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授课: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永无止境》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创新强国1、教育与创新的联系观看视频2、“如何建设创新强国?”思考:为何重视教育强国建设?教育与创新议题一:成就1、从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中,你发现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教育投入- 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家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例为4.22%。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发达国家:2016年美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4.9%,英国为5.7%,法国为5.5%,德国为4.9%,韩国为5.1%。部分发达国家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5%以上,且投入较为稳定。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5.7%,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80%左右。- 文盲率:2015年中国的文盲率为4.3%,而发达国家中文盲率水平长期保持在2%以下。- 大学排名: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强榜单中,中国仅有5所大学上榜,美国有43所。科技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2016年中国R&D国内支出237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12%;美国为5103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74%。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研发和技术人员数为1176.6人,美国为4232人。- 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30%,而发达国家为60%-70%。- 国家创新指数:《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不过与一些传统科技强国相比,在创新体系完善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对比发达国家的数据,我国在教育与创新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0302为什么说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创新强国的关键?教育创新之路议题二: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案例分析在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浪潮中,清华大学成果显著。课程设置上,2025年秋季推出AI辅修学位与课程证书项目,设置基座模块课程,培养学生AI思维与素养,打造“X+AI”进阶项目,推动学科交叉。同时,建设38门AI通识课程,提升全校学生AI素养。教学方法创新,2023年秋启动AI赋能教学改革,已有200门课程实践,实现AI学伴、备课助手等功能,如“化工热力学”课程利用智能助教系统出题、答疑 ,“写作与沟通”课程中智能助教评价学生写作,提升反馈效率。此外,摒弃传统讲授,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产学研合作方面,成立紫荆书院,以“智能素养、数理奠基、问题导向、协同演进”为理念,培养AI领军人才;自强书院则聚焦“AI驱动的工程 + 管理” 。还搭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在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论坛上,助力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加速成果转化。思考讨论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政府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小组讨论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哪些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合作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教育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保障。教师总结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使命——我们如何应对?议题三人工智能对未来职业发展的 影响报告新兴职业代表传统职业面临淘汰者职业规划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催生新兴职业,也使部分传统职业面临淘汰风险。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学生扮演该职业从业者,向大家介绍此职业是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标注数据,入职需懂基础编程和数据处理知识。模拟工作时分享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传统收银员给前两者提供职业规划建议,结合个人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分析适合的新职业方向。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传统收银员职业规划师角色扮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问题一中学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问题二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问题三讨论ABC教师总结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知识、沟通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中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如智能学习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辅助学习和探索新知识,但要避免过度依赖,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125346课堂总结教育强国对创新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建设教育强国的途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应对策略。创新和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聆听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永无止境》课题: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创新强国政治认同 学生能够理解教育强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坚定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认同。科学精神 客观认识我国教育现状与创新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共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为推动教育创新和建设教育强国建言献策,增强社会责任感。一、课标分析二、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进一步探讨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性,是对创新主题的深入拓展,为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奠定基础。三、学情分析已知点:学生对身边的教育现象有一定认知,知晓部分教育成果,也知晓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能说出部分教育改革举措。未知点:对教育强国战略内涵、教育与国家创新发展的深层联系缺乏系统认知;不足点:难以将教育强国与自身学习结合,主动探究教育对国家长远发展意义的能力较弱,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提升点:需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用教育强国理念思考自身学习规划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掌握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举措。教学难点:分析如何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五、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视频(结合时事)片段,如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 引导语:“同学们,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教育生活。从智能批改作业到个性化学习推荐,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在创新永无止境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与创新之间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如何通过发展教育来助力我们建成创新强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 生观看视频,思考主题: 1、教育与创新的联系 2、“如何建设创新强国?” 通过视频展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育强国,创新强国议题一:教育与创新的纽带——为何重视教育强国建设? 图片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如5G技术、高铁技术、航天成就等,并介绍这些成果背后科研人才的教育背景。 呈现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投入、教育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数据对比图表。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 -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 我国在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性、教育与产业融合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 建设教育强国,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成创新强国的必由之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从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中,你发现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 2、对比发达国家的数据,我国在教育与创新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 3、为什么说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创新强国的关键? 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议题二:探索教育创新之路——如何建设教育强国? 案例分析:以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改革为例,介绍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产学研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 课程设置:2025年秋季推出AI辅修学位与课程证书项目,设置基座模块课程,培养学生AI思维与素养,打造“X+AI”进阶项目,推动学科交叉。同时,建设38门AI通识课程,提升全校学生AI素养。 - 教学方法:2023年秋启动AI赋能教学改革,已有200门课程实践,实现AI学伴、备课助手等功能,如“化工热力学”课程利用智能助教系统出题、答疑 ,“写作与沟通”课程中智能助教评价学生写作,提升反馈效率。此外,摒弃传统讲授,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 产学研合作:成立紫荆书院,以“智能素养、数理奠基、问题导向、协同演进”为理念,培养AI领军人才;自强书院则聚焦“AI驱动的工程 + 管理” 。还搭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在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论坛上,助力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加速成果转化。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创新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合作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 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教育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保障。 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 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哪些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 政府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后,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观点, 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避免空洞的说教,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分析做法,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议题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使命——我们如何应对? 师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预测报告,介绍一些新兴职业和被淘汰职业的案例。 新兴职业代表:如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学生扮演该职业从业者,向大家介绍此职业是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标注数据,入职需懂基础编程和数据处理知识。模拟工作时分享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 传统职业面临淘汰者:比如传统收银员,诉说在人工智能普及下,工作岗位减少的困境,分享如何努力学习新技能转型。 职业规划师:给前两者提供职业规划建议,结合个人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分析适合的新职业方向。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知识、沟通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中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 学会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如智能学习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辅助学习和探索新知识,但要避免过度依赖,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未来职场场景:(生课前查阅资料)学生扮演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向大家介绍此职业是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标注数据,入职需懂基础编程和数据处理知识。模拟工作时分享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分享如何努力学习新技能转型。 让学生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自己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 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讨论话题由大及小。最终落脚到学生实际,体现了新课标培养中学生爱国情怀,以及从中学生实际出发谈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强国对创新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建设教育强国的途径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应对策略。 强调创新和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为实现创新强国和教育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倾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为创新强国和教育强国做贡献”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记录作业内容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强国和教育强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板书设计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创新强国议题一:教育与创新的纽带——为何重视教育强国建设?议题二:探索教育创新之路——如何建设教育强国?议题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使命——我们如何应对?教学反思(1)加强对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提前做好角色扮演的指导和培训,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PPT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创新强国.pptx 教案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创新强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