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十二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五课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课时2掌握演绎推理方法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十二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五课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课时2掌握演绎推理方法课件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专题十二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十五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课时2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考点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推理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构成:前提(依据的已有的判断)、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结构(前提 和结论之间存在着的逻辑联系方式)。
(3)类型
演绎
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 性结论 必然推理
归纳
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 性结论 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 然推理
类比
推理 从一般到一般或从个别 到个别 或然推理
提醒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 然推理。
2.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含义: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
(2)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 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3)实质: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 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4)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必 要 性 为了使表达更为恰当和灵活 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表 现 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 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 为肯定判断形式 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含 义 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 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 判断的推理 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 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 推理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规 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 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 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 延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具 体 推
理 方 法 ①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 改为“不是”,“不是”改为 “是”。
②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①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
②依据规则三,检查新主项与新谓项的周 延情况
结 合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 或换位质推理
作 用 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 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笔记:①[考向预测]依托科技新成就、名人名言等考查换质位、换位质推理,也可能 会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等模块知识构建换质位推理情境 ②2024浙江1月卷 T23,以小马过河考查换质推理规则 ③[说技巧]换质推理时,一般不把谓项改为反 义词,反义词可能是反对关系
归纳提升
换质推理口诀及注意事项
换质推理两步成,主项谓项位不动,先把联项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特称否定判 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从特称否定判断的前提,不能通过换位法推理必然得出结论, 否则就会犯“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
笔记:[说技巧]应先换质,后换位
4. 三段论推理
笔记:2024北京卷T18(1),以新质生产力考查三段论推理规则
(1)含义:这里讲的三段论是性质判断三段论。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 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
①人们把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把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把在结论中不 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作“中项”。
②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 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归纳提升
大项、小项、中项
(1)大项:即结论中的谓项,如上例中的“禁止吸烟的”。包含大项的前提叫作大 前提。
(2)小项:即结论中的主项,如上例中的“展览厅”。包含小项的前提叫作小 前提。
(3)中项:即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如上例中的“公共场所”。
(3)一般规则与作用
笔记:[时政热词]涉AI侵权问题



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①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
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 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①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 反映的全部对象,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
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①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②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 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则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 一否定

用 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 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笔记:[考向预测]结合法律案例、现实生活情境要求考生编写三段论,也可能以甲、 乙、丙、丁等虚拟人物的三段论发言为情境,要求考生判断其正确与否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于简单推理判断演绎推理的考查集中在换质位推理和三段论推理,对后 者的考查力度更大,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试题选项一般设置相关知识陷阱, 如混淆三段论的大项、中项和小项等,选择题一般可通过排除法予以选择,非选择题 一般设置开放类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题干中“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这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优秀运动 员”是不周延的;而“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这里的“优秀运动员”是 周延的,概念外延不当扩大,不能必然推出,排除①。题干中“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 获得宝贵经验”是一个性质判断,进行换位推理可得出“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参 赛运动员”,再结合“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可以推断出“有些能获得 宝贵经验的是优秀运动员”, ②符合题意。 “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 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是三段论的两个前提,由于这两 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其结论一定是否定的,据此可推出“有些优秀运动员 不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④符合题意, 排除③。
解题方法
性质判断的周延情况表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A. 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科技工作者
B. 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
C. 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
D. 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
B
解析:在该三段论中,大项、小项、中项各出现两次,而且,结论和大前提中的大项 “具有某种特长的人”都没有断定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不周延的,结论和小前提中 的小项“科技工作者”都断定了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周延的,在大前提中中项“人 才”断定了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周延的,所以该三段论符合规则,B正确。A、C、 D错误,排除。
解题方法
该题考查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设问清晰,较简单。解答本题需要先根据材料,明确该 三段论的大项为“具有某种特长的人”,小项为“科技工作者”,中项为“人才”。 其次要明确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即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两个否定的前提 不能必然推出结论,据此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纠正: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 然推理。
2. 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就是合理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纠正:除了前提是真实的,还必须推理结构正确,推理才是合理的,结论才是 正确的。
