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十五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情境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十五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情境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课件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必修 4 哲学与文化
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二十五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情境探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
情境材料1:【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 路。“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 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相互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 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 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 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 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 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 代精华。
“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 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同时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 内涵。
探究:“‘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结合材料,运用“文化 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我们是如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
答案:①坚定文化自信,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 足当代中国现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立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情境材料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任何文 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都必须有自己的主体 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 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重大论断的重要意 义,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 进“结合”、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努力在实践创 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探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就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两 条建议。
答案:①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 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 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③坚定 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实现精神上、文化上的独 立自主。④坚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创造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 代的新文化。
知识链接:
“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两个结合” 的意义 ①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已经成熟。②“两 个结合”是对中华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两个结合”表明新时代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中华文化 创新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使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马克思主义更加充满活力,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 南。③“两个结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正确方向。④ “两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角度
教材链接 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确保文化发展始终沿着 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立足社会实践;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开放包容;以我为 主,为我所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错误的 倾向;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 持久的力量。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政治有反作 用,与经济、政治相交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 的集中体现,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坚守中华文 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自 觉;坚持开放包容,寻找共同价值;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
A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发掘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持久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 文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符合题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 义,可以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但不能指明“具体路径”,②说法错误。习近平文化 思想为更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推进“两个结 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提供了理论指导,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 指明中华文明当代发展的方向,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 一,而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 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正 确。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精神根基,维系着社会的生活,维系社 会的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②错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而不是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③错误。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④正确。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 命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 国之“的”,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 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行动指南,这再一次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 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依据。
答案:①文化发展要坚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实践。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等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精神滋养。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只有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才能不断开辟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