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归纳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分析理解其影响
【课程标准】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核心概念
两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危害。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回应。
1689
1687
1789
1839
1832
1793
175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广州十三行
文字狱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马戛尔尼访华
英国议会改革
虎门销烟
1840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英国
美国
俄国
法国
思考:结合《鸦片战争以前部分时间轴》、《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和教材,思考全新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1776
英国
《权利法案》
美国
《独立宣言》
1765
工业革命开始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经济: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与东方落后的农业文明。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3、军事:英国热兵器与中国冷兵器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4、外交:西方的殖民扩张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国 英国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
农业文明自给自足 工业文明原料市场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传统“夷夏观” 现代“世界观”
文明:碰撞中的“矛与盾”......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向清政府提出以下要求:允许英国商人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的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由英国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英国商货自澳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二、两次鸦片战争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 英总值 中对英贸易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997704
1795-1799 5373015 5799722 (+)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2615263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单位:银两)
茶叶、生丝、药材
呢绒、棉纺织品等
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经济往来
——战前中英两国的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贸易顺差)地位
茶叶、生丝、药材
畅销
难卖
二、两次鸦片战争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单位:银两) 中国输英 总值 中对英贸易
出入超情况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鸦片输入中国的情况
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经济往来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二、两次鸦片战争
名词解释:将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以及结果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
二、两次鸦片战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和目的 直接原因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结果和影响 结果 影响
二、两次鸦片战争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和目的 直接原因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结果和影响 结果 影响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虎门销烟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两年
四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列强要求修约,中方拒绝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战败
二、两次鸦片战争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合作探究: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二、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时 间 条约名称
1842年
1843年
1844年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影响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加重了人民负担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便利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和贸易主权
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不懂国际法致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平常的、无关宏旨的事情上拼死相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南京条约》签约画像
材料七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二、两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 间 条约名称
1858年 《天津条约》
1860年 《北京条约》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内河航行权
②鸦片贸易合法化
抢占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抢占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次鸦片战争
问题: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
半殖
民地
政治
经济
“半殖民地”
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
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场地和商品市场;
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
指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完整的、不能割裂的概念,每个“半”中都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概念解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合作探究: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总体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2)政治上: ①割让领土,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②在中国攫取各项特权,破坏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3)经济上: ① 鸦片贸易合法化(洋药)。
②开放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工业文明涌入,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
“血积刀柄,滑不可握, 犹大呼杀贼。”
关天培血战虎门(1841)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
三、开眼看世界
1.主要举措
(1)设立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2)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2.意义
林则徐成为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突破了“夷夏之防”的禁锢,有思想启迪的作用。
(二)魏源
魏源
1794--1857
1.主要著作:《海国图志》
2.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战船、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3.意义: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洋务思想奠定了基础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蒙作用;
三、开眼看世界
(三)徐继畲
1.贡献:《瀛寰志略》,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三、开眼看世界
同一本书,不同命运
《海国图志》
守旧人士
开明士人
下层民众
传入日本
鄙夷,不想看
振聋发聩,想多看
看不见,也无意识看
如获至宝,反复看
“大逆不道”,有失天朝大国的尊严,主张付之一炬
明确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关注世界,启迪思想
“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知该书为何物
政军商学的必备书,“天书”,2年15版本,书价涨了4倍
三、开眼看世界
(四)贡献与局限
1.贡献:
(1)开创性: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
(2)开阔性:一系列书籍的撰写,开阔了国人视野。
(3)启发性: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重要启发。
2.局限:
(1)难以掀起广泛的社会影响
(2)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维护专制统治为目的,不可能冲破专制制度的藩篱
三、开眼看世界
魏源
学技于人
夏需师夷
中国的自我定位
传统士大夫
夷夏之防
天朝上国
林则徐
技不如人夏不如夷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鸦片战争:天朝的崩溃》
中国社会该何去何从?
如何挽救危局?
还有哪些人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