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十三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探究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十三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探究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课件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必修 4 哲学与文化
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二十三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情境探究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情境材料1:2024年7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 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它,创始于 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历经750余年,可谓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正因 为如此,“打卡”北京中轴线成为众多国人游历北京的必选项。
或许有人要问:为何要“打卡”北京中轴线?因为这是一次览阅壮美中轴之旅, 无论触摸古都脊梁还是感受古城新韵,走一趟中轴线都是必选;因为一路走来,我们 能在欣赏古迹中与历史对话,可倾听历史的回响,可抚摸中华文明的肌理,在时代变 迁中感悟文化传承和文明赓续;因为这一旅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挖掘出北京中轴线更为 丰富的时代内涵,找到它寓古于今的价值坐标,更能让我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获 得精神滋养,感受到属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文化自信。
探究: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阐述“打卡”北京中 轴线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打卡”北京中轴线可倾听历史的回响,抚摸中华文明的肌理,有助于发挥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 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它既有丰富的时 代内涵,又有寓古于今的价值坐标。“打卡”北京中轴线有助于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 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观,增强国人的文化 自信。③“打卡”北京中轴线,在时代变迁中感悟文化传承和文明赓续,有助于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情境材料2:一线中轴,承古通今,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在“加强历史 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同学们不仅看到中轴线申遗保护的成果,还得知早在2022年北 京就颁布实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 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的措施。例如,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 公众开放;鼓励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保护区域内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 动;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等等。
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认识到,对于中轴线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探究: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的 理解。
答案: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优秀文明成果。对待文化遗产,应坚持保护与利用的辩 证统一。保护是对文化遗产的敬畏,是利用的前提,而利用有助于让文化遗产“活起 来”。传承并合理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能够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发挥传 承文化、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
知识链接: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意义与文化意蕴
申 遗 的 重 要 意 义 国际认可提升——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标志着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得到国际社 会的高度认可。文化遗产保护——申遗成功促进了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系 统性保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保存。城市形象塑造——中轴线申遗成功提升了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形象,增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
北 京 中 轴 线 申 遗 文 化 知 识 总 结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的血 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 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 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 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 亲等;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北 京 中 轴 线 申 遗 文 化 知 识 总 结 我们要立足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当今时代 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 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实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古代都城严谨对称格局的核心,更是北京老城 的灵魂和脊梁,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 体。通过立法和申遗,加大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力度有利于延续中轴线的历史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守护文化瑰宝,①④说法正确。在当 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 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 程,不能固守传统文化,②说法错误。引领时代潮流夸大了古都文化的作用,③说法 错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北京中轴线数字资源库成果助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创新,可以加深 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带来了更大便利,①②符合题 意。北京中轴线数字资源库创新了文化的物质载体,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不 是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③错误。北京中轴线数字资源库用“科技+文物” 的传播方式,发挥了科技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引领作用,④错误。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通过新媒介的有效传播,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来。比如,为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多家联合启动“环球云赏北京中轴之美” 直播,吸引全球2.5亿网民共赏中轴线美景,同时推出“非遗+旅游”等多条线下 “攻略”,让人们切实可感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人们从云端相聚转为线下相约共 同漫步中轴线,听京韵京腔,走老城胡同,觅得一方宁静和谐的天地,感受身心的放 松和彼此陪伴的温馨。新媒介的介入让传统文化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化遗 产,而是“活”起来、“动”起来的文化生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使传统文化“活”起来、 “动”起来。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承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深入人民 群众的日常生活。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采用线上线下云游文化遗产的新模式,使 人们方便快捷地领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 手段。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丰富人们 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