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专题十一法律与生活第三十三课社会争议解决情境探究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矛盾纠纷解决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专题十一法律与生活第三十三课社会争议解决情境探究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矛盾纠纷解决课件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专题十一 法律与生活
第三十三课 社会争议解决 
情境探究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矛盾纠纷解决
情境材料1: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 解决,石景山人民法院在巩固深化党建法治共建机制的基础上,推出“一米法 庭”项目。
2023年7月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涉灾纠纷频发。“我们社区的业主李先生家因 房屋漏雨,与物业公司起了矛盾。这次暴雨前气象部门早有预警,经调查发现物业公 司并没有提前加强巡检,也没有采取措施加固房顶以及做好防水处理。物业认为这次 雨太大,是天灾,可以免责。业主说我们调解达成的协议也不算数,准备到人民法院 起诉。”社区刚担任人民调解员的老刘通过“一米法庭”求助法官,希望能够提供专 业指导,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探究:假如你是法官,请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为老刘提供专 业指导。
答案:①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暴雨 前气象部门早有预警,物业公司理应预见并提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业主损失 的发生,因此物业公司“天灾可以免责”的说法不成立。②业主与物业公司双方存在 物业服务合同关系,物业公司未全面履行服务义务,属于违约行为,应承担赔偿损失 等违约责任。③我国正不断完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诉讼前 可优先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双方可以申请 司法确认,经过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情境材料2:近年来,某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人民调解+司法 确认”模式,将多起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在诉前。2022年,谢某向李某借了3万元,用 于工程建设事宜,写下欠条并商定1年内全部还清。2023年底,李某要求谢某按照协 议还钱,谢某一直拖至现在未能及时还款,李某在多次讨要未果后,拿着欠条前往当 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在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 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对提交 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了裁定书。至此,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通过“人民调 解+司法确认”的模式,既将纠纷化解于诉前,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又维护了当事 人合法权益,赢得双方认可。
探究:结合材料并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 将纠纷化解于诉前的意义。
答案: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缓解人民法院诉讼压力,节 约司法资源;有效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 谐稳定。
知识链接:枫桥经验的含义和意义
枫桥 经验 的含 义 枫桥经验,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 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 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 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2023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并 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 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枫桥 经验 的实 践意 义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 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完善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依靠群众,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完善正 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善于运用矛盾法则化解矛盾,善于运用 基层民主的办法解决基层矛盾;坚持依法治理,建立预防性法律制度,善于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 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筑牢基层 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坚持科技支撑、数字赋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 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 “金名片”。新时代“枫桥经验”创立了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文明新形 态。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推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我国人权事业的典范。
枫桥 经验 的实 践意 义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形成的理念、方法,经过总结提炼固化为制度、上升为法规。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总抓手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实现了从“平安枫桥”到“平安浙江”再到“平安中国”的历史性跨越,推动开辟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新景象,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现“中国之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化解矛盾的优先选择,仲裁不一定是最优解,①错误。诉 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途径,但材料强调的是调解,②不符合题意。擅长调解不同 类型纠纷的特色调解室建成后,通过调解不同领域的众多案件,化解了众多纠纷,这 表明其有利于完善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使矛盾纠纷在面对面协商中化 解于无形,③④符合题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针对有需要的群众,只需要按要求提交申请,审核后就可以办理司法救助。还 特别设置了藏汉双语版,以及语音留言等功能,把司法救助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身 边。这有利于拓宽司法救助宣传渠道,使司法救助工作从“等着来”转为“送上 门”,①符合题意。关注“达日检察”微信公众号,点开“服务”一栏,法律援助、 司法救助等便民服务一一在列,有利于降低群众的诉讼成本,平等享有诉讼权利,实 现纠纷案件的公平正义,②符合题意。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没有自治权,③说法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检察机关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④不符合题意。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 验”“浦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 的好经验好做法)。
材料一 某市践行“浦江经验”,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老乡门,说百姓 话”,敏锐感知基层阴晴雨雪。广大党员干部“往矛盾‘窝’里钻”,变群众上访为 干部上门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将群众的呼声当成“报到的哨声”,眼察六路情况, 耳听八方意见,奔着问题去,一桩一桩地解决,办实每件事;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 统一起来,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党的政策措施全面完整地向下传递给基层,并及 时向上客观准确反映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党员干部成为民情民意的“瞭望哨”。
材料二 某小区A栋4楼和5楼是上下楼邻居,5楼颜某家经常发出很大声音,影响到4 楼许某的休息和工作。因为此事,两家曾多次发生纠纷,时间长达一年多,居委会和 邻居多次调解都没有解决。因此4楼许某在房顶上安装了一个振动器,只要5楼楼上有 声音,振动器就自动打开,震得楼上不能休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员干部成为民情民意的“瞭 望哨”的意义。
答案:(1)①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领导核心作 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②广大党员干部“往矛盾‘窝’里钻”,有利于践行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 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有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传达和贯彻党的 方针政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评析颜某和许某的做法。
答案:(2)①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 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的一方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 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颜某家发出的声音已经影响到楼 下邻居的正常生活,颜某应该本着不影响楼下邻居正常生活的原则降低或消除声音, 楼下的邻居许某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用恰当的方式妥善处理纠纷,不能用安装振 动器的方式影响楼上休息。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颜某和 许某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双方都要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 务。公民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许某 用安装振动器的方式干扰楼上休息,既侵害了邻居颜某的合法权利,也造成了邻里关 系的恶化,是错误的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