3. 换质与换位推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纠正: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位推 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本质上是 不一致的。
4. 进行换位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
纠正:进行换位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5. 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换位推理。
纠正: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位推 理。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6. 三段论是以一个共同的项为前提,借助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 断的推理。
纠正: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 判断的推理。
A. 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 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
C. 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 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
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需骑一切马才算骑马,只要有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 但是必需不骑一切马,才算不骑马”。 这里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 延),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热爱登山”表达的是登山这项 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他不吃 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他必需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 任何鱼,B符合题意。只要他训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 过烈马,有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按照题干规则,“他不尊重长者”可 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
第二条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 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D
①有些受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是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 ②珍贵、濒危的水生 野生动物是受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 ③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是受野生动物保 护法保护的 ④有些属于国家所有的资源是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A这个三段论中,中项是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在大小前提中都没有周 延,犯中项没有周延的错误,排除。B这个三段论中,水生野生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 是不同的概念,犯了“四概念”的错误,排除。正确的三段论要求大项、中项和小项 各出现两次。C这个三段论中,有些属于国家所有的资源作为小项只出现了一次,受 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作为大项出现了三次,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排除。D这个 三段论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入选。
A. 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 球
B. 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 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 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B
解析: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 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 念”或“偷换论题”。“古田是历史名镇”中的“古田”是地球上的地名,“古田是 火星地理实体”中的“古田”是火星上的地名,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犯了“四概 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要求,B符合题意。“杨柳青”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 延,在结论中周延,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A不符合题意。 “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均为否定判断,违反了“两个否 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的规则,C不符合题意。“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 上的漠河是地名”中,作为中项的“地名”,都没有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 少周延一次”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1)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推理方法
推理方法 示例
合成 式 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 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 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农村需要改革,城市也需要改革, 所以,农村和城市都需要改革
分解 式 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 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 言支是真的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 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 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归纳提升
联言推理口诀
联言推理分两类,合成、分解要辨对:先来说说合成式,各支全真结论真:再来看看 分解式,联言真推一支真:最后谈谈联言假,一支为真它支假,一支为假它支真;如 果各支均为假,联言判断难为真。
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选言推理的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推理方法
推理方法 示例
相容的
选言推
理 否定肯定式:否定选言判断 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 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 支 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 实际,或是不合逻辑,
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否定)
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 是不合逻辑
推理方法 示例
不相容
的选言
推理 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 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 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 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 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 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 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一个哲学家要么是唯物主义者,要么是唯 心主义者,
①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
所以,黑格尔不是唯物主义者。(肯定否 定式)
②黑格尔不是唯物主义者,
所以,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否定肯定 式)
归纳提升
选言推理口诀
选言推理分两类,相容、不相容要辨对;二者共用有效式,否定肯定都能推;不相容 独用一有效,肯定否定要记牢:为保推理根据全,穷尽选言支是关键。
推理方法 示例
充分
条件
假言
推理 情况一: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会湿。天下雨 了,地湿了(前件真,后件一定真)
情况二: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会湿。天没有 下雨,地不湿(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推理方法 示例
必要
条件
假言
推理 情况一: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他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以,他不满18周岁(后件假,前件不一定 假)
情况二: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他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以,他年满18周岁了(后件真,前件一定 真)
推理方法 示例
充分
必要
条件
假言
推理 肯定前件式:前件真,后件 就一定真;否定前件式:前 件假,后件就一定假;肯定 后件式:后件真,前件就一 定真;否定后件式:后件 假,前件就一定假 某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
这个数是偶数,
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
笔记:①2023辽宁卷T15,以雾凇形成条件考查假言推理,2025年高考可能以党的二 十届三中全会会议事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等设置假言判断,考查假言推理相 关知识 ②[方法技巧]记牢联结项,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③④[巧记速记]肯前 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⑤⑥[巧记速记]否前否后,肯后肯前  
归纳提升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后者是无前件必无后件
(2)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 要是前后件均假,那么假言判断就真。这一点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的。 如果拘泥于某个具体的例子,反面可能想不明白。
(3)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
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 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于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考查集中在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两个方面,对后 者的考查力度更大。选择题多设置方案建议类,试题选项一般设置相关知识陷阱,如 混淆相容选言推理与不相容选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 式等,选择题一般可通过直接排误法和排除异意法予以选择。主观题的考查多集中在 选言推理,设问往往以“推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分析推理的逻辑错误”“分析 推理的正确形式”等形式呈现,这一知识点跨模块综合考查居多,备考时注意时政热 点和经典法律案例。
