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十二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五课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课时1概念与判断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十二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五课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课时1概念与判断课件

资源简介

(共81张PPT)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专题十二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十五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课时1 概念与判断
课 标
要 求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 统一。
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 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 见的推理错误
常 考
考 点 1.概念和判断:2024湖北卷,T11;2024黑吉辽卷,T15;2023海南卷,T19; 2023重庆卷,T3;2023河北卷,T16;2022天津卷,T12
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2024安徽卷,T15;2024广东卷,T16;2023湖北 卷,T12、13;2023海南卷,T21;2023湖南卷,T15;2023山东卷,T12、13; 2023福建卷,T17(1);2022辽宁卷,T16;2022天津卷,T13
3.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2024北京卷,T6;2024湖北卷,T12;2024山东 卷,T12;2024湖南卷,T16;2024黑吉辽卷,T16;2024甘肃卷,T15;2024北 京卷,T18;2023海南卷,T20;2023湖南卷,T16;2023辽宁卷,T15;2023福 建卷,T10;2023河北卷,T15;2023江苏卷,T20(2);2022山东卷,T18 (1)
4.归纳推理:2024北京卷,T7;2023海南卷,T22;2023江苏卷,T12;2022海 南卷,T22
5.类比推理:2024湖南卷,T15;2024甘肃卷,T16;2023福建卷,T13;2023北 京卷,T18(3)
备 考
建 议 1.以具体的生活场景、饱含智慧的小故事、漫画以及我国的政策法规等为命题 情境,通过考查外延之间的关系、定义与划分、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演绎推 理的方法、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等知识,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 整合等能力。
2.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命题重点是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整体架构
考点  准确把握概念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把握概念的含义
(1)属性的含义及其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 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 部规定性。
(2)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笔记:[结论]把握概念,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提醒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 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内涵与 外延 内涵:反映本质属性,说明“是什么”
外延:反映事物范围,说明“有哪些”
概念之 间的外 延关系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 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
笔记:①[易错易混]在种属概念之间加一个“是”,若可以构成一个合乎情理的句 子,则是种属关系,否则是全异关系,如中国与山东是全异关系 ②A包含B ③A包 含于B  
提醒 ①全同关系与同一个概念有区别,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内 涵不尽相同;同一个概念是指外延、内涵都相同,如“父亲”“爸爸”表达的是同一 个概念。
②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 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3. 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
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
(定义) 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
(划分)
含 义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 方法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构 成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 项三部分构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方 法
规 则 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种差加属概念。
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 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 “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 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 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 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 误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 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 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 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方 法
规 则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 “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 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 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 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笔记:[考向预测]依托法律概念考查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  
提醒 “种差”应尽可能详细确切。比如,“人是能制造复杂生产工具的动物”“椅 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
A. “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 “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 “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 “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 “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是全同关系,B、 C错误。“雨凇”与“下冰凌”是两个概念,其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
解题方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 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冻雨”下冰凌”“流冰”是同一种天气现象,其外延相 同,属于全同关系:“雨淞”与“冻雨”“下冰凌”“流冰”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 现象,其外延是全异现象。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
纠正:一般情况下,语词可以表达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 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
2. 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纠正: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三种情况,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
3.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 窄”的逻辑错误。
纠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 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 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4. 划分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属,大类 是小类的种。
纠正:划分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 类是小类的属。
5.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 辑错误。
纠正: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A. 是“汽车”的种概念
B. 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C. 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D. 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解析:“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 的种概念,A正确。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新能 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 “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错误。
A
A. 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 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 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 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A
解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 “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 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 “圆桌”表述的是 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划 分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方法,排除B。划分要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 “越级划分”的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把 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排除C。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 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 票”的外延,排除D。
考点  正确运用判断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判断的概述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 是否定。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
③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 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 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 判断。
归纳提升
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判断与语句之间的关系是思维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具体表现。与判断这种思维形式相对 应的语言形式是语句,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判断与语句又不完全对应,具体 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些语句表达判断,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
