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课标理解:①纵向看明清的新变既沿袭了前代的发展又影响了近代的社会,横向看明清新变是同时期世界巨变的组成部分。②明清的新变引发内部危机的凸显,同时期世界的巨变为近代中国埋下落后挨打的隐患。③明清新变与危机是相伴相生的。新变化经济文化思想问题设计明清社会在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均发生了与世界同步的新变化,但为何中西方的变化同步却不“同质”呢?材料四: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吴晓波《浩荡两千年》壹经济思考:材料反映了清中期怎样的现象?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嘉定县志》卷八《土产》农业:①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起,经济作物品种增多。②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粮食产量提高。手工业:①家庭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趋于松弛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以图证史重要原则:孤证不立材料: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陆游《渭南文集》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苏常, 指的是苏州和常州,即传统经济意义上的江南地区。湖广,指的是湖南和湖北。)思考:两则谚语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何发生这种变化?这能否说明江南农业生产衰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粮食生产重心的转移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考:如何认识历史纵横第三则材料中的观点思考:结合P83历史纵横,材料反映了何种经营方式?手工业:②新兴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应当指出,私人雇佣关系就是私人雇佣关系,它不一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一个条件。如果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被雇佣的劳动者提供的剩余产品有限,当然会妨碍这种转化。转化的另一个条件是体制原因。只有在适当的体制之下,私人雇佣关系才有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可能。——厉以宁(经济学家)《资本主义的起源》生产力水平:小农经济;体制:君主专制体制。中国明清时期雇佣关系能否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尚无定论。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考:材料反映了清中期怎样的现象?吕宋国(菲律宾古国之一)出一草曰淡巴菰(gū),一名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明)姚旅《露书》浦城:隶属福建省商业贸易发展:①产品种类增多,长途贩运贸易发展;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徽商、晋商;③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二、何谓盛世思考:明清之际的经济发展中潜藏着哪些危机?材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集市)次之,典与铺又次之。——(清)钱泳《履园丛话》材料:清代耕织图材料: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1)经济:(2)政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君主专制、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锁国贰文化(一)文艺:新诉求李贽普通妇女成为小说主人公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社会诉求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问题设计分享你所知道的明清文艺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朝代 作者 作品 类别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长篇小说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小说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明朝中期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作品清朝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清朝前期 孔尚任 《桃花扇》 戏曲作品清朝中期 曹雪芹 《红楼梦》 长篇小说二、文艺与科技时期 人物/年号 著作 地位/贡献明朝 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弘祖利玛窦(传教士)永乐清朝 乾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地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医药学总结农学总结工艺学总结地理学名著传播西方科技知识古代最大的类书古代最大的丛书填写表格,概括特点。①经验总结性著作多②以实用科技为主③受到早期西学东渐影响(二)科技:文艺新特点二、文艺与科技叁思想女诗人时代进步思想偶成 其一(清)夏伊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有才德反损。无非亦无仪,动摇古训典。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诗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时人怎么看待她的观点呢?设计意图从部分女性对传统伦理的反思为切入点,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明清社会的进步思想。三、思想领域的变化李贽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王守仁 致良知;主观能动性;以内心为准则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工商皆本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面对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诸多新发展、新变化,进步思想家如何回答“时代之问”?(其思想有何共同点)三、思想领域的变化伍挑战与危机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然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然而未撼动理学的统治地位;出现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然而缺少创新成就,逐渐落后于西方。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外闭关自守。19世纪中期,中国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了近代化世界。探究:理解全球视域下明清社会发展的危机与困境四、挑战与危机【学习探究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材料: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5世纪前后突然超过亚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采用了贸易开放政策。同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最先富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是发生在欧洲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英国与后来的法国和德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摘编自李君华、欧阳晓《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四、挑战与危机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明清时期,中国为何没有实现社会转型?【学习探究2】材料:中国以传统农耕经济为基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构筑的统治秩序在专制统治下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阻碍了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正当晚明社会腐朽的政治秩序与鲜活的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亟需寻求突破之际,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了。清军入关以后,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 ——宁欣《中国古代史》四、挑战与危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政治:民主政治体制建立思想:提倡自由、平等,思想解放科技:自然科学形成并发展外交:殖民扩张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政治:封建专制体制高度强化思想:文化专制科技:科技偏总结性、实用性, 缺乏创新外交:闭关锁国世界 变局中国 危局使用蒸汽为动力的工厂《耕织图 耙耨》四、挑战与危机一、变化本课小结二、危机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经济新发展(二)思想新变化(三)文学新气象(四)科技新特点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材料:清朝建立后,对民间实行了更为严酷的文化管制和经济管制,景德镇瓷业错过了产业更新替代的最佳时机,只能亦步亦趋的跟随着封建皇权的脚步,在极尽工巧的工艺化生产模式下越走越远,最终在清末剧烈的社会动荡中遭遇灭顶之灾。——《明清以来景德镇的瓷业与社会控制》练一练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D练一练2.清代小说《林兰香》成功地描绘了一大批市井人物,其中有侠客高士、僮仆侍婢、恶霸奸商等,全书人物达三百二十人之多。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如燕梦卿的逆来顺受、耿朗的卑劣、任香儿的嫉妒和任自立的贪婪等。这折射出当时( )A.主流文学题材发生变化 B.世俗文学得到一定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速B练一练3.据统计,从1550年到1645年将近100年的时间内,从美洲、欧洲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总计大约有14000吨,相当于同期明朝白银产量的10倍。仅1631年一年,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明朝的白银,就有1400万两。这主要是由于明朝( )A.朝贡贸易的发达 B.抑商政策的废除C.社会经济的发展 D.长途贩运的兴盛C练一练4.明朝史学家何乔远在叙述明朝中期的婚姻关系时说:(明前期)婚娶,但论门阀;(明中后期),定亲时,女家只重男方财礼;婚嫁之日,男方则非常关注女方的嫁妆。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打破等级秩序 B.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观念 D.传统小农经济趋向瓦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