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十九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课时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永恒发展的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十九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课时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永恒发展的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专题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十九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时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永恒发展的
课 标
要 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 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常 考
考 点 1.联系观:2024浙江6月卷,T14;2024甘肃卷,T9;2024广东卷,T11;2024北 京卷,T4;2024黑吉辽卷,T10;2024黑吉辽卷,T19(2);2023山东卷, T9;2023北京卷,T2;2023广东卷,T13;2023天津卷,T15;2022辽宁卷, T10;2022海南卷,T13
2.发展观:2023广东卷,T11;2023湖南卷,T9;2023江苏卷,T14
3.矛盾观:2024浙江6月卷,T15;2024广东卷,T10;2024山东卷,T10;2024 安徽卷,T20(2);2023山东卷,T11;2023河北卷,T8;2023山东卷,T18 (2);2023福建卷,T16(1);2023湖南卷,T20(1)
备 考
建 议 1.以漫画、古诗词等传统文化、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等为情境,考查 联系、发展、矛盾的相关知识。
2.主观题以微观考查为主,注意把握知识的深度,既要回答出原理(是什么) 及依据(为什么),还要回答出方法论,并结合材料进行整合
整体架构
考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全面剖析联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内 涵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表 现 ①任何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 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 的各个部分、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
③世界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 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 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 然联系等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侧 重 点 强调不存在孤立 的事物 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调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方 法 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反对用孤 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笔记:1 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2 [易错易混]人 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跨模块  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可结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 维》的知识,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提醒 (1)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但我们可以 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归纳提升
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1)涉及人类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做某项事情的事例→联系的普遍性。
(2)涉及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受到惩罚的事例→联系的客观性。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面深化改革等→联系的多样性。
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
(3)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4)价值观角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与联系
整体 部分
区 别 含 义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 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 是“一”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 “多”
地 位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 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 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 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 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 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笔记:2024黑吉辽卷T19(1),考查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蕴含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论
跨模块 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特征之一,认识事物需要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 合,可结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理解整体与部 分的辩证关系。
归纳提升
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3. 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方法
笔记:2023浙江6月卷T30(2),考查民营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 企业的
归纳提升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 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于联系的考查集中在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 关系三个方面,对前者的考查力度更大些,以传统文化为情境考查相关知识成为常 态。试题选择题选项一般设置相关知识陷阱,如混淆联系的三个特征、人为事物的联 系等,一般可通过直接排误法和排除异意法予以选择,非选择题设问一般切口较小。
笔记:[考点预则]以最新科技热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为背景,考查整体与部 分、发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 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通过新型脑机接口,能够让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 外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表明事物之 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②③正确。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④错误。
解题方法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选择题,较为简单,本题的陷阱主要是”以假乱真”,可以通过 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例2 (2023·北京卷,T2)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 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 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 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 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D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 ②因时而动,循势 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 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 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 的统筹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①错误。因时而动,循势而往,强调京津冀规 划能根据国家发展进步而制定,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因此 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②符合题意。规划与发展不是矛盾关系,③不 符合题意。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京津冀 的发展服务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④符合题意。
解题方法
本题属于认识类题目,需要准确提取和概括材料信息。中国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战略,实现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努力使 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彰显了部分对整体的推动作用,该题的命题陷阱是“以假乱真”,关注社会热点,准确把握题意,或者直接排除错误观点,都有助于该题的解答。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纠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 都存在联系。
2. 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纠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存在高与低、简单与复杂之分。
3.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纠正:尽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4.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纠正: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 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纠正:部分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有时促进,有时阻碍。
6. 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纠正: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 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也是忙碌开始的时节,说明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 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 ④正确。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排除①。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通过实 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忽视联系的中间环节,排除③。
C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大海”是由“小水滴”组成,但不是必然结果,因为小水滴的聚集受多种因 素影响,①排除。众多小水滴聚集在一起,从数量上不断增加,最终形成大海,这体 现了量变的过程,②正确。小水滴是大海的组成部分,大海是由众多小水滴构成的整 体,③正确。个性和共性强调的是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而这里强调的是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④排除。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