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十二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七课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课时1善于联想与多路探索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十二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七课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课时1善于联想与多路探索课件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专题十二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十七课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时1 善于联想与多路探索
课 标
要 求 1.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 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2.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 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3.分析逆向思维的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4.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 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常 考
考 点 1.创新思维:2024湖北卷,T16;2023新课标卷,T40(2);2023广东卷,T20 (3)
2.联想思维:2023辽宁卷,T16;2023江苏卷,T13
3.发散思维:2023湖南卷,T20(3);2022山东卷,T13
4.超前思维:2024山东卷,T16;2024湖南卷,T20(2);2023天津卷,T17; 2023河北卷,T20(2);2023山东卷,T17;2022北京卷,T5
备 考
建 议 1.以古今中外社会热点、日常生活场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作为命题 情境,考查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等。
2.命题形式上选择题、主观题都有考查,主观题考查频率较高,且综合性强, 能力要求较高
整体架构
考点  创新思维和联想思维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础 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②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 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征 思路
具有
多向性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步骤
具有
跨越性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 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征 结果
具有
独特性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
的“新” 主要
表现
评判
标准 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笔记:①2024湖北卷T16,以人工智能画作考查创新思维的表现 ②[时政热词]“人 工智能 +”
2. 联想思维
(1)含义: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2)特征
跨越的
联结性 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 对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非逻辑
制约的
畅想性 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笔记:[易错易混]不包含梦想和理想  
(3)联想思维的水平和能力
衡量
标准 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 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途径 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 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4)方法
①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内 涵 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 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方 式 正迁移、负迁移、同化性迁移和顺应性迁移等
作 用 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 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②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内涵
特点 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 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
主要
类型
想象
的方
式及
作用 ①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 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②“假如”式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 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③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 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
笔记:①[知识链接]必修4 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没有预定目标的想象 ③在意 识的控制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解析: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 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这是运用 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说明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 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艺术民族性与世界 性的统一,①不符合题意。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某公司用人机联手 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没有涉及艺术是否具有真理 性,不涉及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排除②。
解题方法
本题考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新”体现在: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径想问题。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 功倍。
(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 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结果的独特性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纠正:多向性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2.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结 果具有独特性。
纠正: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了创新思维的 思路具有多向性。
3. 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必定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纠正: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 创新之“果”。
4. 联想思维具有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纠正: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5. 迁移就是想象。
纠正:迁移不等同于想象。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 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 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代糖是一种甜味剂,不会产生糖的长期过量摄入问题,因而代糖与糖是有差别 的同一,①不选。由于人对甜味本能的热爱,用甜味剂代替有甜味的糖成为一种选 择,安全优质的代糖应运而生,这是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代糖的产 生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②③入选。糖长期过量摄入会导 致代谢紊乱等问题。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在通过运动促进糖脂代谢的同时,愈加注重 “减糖”,是在产生相关问题后,再研究的代糖,因而没有体现超前意识,④不选。
考点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别 含
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 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 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 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 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别 思


式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 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 散、辐射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 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法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 风暴法等 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 辑思维方法

能 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 题,而且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供众多新设想 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 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 要解决的问题
联系 ①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发散 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②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 合—发散—聚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 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 步,真理才能发展