①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
②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的询问句不表达判断。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3)同一个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3)性质判断的分类及其逻辑结构
构成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特称肯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特称否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单称肯定判断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单称否定判断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提醒 ①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 如“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这道菜味道不错”。
②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 无人”。
要求 错误举例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
笔记:①[说方法]
②[时政热词]太空养鱼
3.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2)关系的性质的分类
①对称性关系
类型 特点 典例
对称
关系 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反对称
关系 小明比小华大
非对称
关系 小明信任小华
②传递性关系
类型 特点 典例
传递
关系 济南在上海以北,上海在福州以北
反传递
关系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甲 与丙之间是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
关系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甲 与丙之间是非传递关系
(3)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
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4.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 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构 成 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类 型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 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①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②结构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联结项 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如“并 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③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 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并且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笔记:[说总结]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①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②结构
选言支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
联结项 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选言判断的联结 项一般不能省略。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 是……就是……”等
③类型及真假
相容选言判断
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联结项 “或者……或者……”
真假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 则为假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真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 相容的选言支)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有而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 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笔记:①[说总结]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②[说总结]相同为假,相异为真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笔记:[考向预测]试题可以以某地贴近生活的实际为情境,如住房限购政策调整,设 置假言判断,考查假言推理相关知识  
①含义:又叫条件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 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②假言判断的结构: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前件 表示条件的判断
后件 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联结 项 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如“如果……那 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
③类型及真假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
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 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真假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 的必要条件
“只有……否则(才)……”“除非……才……”等
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当且仅当……”等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p q 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提醒 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 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于判断的考查集中在性质判断的种类和复合判断的真假,对后者的考查 力度更大。以时政热点为情境考查相关知识成为常态。试题选项一般设置相关知识陷 阱,如混淆复合判断的特点等,选择题一般可通过直接排误法和排除法予以选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解析:Vidu能够模拟真实物理世界,说明存在至少一个视频大模型(即Vidu)可以模 拟真实物理世界,所以“有的视频大模型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一定为真,①正确。 仅根据Vidu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不能得出所有视频大模型都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的 结论,②不一定为真。同理,也不能由Vidu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就推断出有的视频大 模型不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③不一定为真。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特称肯定 判断,因此,“并非所有视频大模型都不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等值于“有的视频大 模型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④正确。
解题方法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选择题,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主旨直接在题肢中 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题干中“Vidu能够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属于特称肯定判断,说 明存在至少一个视频大模型(即Vidu)可以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即有的视频大模型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并非所有视频大模型都不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
A. 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 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 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 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B
解析:题干只能表述出地铁客流高峰期时段提高票价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不 能判断出是不是必要条件,因此该判断不一定为假,排除A。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期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 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 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排除C。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 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排除D。
解题方法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判断必定为假的选项“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 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 必无前。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
纠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纠正: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3.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纠正: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4. 联言判断中,多数联言支是真的,联言判断就一定是真的。
纠正: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 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5. 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纠正: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6. 选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判断。
纠正: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 要条件假言判断。
7. 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是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纠正: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 假言判断的前提。
A. 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 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 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D. 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D
