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核心概念两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危害。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回应。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材料一 中国所行于外国者……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林文忠公政书·使粤奏稿》材料二 “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不过是私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林则徐集·奏稿》 1839.9.1上道光奏折【思考】战前林则徐对西方的认知有何特点?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思考】结合课本思考:近代以来,传统的“夷夏之防”观念能否继续保持?为什么?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经济: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军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英国皇家海军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赢得两次英荷战争,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外交:积极进行海外扩张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吏治腐败,人民生活悲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军备废弛,军队腐化士兵不勤操练,士官克粮冒响,武器生锈,炮台失修闭关锁国闭关自守,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二)中国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文明碰撞是工业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必然结果。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野生罂粟鸦片鸦片由来与鸦片走私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数量变化吸食鸦片的工具吸食鸦片的人鸦片的严重危害:①鸦片摧残国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②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③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奏折二、两次鸦片战争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二、两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思考: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在我们重新审视鸦片战争的时候,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走私偶然?必然!二、两次鸦片战争需求市场原料请求通商被拒扩大鸦片走私借口禁烟运动对华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一: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1793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率团来到中国,请求通商,乾隆回信)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清实录》材料三: 1781年至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600万元,仅及(中国出口英国)茶价的1/6。材料四: 在1800年至1840年的四十年间,鸦片输入总额超过四十二万七千箱,烟贩赚取白银近四亿两……中国对外贸易状况已从根本上发生逆转,由出超变为入超。白银流失逐年递增,直接影响清政府的国库收入和货币流通,造成银贵钱贱,导致商业萧条、民众困苦。——摘编自李喜所、李来荣《中国近代史》厘清并理解18-19世纪中外交往中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指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导火索: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关天培血战虎门(1841)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⑤附件内容: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南京条约及附件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门户洞开,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阅读三则史料,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材料一:《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材料二:1837-1854年英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材料三:中国与洪都拉斯人均消费英棉纺织物品的对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二、两次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英国法国过程:(1)1856年,英、法两国从珠江口集结,对中国发起进攻(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3)1859年,英法拒绝以指定路线换约,进攻大沽炮台失利(4)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内河航行权“洋药”鸦片贸易合法化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往来;……《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一、法国公使驻北京,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二、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三、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864年,44万《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1858年,60万《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40万《中俄北京条约》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以上图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二、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破坏中国国家主权,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3)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4)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二、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三、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 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三、开眼看世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师夷长技(学习内容):西方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师夷长技(学习主体):封建地主阶级(少数人的觉醒)师夷长技(学习目的):“以制夷”——抵制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局限性三、开眼看世界课堂小结两次鸦片战争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结果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原因经过及结果:第一阶段→《天津条约》第二阶段→《北京条约》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