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本大题含1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面四位同学的行为解读中你赞同的是A.小丽和同桌小刚(男)经常一起讨论学习问题,被同学议论他们“早恋”,小丽直接和小刚保持距离,不再交流一小丽的做法是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表现,能避免同学误会B.小智收到陌生人的网络聊天请求,对方还试图获取她的个人信息,对此她果断拒绝并拉,黑对方—这是女生应具备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避免潜在危险C.小华考试失利,心情非常槽糕,回家后对着父母大城大叫一这种做法是在合理宣泄情绪,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D.小红因朋友的误解而感到非常难过,晚上她坐在书桌旁通过写日记来缓解自己郁闷的情绪一这种做法逃避现实,无法真正解决问题2.结合李同学演讲中引用的事例,推断他演讲的主题是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②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③屈原投江明志,以生命捍卫理想与尊严。A.人须有自尊B.人要有自信C.人要学自爱D.人当有自立3.小明最近在一次重要的数学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远低于预期。他感到非常沮丧,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再怎么努力也没用”,甚至开始逃避数学课,抗拒写作业。作为好朋友你会对他说A.“别难过啦,周末我带你去游乐园放松一下,心情就会好了!”B.“你先出去打会儿篮球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老想这件事了,一会回来咱们再写作业。”C.“这次没考好可能只是因为状态不好或某些知识点没掌握,不代表你学不好数学。咱们一起分析错题,下次一定能进步!”D.“你先深呼吸几次,平复一下情绪,然后我们再讨论一下你其他学科的优势。”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页(共6页)4.下面选项所蕴含的思想理念符合右图内涵的是①某企业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员工需求,据此制定福利政策提升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凝聚力,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②某社区倡导居民种花护绿、学习生态知识,小区环境得以改善,彰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③某青年学者于国家困难时在网络发声呼吁团结,并投身志愿服务,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④某村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倡导节俭自律,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诠释“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理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小安在班级的组织下参加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起初他对此兴趣不大,但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逐渐被书籍吸引,特别是科幻类小说更让他爱不释手。此后又主动参加文学讨论会,与同学分享见解,对自己未来从事文学创作做出了规划。他在读书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有助于A.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B.避免学习生活中的挫折C.在奉献中培养健康情绪D.深化对情感的认知理解6.唐代诗人王雏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林的清新景色,既展现了松树、明月、清泉的自然形态,又借景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内心情志的融合。从这首诗的描绘中感受到了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7.对右图漫画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老子天下第一”是一种自强的表现,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B.“我能行”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让人乐观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C.“我能行”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人生D.“我没救了"是自负的表现,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页(共6页)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A C D A C B D C B D C二、简答题(26 分)13.【答案】(1)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它既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①从生理变化来看,青春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显著的转变,文章提到“喉结凸起”“变声”“红痘”等细节,这些变化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正常表现,虽可能伴随不适但本质上是成长的标志,标志着我们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②从心理层面,青春期的心理也变得复杂多样。“课业重担与父母期待交织”“少年维特式的烦恼显得奢侈”体现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矛盾:既渴望独立又依赖成人支持,既表现勇敢同又面临现实压力。体现了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每点 2 分,共 4 分)(2)青春期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成为青春的主人:①接纳生理变化,坦然面对成长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喉结凸起、变声、长痘痘等是成长的自然现象。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变化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不必因外貌的暂时改变而自卑。正如文章所说,这些特征是青春给予的独特印记,是迈向成熟的标志。②正视心理波动,培养积极心态面对课业压力和父母期待,焦虑和烦恼在所难免,但不能被这些情绪左右。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用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比如将学业压力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把父母的期待当作前进的鞭策。③转移注意力,丰富生活体验 当焦虑或烦恼来袭时,可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如文中提到的投身球场与琴房,参与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等活动既能释放压力,又能培养兴趣爱好。此外,还可参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拓宽视野,让青春在多彩的体验中更加充实。(每点 2 分,共 4 分)14.【答案】(1)(1)“叶片设计指南” 自信叶片:叶片中心画一个发光的星星,周围环绕“我能行!”“挑战自我”等文字。 自强叶片:叶片形状设计为山峰轮廓,顶部有一只攀登的小人,文字写“坚持就是胜利” 情绪管理叶片: 叶片上画一个“情绪温度计”和笑脸符号,文字写“冷静+理解=好心情”。(符合主题和要求即可,共 3分)(2)“成长树养护手册”情境 1解决方案:用“自信”化解恐惧: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我可以先写好稿子并练习多次”;用“自强”推动行动:制定每日练习计划,如早晨朗读 10 分钟,逐步提升演讲能力。用“情绪管理”缓解焦虑:比赛前深呼吸 3次,把“害怕被嘲笑”转换为“这是一次学习机会”等改变认知评价法。情境 2 解决方案:运用自信解决学习动力问题: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如“今天背 10个单词”),完成后给自己奖励,逐步积累信心。以 “自强” 构建持续行动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学习(如放学后先复习当天内容),逐步减少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以 “情绪管理” 化解学习压力:运用情绪管理知识,合理规划复习节奏。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带来的焦虑情绪。(每点 2 分,共 4 分)15.【答案】(1)法院不会接受请求撤销上述处罚。(1分)理由如下:①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未造成轻微伤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两名女子在地铁车厢内因琐事发生激烈争执并大打出手,其行为已经扰乱了公共秩序,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不能因当事人的谅解而免除其应受的法律制裁,②法律保障生活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的制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虽然两人在事后表示“已经原谅对方”,但她们的行为已经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了影响,行政处罚一旦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除非有法定理由(如行政处罚决定本身违法或不当),否则不能随意撤销。(每点 2 分,共 4 分)(2)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避免冲动行为;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每点 2 分,共 6 分)三、分析说明题(9分)16.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很有意义:首先,开展 “新时代好少年 自强之星” 评选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能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依然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超越自我。此次评选活动中要求入选者需具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仍保持积极进取态度这一条件,正是对那些在困境中不屈服、积极向上学生典型的认可与弘扬,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向这些自强之星学习,在面对困难时磨砺意志,培养自强精神,努力成为自强不息的人。其次,此项活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评选出的 “自强之星” 中,要求入选者要践行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对他们的表彰与宣传,能够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传统美德的魅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向上向善思想文化的传播,在校园和社会中广泛传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再次,该评选活动能够促进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社会风尚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校园及社会中树立“自强之星”的优秀典型,要求入选者需主动帮助他人,参与志愿服务或社区公益活动,能让同学们有具体的榜样可寻、可学。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类似活动中,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美德、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每点 3 分,共 9 分)四、实践探究题(16 分)17.(1)仁爱——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每点 1 分,共 2 分)(2)图一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这种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图二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 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图三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 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每点 2 分,共 6 分)(3)图片四体现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可以组织开展以“精忠报国,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需围绕爱国情怀,结合历史人物、现代英雄或自身经历,阐述对爱国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 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图片五体现了做孝老爱亲的人,可以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校园周边的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和尊敬。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认识到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 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具体活动 2 分,设计理由 2分,共 4分)(4)示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让我们以传统为基,以价值观为指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用它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庭孝敬长辈、关爱家人;在社会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用行动传承文化,用真心践行价值观,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我们手中绽放新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每点 2 分,共 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道法答案.pdf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