强的人。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讲授新课第二模块:专门法律来保护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 5月 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2016年国际家庭日到来时,联合国秘书长在致辞中充分表达了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作用:通过政策和法律促进有利的家庭环境,倡导积极正面的子女教育,有助于家庭养育健康幸福的儿女,使之成长为受重视、有作为的成年人。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家庭的关爱。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始终是我坚实的后盾。记得小时候生病,父母彻夜不眠地照顾我,那份无私的关爱让我深深感动。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如今,我满怀感恩之心,铭记家人的爱,努力成为他们的骄傲。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 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 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儿童权利公约》1989 年 11 月 20 日, 联 合 国 大 会 通 过 了《儿童权利公约》,旨在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儿 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该公约将“儿童”界定为不满 18周岁的任何人,而我国通常用“未成年人”的概念指代这一群体。《儿童权利公约》是第一部专门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阐述了应赋予所有儿童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截至 2017年,该公约共有 196个缔约国,是联合国所有人权条约中缔约国最多的一个。我国政府于 1992年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1992 年 4 月 1 日,《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文网站对《儿童权利公约》的介绍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开学第一天,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火灾逃离”现场演练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优惠票价网吧门口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一起分享: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学校的老师耐心指导,社区的叔叔阿姨热心帮助,政府的助学政策给予我经济支持。这些关怀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心怀感恩,立志回馈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截至 2018年,全国共有留守儿童 697万余人,与 2016年全国摸底排查数据 902万余人相比,总体数量下降 22.7%。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缺少照料,学习缺乏引导,心事无人诉说……请同学们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分组讨论:●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还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就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提出建议。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诸多问题:生活无人细致照料,健康易受忽视;学习缺乏有效引导,成绩下滑,兴趣缺失;心事积压,情感孤独,社交能力受限。我们亟需分组讨论,提出切实建议,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关爱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监护人( )实施家庭暴力。A. 可以偶尔B. 不得C. 视情况答案:B(2)《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不包括以下哪项权利( )。A. 选举权B. 生存权C. 发展权答案:A(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 )的责任。A. 政府B. 家庭和社会C. 政府、家庭和全社会答案:C课堂练习判断题(1)只有父母需要关爱未成年人,其他人不用管。(×)(2)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有利于放松身心,不应禁止。(×)(3)我国积极履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责任。(√)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甚至国际社会的特殊关爱。这些关爱让我们茁壮成长,也让我们懂得感恩与责任。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温暖,在被关爱的同时,也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小伙伴!课堂总结8.我们受特殊保护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家庭关爱:监护责任,反家暴社会关爱:学校保护,社会福利国际与特殊群体:公约保护,关爱留守儿童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 “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 聚焦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所受的特殊关怀,是《我们受特殊保护》主题的深化内容。教材开篇点明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随后从家庭、社会、国际等维度展开。在家庭层面,强调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突出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法律规范;在社会层面,展示学校安全教育、公共场所优惠政策、网吧禁入规定等实例,体现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还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强调关爱留守儿童是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层面则以《儿童权利公约》为例,展现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教材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内容呈现,让学生全面感受特殊关爱,理解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球性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特殊关爱认知体系。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但往往对这些关爱缺乏深入思考,没有从法律和社会责任层面认识其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困境,学生虽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此外,学生对国际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举措知之甚少,难以将国内保护与国际行动联系起来。不过,此阶段学生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同理心和表达欲望,能够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深入理解特殊关爱,并激发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关爱、思考责任。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我国及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让学生深刻体会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视,感受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优越性,以及国际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共识。增强学生对我国法律政策和国际人权理念的认同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强化政治认同。 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特殊关爱背后蕴含的道德价值,培养学生感恩、尊重、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家庭保护、社会关爱等内容,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将对他人的关爱内化为道德自觉,在生活中践行友善、互助、担当的道德准则,提升道德素养。 