笔记:①2023湖南卷T20,用发散思维方法谈谈怎样让某文物“活”起来 ②[巧记速 记]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一鱼多味都是发散思维 ③由多到一  
检 核
表 法 含 义 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 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表 现
信 息 交 合 法 含 义 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 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信息 交合 法 作用 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头脑 风暴 法 地位 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特点 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
原则 “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笔记:①[考向预测]可能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进展,考查创新思维的特征与表现 以及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 ②其他用途 ③引入其他领域的成功方法来解决某个 问题  
归纳提升
检核表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内容 示例
他用 有无其他的用途,或者稍加改变后 是否可作他用? 床上枕头用于汽车座椅
借用 能否引人其他领域的办法解决某个 问题? 医生引人微爆破技术消肾结石
改变 改变现有事物的形状、颜色、意 义、式样等,会产生什么结果? 煤气中加人臭味剂便于发现煤气泄 漏
扩大 能否增加尺寸、强度、材料、寿 命? 在铁中加人铬、镍制作不锈钢
内容 示例
缩小 可否缩小体积、减轻
重量或者分割化小? 压缩饼干,折叠伞
代替 有无替代用品? 铝合金替代钢铁,电子表替代机械 表
调整 能否调整顺序、速度、机制、频 率? 定频空调改成变频空调、变换足球 队阵型
颠倒 是否可以颠倒过来使用? 电池驱动电机,电机为电池充电
组合 几种事物是否可以组合在一起? 带橡皮的铅笔,带通话功能的手表
3. 逆向思维
(1)含义: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 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依据: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 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有其中一部分。
笔记:客观基础  
(3)方法
方法 作用 示例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 已有认识进行反向 思考 发现事物未被认识的新 功用 人参观笼子里的动物→笼子里的人参 观散养动物;抽油烟机顶部吸气→底 部吸气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 存在状态的认识作 转换性思考 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 发生相互转化 热火炒菜→冷气炒冰;人走路→跑步 机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 功能的认识作反向 思考 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 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 变成优点 胶粘不牢→做即时贴
方法 作用 示例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 之间因果关系的认 识作交换性思考 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 由果溯因 磁生电→电生磁
(4)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逆向思维
应当合“理” 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 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 代价
重视正向
思维 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 维。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 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正逆互补,
携手共进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 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 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创新思维
是以问题
为导向的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 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 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因此,不同方向的思维 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笔记:[易错易混]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提醒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逆 向思维往往是在正向思维未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应 当互补。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于多向思维的考查侧重于开放类主观题,依托生活实例或者科技创新成 果,考查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超前思维知识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了解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司法需求,体现了头脑风 暴法,集思广益,运用了发散思维,①正确。该区人民法院认真梳理总结代表们的意 见建议,使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回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体现了运用聚合思 维,集中信息,寻找内在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④正确。发散思维无法把握事 物的整体本质,②错误。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反复“发散—聚合—发散—聚合”,③ 错误。
解题方法
发散思维强调个性,寻找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多样性的方案;聚合思维强调共性,通 过搜集不同的线索,寻找到指向共同目标的最佳方案,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 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聚合”.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 创新思维的两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 况,①表述错误。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 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大意是:门客劝说简子“民众知道简子要 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他们死了很多。如果想放生,不如禁止人们 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这告诉我们思维 具有间接性,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要善于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 认识作交换性思考,②④符合题意。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现象不是主观的,③表 述错误。
解题方法
解答本题需要明确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竞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 决于具体情况。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发散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
纠正: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
2. 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
纠正: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
3. 正逆互补,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 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纠正: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 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4. 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纠正: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创新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 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5. 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纠正: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 逆向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方法,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把握春天的景象,而不是对春天 抽象的认识,①说法错误。歌曲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巧妙串联和化用,将带有诗意和古 文色彩的白话语言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传达“春光好,人间美”的愿景。可见,这首 歌的创作运用发散和聚合思维提高了思维结果的独特性,通过提炼加工感性材料能动 地反映了人间春光,②④符合题意。分析是综合的基础,③说法错误。
A. 运用类比推理,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与功能
B. 运用联想思维,将鱼鳍功能运用到游轮设计上
C. 运用聚合思维,借助头脑风暴法产生设计思路
D. 运用分析思维,具体分析减摇鳍对邮轮的影响
C
解析:在邮轮的船身中部,设计师安装了一对“鱼鳍”——减摇鳍,说明运用类比推 理,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与功能,A正确。设计师安装了一对“鱼鳍”,将鱼鳍功 能运用到游轮设计上,运用了联想思维,B正确。借助头脑风暴法产生设计思路,是 发散思维的方法,而不是聚合思维的方法,C错误。当水流经过的时候,通过调整减 摇鳍的角度,可以过滤掉88%的摇晃,邮轮能够平稳前进,运用了分析思维,具体分 析减摇鳍对邮轮的影响,D正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假如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而不是“联结”方式,①错误。 “千古无同局”,运用选言推理可以从多种可能中筛选出更优破局方案,②正确。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弈双方采用逆向思维尝试换位思考更容易“克敌制胜”,③正 确。善用综合思维更能从整体上把握每一步棋的内在联系,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