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必修3 政治与法治专题六 全面依法治国第十六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标要求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常考考点 1.科学立法:2023湖北卷,T92.严格执法:2023辽宁卷,T6;2023浙江6月卷,T16;2022海南卷,T113.公正司法:2024山东卷,T5;2024黑吉辽卷,T17;2023山东卷,T6;2023 广东卷,T9;2023天津卷,T4;2022广东卷,T94.全民守法:2024浙江1月卷,T12备考建议 1.关注最新的法律修订或者制定,了解立法动态。关注政府、司法机关在推 进法治建设中的新动态。2.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为主题,把握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意义和措施整体架构考点 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内 涵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原 因 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 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 求笔记:1 [考向预测]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从某部法律的出台,某一地方立法 实践等入手,考查我国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科学立法的意义 2 2023湖北卷 T9,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2. 推进科学立法具体要求科学立法 要做到依 法立法, 在法治的 轨道上制 定合法有 效的规范 性文件 ①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 据②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 展立法工作具体要求科学立法 要充分发 扬民主 ①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②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③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科学立法 要合理设 定权利与 义务、权 力与责任 ①权利与义务: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 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②权力与责任: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 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 法律责任笔记:2023全国乙卷T39,考查区域协同立法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积极作用跨模块 可结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中“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理解权 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笔记:[时政热词]爱国主义教育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民营经济促进法、学前教育 法、区域协同立法等归纳提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关系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区别 内涵 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立法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民智 立法要依据宪法和立法法,以及规定的法定程序具体要求 立法要合理规范国家权力与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拓宽公民立法参与的途径,发展立法协商,健全立法听取民意的相关制度 立法要明确法定程序和法律依据联系 依法立法是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保证,民主立法是科学立法的前提, 坚持依法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3. 严格执法的内涵内涵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主体 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意义 ①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笔记:[时政热词]柔性执法、自由裁量权4. 推进严格执法具体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持规范执法 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具体要求坚持公正执法 ①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②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 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坚持文明执法 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 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 法效果最大化笔记:[考向预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执法情况,考查严格执法的意义归纳提升比较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内涵 特点严格执法 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是执法基本要求规范执法 严格按程序办事 规范是执法行为准则公正执法 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文明执法 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文明是执法职业素养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新高考对于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的考查属于高频考查,对后者的考查力度更大 些,以本年度重大立法事件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为情境考查相关知识成为常态。 选择题选项一般设置相关知识陷阱,如混淆执法与司法等,一般可通过表明类+概念 判断法+主体定位法予以选择。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解析: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①错 误。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的立法事项调整、增加、修改,这表明扩大设区的市 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②符合题意。立法法本身应随着社会生活 的变化而修正,这意味着就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③正确。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而县级(自治 县除外)、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 法工作”说法错误,排除④。解题方法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选择题,命题陷阱是“范围不准”,即扩大或缩小了对象的范 围。做好该题需要准确把握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以及我国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是运用“排误法”做好该题的关键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解析:甲公司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乙公司侵犯其商标权,该局受理后展开调查,经 查明事实,对乙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这体现了该局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地行使了 行政权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公平正义,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该 局对乙公司侵犯甲公司商标权进行了查证,并对甲公司作出行政处罚,不存在化解行 政争议问题,②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该局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处理商标侵权, 不涉及运用了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③与题意不符。解题方法本题属于体现类选择题,旨在考查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意义。因此做好该题, 首先是要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然后要正确理解行政争议、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的内 涵。该题的命题陷阱是“概念错用”,因此,准确把握相关的法律概念的内涵是做好 该题的关键。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1. 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法律传统,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纠正: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 程相适应。2. 科学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项利益。纠正: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 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3. 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科学立法。纠正: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4. 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决定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决定法治中国建设成效。纠正: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 成效。5. 严密的操作流程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纠正: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解析:材料中“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法律规定的机 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规 章”,这一规定明确了部门规章的立法依据和制定主体,要求部门规章不得与法律和 行政法规相抵触,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的直属机构以及法律规定的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没有涉及各级行政机构的立法权限,也没有涉及提升 国务院各部门的服务效能,①③与题意无关。D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解析: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要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而不是“同 一违法行为同等处理”,且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 的做法体现了柔性执法,传递了法治温度,创新了执法方式,但没有增加市民违法成 本,②不符合题意。