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方式选择 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 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 的美好蓝图 立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 主义的本质,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更替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主张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依靠力量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力量 主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 力量发展途径 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 径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实践结果 失败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二者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阶级斗争实践中,汲取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观点,摒弃错误观点笔记:2024黑吉辽卷T1,依托马克思经典著作考查社会形态更替归纳提升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1)用科学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问题做了解答。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 心概念之一。(2)用唯物史观具体部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 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3)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存在、发展、灭亡的规律。(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既从不同角度,又相互联系,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 学论证。笔记:2023新课标卷T12,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2.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历史条件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②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逐步显露③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 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标志与内容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笔记: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C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 谐制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笔记:[巧记速记]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阶级斗争与人民,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解析:“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谐制度”构 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的,虽然最终都失败了,但也是有意义的尝 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排除①。巴黎公社 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排除③。解题方法概念判断法速解选择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晰巴黎公社这一基本概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 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政权一巴黎公社。5月28日,法国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鲁士军队联合反 扑,公社失败。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人史册,它的 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1. 空想社会主义者激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纠正: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但他们没 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2. 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纠正: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 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 特殊规律。纠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 的特殊规律。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完成。纠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最坚定的力量,这个最坚定的力量是 无产阶级,而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①排除。空想社会主义 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日益显现的阶级矛盾,因为当时资本 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开始发展,②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一 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 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③排除。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 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这表明它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有益启发,④ 正确。故本题选C。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解析:民主革命不仅限于无产阶级革命,且并非所有民主革命都直接受到科学社会主 义的指导,①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但此 时无产阶级革命尚未开始,并未到达高潮,②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 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 动)蓬勃开展起来,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十月革命①过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 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 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所有制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关系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分配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 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1)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 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3)中国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只要把目 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 等强大的生命力。归纳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品,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 时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 时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文明优秀成分的积极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 中国国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赋予其中国特质和中国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 代性”,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第三次飞跃 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 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笔记:1空想→科学 2理论、运动→实践、制度 3.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虽然遇到曲折、面临挑战,但是符合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笔记:[说技巧]无论涉及何种社会形态的特点,背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 起作用(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 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 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 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 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笔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普遍性)D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笔记:每个人的发展不仅不妨碍他人的发展,而且是他人发展的条件解析:材料中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发 展的描写,并不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①说法错误。《共产 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指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 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 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 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 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④符合题意。解题方法“三步法”速解引文类选择题本题属于引文类选择题,解答引文类选择题要善于运用“三步法”。第一步:品读引文,准确把握信息①归纳中心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引文的内涵。②抓住关键词,深刻把握引文的实质。③分析语境,把握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及对世界的思考。第二步:研读题肢,推敲与引文的联系①判断题肢本身是否正确。②推敲各题肢与引文的内在联系,选出符合题干引文主旨的题肢。第三步: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指向作出准确选择。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1. 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十月革命。纠正: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巴黎公社。2.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 历史性飞跃。纠正: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 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3.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的缺陷。纠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曲折性,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 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D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标志着社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排除。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 度的伟大跨越,③排除。“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 所称颂。”这是由于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无产阶级政权 取代资产阶级政权的“英勇的尝试”,体现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 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D①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盘否定 ②私人占有社会产品决定着 剥削关系的必然存在 ③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④共产主 义剥夺的是利用私人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否定,① 错误。并非要消除一切形式的私人占有,而是要消除一种体现着剥削关系的私人占 有,说明并不是私人占有社会产品决定着剥削关系的必然存在,②错误。马克思认为 共产主义的经济范畴是要消灭私有制,要消除一种体现着剥削关系的私人占有,因此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剥夺的是利用私人占有去 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③④正确。第*页限时跟踪检测限时跟踪检测(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 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 的巨大作用,①②符合题意。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④不符合题意。A12345678910D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解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道 路,③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 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 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①②不能表明科学 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即不能说明其科学性,排除。12345678910D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解析:这一论断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 想来源无关,①排除。“当人们按照今天的生产力终于被认识了的本性来对待这种生 产力的时候,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 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这一论断强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②正确。材料中这一论断不涉及经济危机,③排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 义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这一论断 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取代,④正确。12345678910A.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必然胜利B. 指明了应站在人民的立场来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C. 阐明了未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D.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演进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B12345678910解析:材料强调坚持人民立场,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建立共产主义的 必要条件,A、C不符合题意。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 运动,这表明应站在人民的立场来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B符合题意。唯物 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 大作用,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12345678910解析:从国际歌歌词内容来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旦他 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依靠力量是劳动群众, 明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①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的内容,难以判断国际歌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会灭亡,③不选。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原则,④不选。12345678910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生机与活 力,①错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 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说明实现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②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逻辑与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相统一,排除③。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践行科学社会主义,④正确。12345678910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C12345678910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不符合题意。《共产 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②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 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 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D12345678910解析:《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 向,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②④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 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石,①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③错误。12345678910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 共产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生产 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主义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排除①。社会 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③。D12345678910二、非选择题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年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对此 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 言》,意义重大。某班同学以“重温《共产党宣言》时代价值”为议题,进行探究学 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论述:“正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最终必定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一样,资 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中也必然产生出能够创造更高社会形态的新的社会力量,那就是 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 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是各国工 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2345678910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温《共 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答案: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有 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②《共产党宣 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秉持人民立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 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指南。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中国 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 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 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全面从严 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永 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123456789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