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八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二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情境探究学习“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八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二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情境探究学习“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课件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专题八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二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情境探究 学习“千万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情境材料1:2024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 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 面振兴“路线图”。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 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创新工程。20多年来,“千 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千万工程”是在浙江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来严峻的乡村 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农民的生活环境这一背景下实施的,是习近平同志用118天时间 跑遍11个地市,对每一个村进行细致考察,充分掌握省情民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 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是从收集群众诉求、捕捉群众需求,再到解决群众痛点、满足群 众意愿的政策形成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的典型代表。正因深深扎根在群众的心坎上, “千万工程”才会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激发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 精神,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蝶变。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农民农 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探究: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路线的知识分析如何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
答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拜 群众为师,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情境材料2: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 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 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重点领域 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 力和创新活力。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坚持不懈抓好“三 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 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 动,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探究: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 济工作部署的合理性。
答案: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现代化 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实 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 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遵循 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完善落实“两个 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 展。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 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知识链接:“千万工程”蕴含的政治和哲学知识
“千万 工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 大决策。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千万工 程”,将1 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万工程”如何 助力乡村 产业振兴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开启“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 导
“千万工程”如何 助力乡村 产业振兴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千万工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着力发展农村经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挖掘农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千万工程”以“美丽乡村+农业、旅游、文化”推动旅游强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以土地入股、环境入股、资产入股等推动村庄经营,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美丽项目助推美丽乡村
寻 觅 社 会 真 谛 知 识 链 接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千 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拜群众为师,充分发挥广大群 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20多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说明必须坚持人 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①正确。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 推进机制,说明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特殊性,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辩证关系,即矛盾问题的精髓,③正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属于党的群 众路线(而不是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②错误。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总抓手, 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④错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解析:材料中指出国家实施“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造就了万千 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这表明建设“千万工程”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①正确。整体(共同富裕)统率部分(“千万工程”),部分服从整 体,“用万千乡村的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说法错误,②不选。立足实际,而不 是立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③不选。材料中指出通过实施“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 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这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最高的价值追求,④正确。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3月,2024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 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正式公布。
意见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三变”改革(是指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村占比提高到90%以上。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 万”工程提升行动,全省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30%。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运营监管,完成2 000个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推进滁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 易规范化国家试点。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能够推进安徽乡村全面振兴。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实质上是在完善农村生产关 系,有利于巩固农村经济基础,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善治,完善乡村治理体 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