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C A C A C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D B B C A A C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D B B C D B C C C31. (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政策:重文轻武。积极影响:扭转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3)方式:八股取士。危害:禁锢了人们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科技文化发展。32. (1)政府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兼具文化交流。(任答4点即可)(2)丰富了人们的消费品;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密切了世界联系,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欧洲借此扩大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任答3点即可)(3)茶叶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载体;商品交流推动全球化进程;小小茶叶,撬动大大地球。绵阳市安州区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1. 两宋时期,政府在考试方面采取了较多措施,如需要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另抄考生答卷交考官批阅;与考官有私人关系的考生,需要由朝廷另遣考官。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2.从古至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政治制度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三省六部制3.“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可以推动教育发展4.贞观年间,大臣张玄素劝阻唐太宗不要修建洛阳宫殿,得到赏绢200匹;魏征等人指出太宗用人和赏罚中的问题,也得到奖赏。这说明唐太宗( )A.完善科举制度 B.关注人才选拔C.善于虚心纳谏 D.重视整顿吏治5.当下我国政府正力争建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国理政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A.重视人才 B.厉行节俭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6.《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B.“革去弊讹”是指创立科举制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之治D.“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7.“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描绘的是( )A.杭州 B.开封 C.苏州 D.扬州8.今天,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屹立着一座“唐蕃会盟碑”,见证了唐蕃和谐相处的历史。下列人物中,参与开启这段历史的人物是( )A.赤德祖赞 B.唐玄宗 C.松赞干布 D.唐穆宗9.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与唐朝发生官方关系的海外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下列诗句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10.唐朝时期,妇女受到文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些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 )A.开放 B.开明 C.尚武 D.全民健身11.下列绘画中描绘了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作品是( )A.《步辇图》 B.《洛神赋图》C.《送子天王图》 D.《清明上河图》12.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唐玄宗B.安禄山尊重胡人习俗C.安禄山比较憨厚和朴实D.唐朝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往来13.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能入选的是( )A.双方仍然在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辽和西夏每年都要缴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1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图这组宋元时期的文物图片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 )A.中外交流频繁 B.都市生活丰富C.科学技术先进 D.民族交往密切15.宋朝时,由于商业的和贸易的发展使得货币的需求剧增,大量的金属货币易手时分量重,体积大,很不方便,于是最初的纸币就在四川应运而生。材料认为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金属货币使用不方便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宋朝政府的积极推动 D.四川商人讲信用16.东晋时期,统治局面曾一度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条件是( )A.王导等大家族对东晋统治的支持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C.一度成功抵御北方的军事威胁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7.“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材料表明当时(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宋代手工业的发达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劳动人民生活幸福18.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从宣政院到驻藏大臣,从澎湖巡检司到台湾府,上述机构的设置与变化,都体现了中国(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D.外交方面的冲突与危机1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政府曾在该地区( )A.设置宣政院 B.册封达赖C.设置伊犁将军 D.册封班禅20.在宋代,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据此可知当时( )A.个人手写稿质会急剧下滑B.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C.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21.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结果,虽然炼丹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在火药发明之前,曾被当作药类。材料旨在说明( )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22.《史记》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囊括在内,从学科角度,包括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资治通鉴》有许多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这说明《史记》和《资治通鉴》( )A.后世影响深远 B.记载公正客观C.体裁分类不同 D.内容丰富详实23.北宋都城东京是在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造而初步发展起来的。下列关于北宋都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都城位于今天的杭州B.东京的城市商业活动繁盛C.东京城的商业活动限制在东、西两市D.朱棣选定东京为都城并组织营建24.1999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可以说明( )A.唐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B.唐朝制瓷业规模大,行销范围十分广C.唐朝时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的中心D.唐朝商业贸易繁荣,国外的商人众多25.中医是中国的国粹,2020年新冠疫情肆掠全球,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有效药方源于李时珍的明代药物学著作(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26.下列三幅图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元代戏曲演出壁画 清代《红楼梦》插图 京剧角色示意图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 D.文学艺术的发展27.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从文物和遗存中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下列文物和遗存,可以反映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8.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材料表明康乾时代中国( )A.社会矛盾尖锐 B.水土流失严重C.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社会经济持续发展29.图中的人物,历尽磨难,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下列关于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B.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C.亲自执笔写成了《大唐西域记》D.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30. 2023年6月11日,历时20余天的明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这一水下考古为研究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档案文书二.材料题(共40分)3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时期)科举考试是选官的基本途径,考试内容是儒家经籍与诗赋文章,普通人士通过寒窗苦读也可以实现跻身于社会上层的愿望。“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就是说一旦金榜题名,就能名扬天下。材料二: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材料三: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五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暴力。(1)(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考试制度采取的措施。(2)(6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后来对宋朝产生什么积极影响?(3)(8分 )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朝科举取士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什么危害?32.(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据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等(1)(8分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材料二 茶从中国出发传播到日本,最终抵达全球各个角落。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建立贸易站,定期从广州装运茶叶,英国的茶叶消费激增,对茶的狂热席卷全国。1728年,荷兰人在广州设立贸易站,每年茶叶贸易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了25万到50多万荷兰盾的净利润。茶叶贸易膨胀,成为世界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摘编自[荷]乔治 范 德瑞姆著《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2)(6分 )根据材料二,分析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3)(6分 )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历史)绵阳市安州区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