某地交警在春节期间为轻微违反交通规则者提供了“文明红 包”,其内容体现了刚柔并济,情理兼顾,实现良法善治,也体现了执法方式的改进 和创新,有利于提升执法效能,③④符合题意。考点 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 公正司法的内涵(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笔记:2024浙江1月卷T25,考查把人大代表履职阵地延伸至司法工作的基层末 端的意义(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正确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表现: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 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 ①表现: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2. 推进公正司法(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笔记:[时政热词]智慧执行大脑、智慧法院、流动法庭司法独立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 权司法公正 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 的事情抵制腐败 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 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 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制度建设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司法公开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 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保障权利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落实原则 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跨模块 可结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中“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知识,理解 司法的程序公正,结合“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的知识,理解司 法公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提醒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强 调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结果公正主要强调判决结果合法合理。程序公正是司法 公正的重要保障,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最终目的。笔记:[考向预测]以AI、大数据赋能法院审判为情境考查公正司法的意义归纳提升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等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中 的”司法独立”(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等于“不受任何主体的影响①我国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负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 要受到国家权力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 院的审判活动。②人民法院必须接受、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人民法院的工作要接受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其他社会团体、公民的监督。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 权,实现对国家法律 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 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 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3. 全民守法的内涵内 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 态意 义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 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 求 依法行 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要 求 依法履 行义务 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法维 护自己 的正当 权益 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 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笔记:2024浙江1月卷T12,考查某城区法院以话剧形式推进全民守法教育提醒 结合《法律与生活》中“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的知识,理解依法维护自己的 正当权益。4. 推进全民守法法 治 观 念 ①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 作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实 践 落 实 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 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道 德 建 设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②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归纳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对我国不同政治主体的要求笔记:2024湖南卷T6,以网络法治建设综合考查如何依法执法、强化立法、加强法治 宣传教育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新高考对于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的考查比重有所增加,特别是公正司法更为明 显。试题常以司法机关的法治案例为背景,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选取贴近生活、贴 近民生的材料,考查相关知识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选择题往往设置一些知识陷 阱,注意行为主体的职能,非选择题设问一般切口较小,注意结合具体实例中全面依 法治国的要求的贯彻。例 (2024·山东卷,T5)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做好相关工作, 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D解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决定,体现了其规范履行职责;王某不服 提起诉讼,区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体现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 法接受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②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典型案例,能为审判机 关提供示范指引,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④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发 布典型案例,而非完善法律体系,且完善法律体系的是立法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排 除①。材料中王某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纠纷并非民事纠纷,而是行政纠纷,排除 ③。解题方法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选择题,要注意从材料信息出发进行理解和选择。命题陷阱是 “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面非完 善法律体系,且完善法律体系的是立法机关,不是司法机关,还要注意区分行政纠纷与民事纠纷,民事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纠纷。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1. 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纠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 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 情,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力,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监督。纠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受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和监督。3.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状态。纠正: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 状态。4. 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有利于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 督者。纠正: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有利于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 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5. 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学法和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纠正: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 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解析:材料中人民法院推行案例库上线,这旨在为类案提供参考价值,更好服 务司法审判、公众学法、学者科研、律师办案,而不是旨在保护公民的知情 权、监督权,①不选。“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夸大了上线案例 库的作用,③不选。材料中人民法院推行案例库上线,这为类案提供参考价 值,有利于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防止“类案不同判”,有利于发挥司法 裁判的评价、引领、教育功能,②④正确。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面对无人驾驶航空器“黑飞”扰航、失控伤人、偷拍侵权等问题日益凸显,需 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法治 社会建设,①④符合题意。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已经确立,应是健全国家安全法律 体系,排除②。政府职能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③错误。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