法治观念 帮助学生掌握与未成年人特殊关爱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儿童权利公约》等,明确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规定和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和法律条文解读,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特殊关爱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法律权威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坚实后盾。 健全人格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在特殊关爱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通过参与案例分享、讨论交流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塑造有爱心、有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 责任意识 通过了解家庭、学校、社会及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特殊关爱的受益者,也应成为关爱他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行者。激发学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的公民。教学重点了解家庭、学校、社会及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感受关爱无处不在。 掌握与特殊关爱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责任。 理解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法律和社会责任层面深入理解特殊关爱,避免仅停留在表面感受。 培养学生对特殊群体的同理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爱行动的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家庭关爱、社会关爱、国际保护等主题的动画视频;收集留守儿童相关的纪录片片段;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儿童权利公约》解读的图文资料;制作特殊关爱案例展示的 PPT。 实物教具:打印家庭关爱、社会关爱场景的照片;准备《儿童权利公约》文本节选;制作 “关爱行动倡议书” 卡片。 学生准备:提前回忆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特殊关爱事例;准备绘画工具用于绘制关爱主题手抄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与校园活动混剪视频,视频中展现父母陪伴孩子、老师教导学生、社会公益组织关爱儿童等场景,提问学生 “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我们成长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随后展示课题 “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引出本节课主题。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参与讨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受,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关爱,自然导入新课,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 家庭的关爱与责任 教师活动:展示 “阅读角” 中关于国际家庭日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 “家庭关爱故事分享会”,邀请学生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家庭关爱故事,表达感恩之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图文资料,讲解家庭保护的法律要求,强调父母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积极参与故事分享会,生动讲述家庭关爱故事,如父母陪伴学习、生病时悉心照顾等,学习法律知识,认识到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家庭关爱,法律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明确家庭保护的法律边界。 社会各界的关爱 教师活动:展示学校组织 “火灾逃离” 演练、交警进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等图片,提问学生 “学校和社会为我们的安全做了哪些努力?” 引导学生思考。接着展示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的优惠政策,以及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组织学生开展 “社会关爱大发现”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其他社会关爱,教师对学生分享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如指出学校演练和交警讲解能提高安全意识。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乘坐公共交通儿童免票、社区组织青少年活动等社会关爱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关爱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 国际社会的保护与特殊群体关爱 教师活动:播放《儿童权利公约》介绍的动画视频,讲解公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强调我国对公约的批准和实施。展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纪录片片段,组织学生开展 “关爱留守儿童”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留守儿童面临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邀请学生分享想法,最后发起 “关爱行动倡议书” 撰写活动,鼓励学生写下关爱特殊群体的具体行动。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和纪录片,学习国际保护知识,深刻感受留守儿童困境。在讨论中,提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并建议开展书信交流、捐赠学习用品等关爱行动,认真撰写倡议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习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纪录片引发学生对特殊群体的关注,讨论和倡议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将关爱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监护人( )实施家庭暴力。 A. 可以偶尔 B. 不得 C. 视情况 答案:B (2)《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不包括以下哪项权利( )。 A. 选举权 B. 生存权 C. 发展权 答案:A (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 )的责任。 A. 政府 B. 家庭和社会 C. 政府、家庭和全社会 答案:C 判断题 (1)只有父母需要关爱未成年人,其他人不用管。(×) (2)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有利于放松身心,不应禁止。(×) (3)我国积极履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责任。(√)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甚至国际社会的特殊关爱。这些关爱让我们茁壮成长,也让我们懂得感恩与责任。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温暖,在被关爱的同时,也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小伙伴!板书设计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 家庭关爱:监护责任,反家暴 社会关爱:学校保护,社会福利 国际与特殊群体:公约保护,关爱留守儿童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深刻感受了特殊关爱并增强了责任意识。但部分学生在将关爱意识转化为行动时,想法较为笼统。后续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关爱实践活动,如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将教学成果落到实处。 这份教案围绕核心内容设计丰富活动,助力学生全面理解特殊关爱。若你对教案的活动环节、案例选取等方面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会进一步优化完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第 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 3 课时 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 教学课件.pptx 【课堂无忧】第 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 3 课时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 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保护未成年人.mp4 视频素材:温馨的校园生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