解析: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 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该对联以联言判断形 式呈现,不是直言判断,排除A。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 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排除B。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 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 条件判断。该对联没有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联言判断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我们要倾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这条对联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不同地区形成雾凇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 形成雾凇的共同条件,从题干可以看出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 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湿度大、 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这是肯前肯后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①不 符合题意。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肯后肯前式。湿度 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这是否前否后式,②③符合题意。雾 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否后否前式得不出必然结 论,④不符合题意。
限时跟踪检测
限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概念与判断
一、选择题
①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②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③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④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从对世界的本质认识的角度划分的,形而上学是从对世 界状态的认识角度对哲学的划分,属于“划分标准不一”;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是从 犯罪动机方面划分的,共同犯罪是从犯罪主体方面划分的。这个划分使用了不同的划 分标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④符合题意。财产权分为物权、债 权、知识产权、股权等,属于“划分不全”。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 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属于“越级划分”。①③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种差”与“属概念”合起来形成定义项“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 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有价证券”,“股票”是被定义项,①错 误。“股票”与“有价证券”两个概念之间是种属关系,②正确。通过抽象思维找出 了“股票”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③错误。这一定义通过语词科学地表达出了“股 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对预制菜的这一规 定反映的是预制菜的内涵,①不符合题意。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 种概念。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的预包装菜肴。对预制菜的这一规定说明了“预包装菜肴”是被定义项“预制菜”的 属概念,②正确。“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③错误。这一规定是对 “预制菜”这一概念下定义,揭示了预制菜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质”的规定 性,④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定义不能用比喻。护士是没有翅膀的白衣天使,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 误,①排除。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正确的概念,②正确。定义项不能直接 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 误,③排除。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正确的概念,④正确。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5·湖南岳阳三模)在学习《逻辑与思维》中“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同学们 得出了如下结论:
甲同学 “诉讼”与“民事诉讼”是种属关系
乙同学 “仲裁”与“调解”是反对关系
丙同学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矛盾关系
丁同学 “裁判离婚”与“协议离婚”是矛盾关系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 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因此,“诉 讼”与“民事诉讼”为属种关系,甲错误。反对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 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解决纠纷的方式包括 “仲裁”“调解”“诉讼”等,且“仲裁”与“调解”的外延不相容,因此,“仲 裁”与“调解”是反对关系,乙正确,A、B排除。矛盾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 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自然人的民事 行为能力类型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反对关系,丙错误,C排 除。离婚的方式可分为裁判离婚与协议离婚,因此,“裁判离婚”与“协议离婚”是 矛盾关系,丁正确。因此结论正确的是乙和丁。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新科技革命一般指的是第三次技术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故新科技革命与第 三次技术革命是全同关系,①正确。它的最大特点是解放人的智力,说明解放人的智 力只是新技术革命的一个特征,新技术革命还存在其他特点,解放人的智力的革命未 必都成为新技术革命,排除②。随着AI等智能技术的兴起,信息革命推进到智能革命 的新阶段,并没有实现信息革命到智能革命的转变,排除③。“它的最大特点是解放 人的智力,或者说是解放人脑,而在此之前的工业革命和电力革命解放的均为人的体 力,或者说解放人手”,这一论述正确运用了联言判断与相容选言判断,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序号 内容 逻辑分析
①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 月” 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
② 只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能出现 “满月” 必要条件的选言判断
③ “满月”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 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④ 月球坡囫,称之为“满月” 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性质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属性),也称直言判断。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①正确。“只 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能出现‘满月’”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②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满月’时月亮和太阳 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③ 正确。④中关于“满月”的概念没有正确反映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 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如果在“中国人失掉 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 符合实际的,①正确。“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 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 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中国人” 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②正确。“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是中国人,不是自信力,③错误。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 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 “自信力”是谓项,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寓于两者斗争性之中
③实践的能动性带来了“梨树模式”的创新性
④尊重并顺应自然是更好地保护自然的充分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人与自然之 间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①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 性所制约,故“同一性寓于两者斗争性之中”说法错误,排除②。“梨树模式”以秸 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既满足了粮食增产,又保护了黑土地,这种 模式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到的创新成果,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带来了“梨树模式”的创 新性,③正确。黑土地的问题和保护启示我们只有尊重并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 自然,故尊重并顺应自然是更好地保护自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排除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是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 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是否成立,①错误。当且仅当组成联言判断的各个联言支是真 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②错误。只有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才能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可推出,没有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 系,则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③正确。只有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才能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可推出,肯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可 肯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选择题
11. (2025·湖南长沙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赵某网购了价值17.9元的儿童玩具。收到商品后,赵某以玩具发错颜色为由向平 台申请退款,平台向其推送售后链接后,赵某选择了“仅退款”选项。由于消息繁 多,商家未在48小时内处理,根据平台退款机制,赵某顺利退款成功。
其后商家多次联系赵某要求其将玩具退回,但赵某一直未予理睬。商家遂向人民 法院提出诉讼,认为赵某在收到商品后利用平台漏洞恶意申请退款却未退货,侵害了 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赵某退还货款17.9元并承担维权支出的律师费、材料费等各项 费用2 000元。
人民法院受理后,向赵某释明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赵某 意识到自己购买的商品并不属于“仅退款”范畴,最终同意补偿原告商家各项费用 200元并当场履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针对该案例,有人说:如果商家不追究,那么赵某选择“仅退款”的行为就不构成侵 权。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答案:商家追究是维权行为,商家不追究只是免除了赵某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但没 有改变赵某行为的法律性质。该观点将“构成侵权”与“承担侵权责任”混为一谈, 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规则。赵某在未与商家沟通的前提下选择“仅退款”的行为 违背诚信原则,存在过错,也造成了商家的经济损失,这就表明赵某的行为构成侵 权。商家不追究也不是改变赵某行为法律性质的充分条件。该观点是一个错误的充分 条件假言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