A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当且仅 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 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时,它才为假,①正确。“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 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排除②。“张同学既报了 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属于联言判断,其中有一个联言支假时,它就为 假,即“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时,它就为假,③正 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 “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 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不选。
解题方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换位推理的推理规则、联言推理的有 效式。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肯定式: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是在前提中不周延 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联言推理的有效式是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A. 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 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 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 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C
解析:题目中的约定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 果山”中的“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属于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不能 确定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A不符合题意;“沙和尚没有回流沙 河”属于否定前件式,而要得出“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那么,孙悟空也没有回花 果山,推理有效,没有违背约定,B不符合题意;“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属于肯定后 件式,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即“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而 “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与此相矛盾,推理无效,C符合题意;“猪八戒回 了高老庄”属于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即“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 尚回了流沙河”,而“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已经满足了选言判断为真的条件,不能确 定沙和尚是否违背了约定,D不符合题意。
解题方法
“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属于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有效式包括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而设问强调 的是“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的情况,如果一个都没有违背,说 明推理有效,因此,设问实质上问的是推理无效的情况。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联言推理只能采用分解式,不能采用合成式。
纠正:联言推理的正确推理方法有分解式和合成式两种形式。
2. 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
纠正:相容的选言推理只能用否定肯定式,不能用肯定否定式;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既 可以用肯定否定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
3.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选言支同真同假。
纠正:不相容选言判断不可能都真,逻辑性质是:有且只有一真。
4.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纠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5. 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
纠正: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6.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两种: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纠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四种: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D实战演练思维升华
1. (2024·山东卷,T1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 2024年1月1 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三)……
(四)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
(五)……
第三十八条 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 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解析:“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必然会导致“适用第三十八条”,但“适用第三 十八条”不一定只是因为“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还可能是因为其他条款的行 为,所以“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① 正确;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只能说明甲有侵占、破坏或污损爱国主 义教育设施其中之一或多种行为,不能得出没有污损行为就一定有侵占和破坏行为, ②错误;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很可能甲没有出现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 为,尤其是第四款的行为,③正确;④说法绝对,“适用第三十八条”不一定只是因 为“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排除。
A. 丙的预测为真,甲是劳动小能手
B. 丁的预测为真,乙是劳动小能手
C. 乙的预测为真,丙是劳动小能手
D. 甲的预测为真,丁是劳动小能手
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班只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且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个人的预测 是真的。甲预测甲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而丁预测甲和丁都不是劳动小能手,因而, 甲和丁的预测相矛盾,二人的预测必有一真,而“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 的”,这意味着乙和丙的预测中只能有一真。丙预测“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 是劳动小能手”,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 件式。假设乙预测为真,即丙是劳动小能手,这与丙的预测的否定后件式的推理相 同,即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这会出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真的,即甲或丁中的一人预 测为真,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不符合题中“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的 设定。而乙的预测为假时,即丙不是劳动小能手,结合丙的预测,则是肯定前件,必 肯定后件,即“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只有丙的预测为真,符合乙 和丙的预测中只能有一真,所以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综上所述,乙 是劳动小能手,甲和乙预测为假,丙和丁预测为真,B正确,A、C、D错误。
A. 选小韩不选小丁
B. 选小丁不选小韩
C. 小丁与小韩都选
D. 小丁与小韩都不选
B
解析:假如不选小丁,那么也不选小韩,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有效式为 否定后件一定能否定前件,即选小韩一定选小丁,因此选小韩不选小丁不能满足甲教 练的意见,排除A。甲教练的意见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选小丁属于否定前件,不 一定能否定后件,即小韩可选可不选,满足甲教练要求;乙教练的意见属于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选小丁属于肯定后件,前件不一定,因此可选可不选小韩,满足乙教练要 求;丙教练的意见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小丁不选小韩属于肯定否定式的有效推理 式,符合丙教练要求,小丁与小韩都选不能同时为真,小丁与小韩都不选不能同时为 假,B正确,排除C、D。
4. (2024·黑吉辽卷,T16)为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某中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 选修课。信息如下:
★选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
★有些选烹饪课的同学也选了农业种植课
★选园艺课的同学没人选烹饪课,但都选了农业种植课
★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但少数同学选了园艺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有些选烹饪课的同学也选了农业种植课”和“选园艺课的同学没人选烹饪 课,但都选了农业种植课”中,说明有些同学选了农业种植课和园艺课但没选烹饪 课,①正确;由“选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选园艺课的同学没人选烹饪课, 但都选了农业种植课”和“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但少数同学选了园艺课” 可知,选刺绣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但有些选烹饪课的同学也选了农业种植课,说 明有些同学选了烹饪课和农业种植课但没选刺绣课,②正确;“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 选烹饪课,但少数同学选了园艺课”,说明少数选服装课的同学选了园艺课,而“选 刺绣课的同学都选了服装课”,在这里“选服装课”两次都没有周延,不能必然得出 有些选了园艺课的同学也选了刺绣课,③错误;“选服装课的同学都没选烹饪课”, 说明选服装课的同学不可能同时选烹饪课,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