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必修 4 哲学与文化专题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十四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突破主观题型 关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分析说明类试题的命题例 (2024·北京卷,T16)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 ①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 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 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②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 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审题路径】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明确,根据情境信息的判断,运用必修4《哲学与 文化》的有关知识解答。第一步:审设问、审材料→明方向审设问,标出关键词审材料,画出关键句 材料中已标记①②笔记:1说明类 2问题指向第二步:调知识、找联系→组答案①答案溯源 材料本身 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教材知识 可联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 的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转化答题语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实现 的。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②答案溯源 材料本身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教材知识 可联系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转化答题语言 翻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答案: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实现 的。②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 展。③翻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 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题型模板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审材料方法审材料,明确材料主旨,可以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①概括中心思想, 把握整体观念。②划分层次,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圈画中心 句、中心词,把中心句、中心词与课本基础知识相结合。④边审材料边简要拟列提 纲,防止遗漏知识点。[押题训练] (2025·海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杭州亚运会以体育为载体,品文化之韵,发文化之声,传文化之美。开幕 式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还以多元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亚洲各国的文化多 样性和独特魅力,通过传统艺术表演、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传统文化技术的展 示,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各国代表团身着民族特色服饰入场, 尽情展示本国文化风采,共同组合成鲜明的亚洲之风,展示了亚洲多元文化的特点, 也为各国提供了文化交流互鉴的舞台,推动亚洲文化朝着更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 亿万观众。答案: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亚运会为亚洲各国搭建了文化交 流互鉴的舞台,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亚洲各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彼 此的文化和传统,增进互信。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多彩。各 国可以通过杭州亚运会这个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文化 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也为共同推动亚洲文化的发 展作出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对促进亚洲文明交 流互鉴的意义。限时跟踪检测限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一、选择题①文化发展需要不断交流与借鉴 ②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③东西文化在 古蜀时期实现了文化交融 ④文明之间的对话需要有形式上的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1234567891011解析:三星堆开启了古蜀文明的大门,罗丹则揭开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序幕,这说明不 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通过不断地交流借鉴,可以促进文化的发 展,①②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三星堆文明与罗丹雕塑艺术在现代的交流,而不是二者 在古蜀时期实现了文化的交流,③不选。形式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明之间 的对话,但这不是必要条件,④不选。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材料未涉及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①不符合题意。法国设计发行中国龙的邮票体 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正确。邮票的设计“融合了工笔重彩的手法和写 意的笔法”体现了文化交流互鉴,③正确。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提,且文 化应是多样的而不是趋同的,④错误。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优越性”表述错误,①不选。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 物,文化的价值在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实践,而不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②表述错 误。从“两国艺术家共同演绎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国导演联 手打造全新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共同举办展览” 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可以看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文化交流构成了文 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④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中国春节走出国门,表明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丰富了世界文化,能够让 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①④正确。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东西方国家在文化层面互相认同”说法错误,②不选。中华文 化的包容性,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不符 合题意。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情感共鸣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是凝聚元素越多的作品越能激发情感共 鸣,①错误。材料中指出《拉克美》演出时,舞台设计脱离了以往歌剧舞台铺 陈繁复的风格,营造出清新简约的东方意境,启发观众的心中之景和心中之 境,演出后获得观众和音乐界一致好评。这表明不同的文化蕴含着共同的本质 和规律,文化交流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我国 在文化交流中的立场,③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A. 获得新的生命力,取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互相成就B. 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融入大众生活C. 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塑造了中国气派D. 实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C1234567891011解析:虽然现代传媒在推广国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错误。材 料没有涉及国潮融入大众生活,B不选。国潮是基于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 传承和创新,在全球化语境下和现代化产业竞争中潮涌不息,并奔向更宽广的世界舞 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气派,C正确。 国潮确实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与世 界文化的交流,但没有涉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D不选。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1234567891011解析:湖南皮影艺人在保持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 合,通过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 这体现出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发展湖南皮影具有重要意义,①正确。与北方皮影不 同,湖南皮影一开始用纸做成,后因南方潮湿,改用牛皮做。这体现出湖南皮影在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实现自身的发展,②正确。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湖南皮影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尊重中华文化,而不是认 同中华文化,③错误。文化的统一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文化的多 样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独特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文化统一性不 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错误。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影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但不起决定作 用,①不选。中华文明是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而不是 “融合统一”,②不选。材料中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 相互成就,这表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世界文明共性和中华文明特性的辩证统一,③ 正确。材料中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都坚持与域外文化进行交流,这表明中华 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胸怀,④正确。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东西方文化相遇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但认识的来源是实践,①错误。材料中 “莫奈的《睡莲》采用中国画的线条和散点透视法;中国近代海派画家则吸收西方绘 画的焦点透视以及明暗变化”,这说明东西方绘画技艺交流碰撞,推动绘画艺术的创 新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共同进步,②④正确。材料强调 的是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强调“保持文化的民族性”,③错误。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爱情故事,都是歌颂真善美 的,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说明文化交流可以加深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促 进文化多样性,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共性和文化交流,没有涉及融汇不同 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也不是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①②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5·山东泰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于20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观点。亨廷 顿认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已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而是文化 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冲突”。近年来,“文明冲突论”为国际人文交 流设置各种障碍。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把文化差异的作用扩大化,认为文明差异是引 发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12345678910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 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 文明优越。”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 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每种文明都各有优 长,没有优劣之分,不应当恶意贬低,而应当取长补短。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 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 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1234567891011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说明我国倡导推进国际文 化友好交流的意义。答案:我国倡导推进国际文化友好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学习国外的优秀文化,推动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不同文明相 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化解 分歧,从而增进政治互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2345678910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