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十九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突破主观题型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分析说明类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十九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突破主观题型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分析说明类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专题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十九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突破主观题型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分析说明类试题的命题
[例] (2023·福建卷,T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经济社 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这些理念、观点和方法在新发 展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 1989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对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 了系统性思考,指出①“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同时要求我们“②要用 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 抓;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分析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审题路径】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明确,根据情境信息的判断,是运用必修4 《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解答。
第一步:审设问、审材料→明方向
审设问,标出关键词
审材料,画出关键句 材料中已标记①②
笔记:1分析类 2问题指向
第二步:调知识、找联系→组答案

答案
溯源 材料
本身 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经 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
教材
知识 可联系矛盾的基本属性
转化
答题
语言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

答案
溯源 材料
本身 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
教材
知识 可联系矛盾的同一性
转化
答题
语言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济发展为科技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答案: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 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济发展为科技教育 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题型模板
主观题答题策略与技巧
审题过程的”六部曲”:看、抓、领、联、列、思。这一策略帮助我们在审题、理解 命题意图、把握答题方向上更加精准。
答案组织的"六个化”:答题过程要程序化、要点化、术语化、逻辑化、完整化和书 写整洁化。尤其是在书写整洁化上,要留意答卷的美观,有利于提升阅卷老师的阅卷 体验,间接提高得分。
[押题训练] (2023·北京卷,T16)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 “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 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确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 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 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 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 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 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 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诗歌创作要坚持 诗题和诗句的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
考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前 提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地位、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
数量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方 法 论 要善于抓住重 点,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 盾;要统筹兼 顾,恰当处理 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 重点论的统一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关 键 词 中心、核心、 关键、突破口 等 主流、方向、主体、大局等
联 系 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都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与均衡 论,在主次矛盾中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
笔记:[易错易混]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定的( )
归纳提升
正确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标志
词语 “重点”“重心”“关键”
“首要任务”“突破口”
“中心环节”等 “主流””方向”“大局”
“性质”“主体”“实质”
“本质””多数”“优势”等
实践
应用 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怎么办、改造 世界。要做好一件事情,任务很 多,千头万绪,必须集
中力量解决最重要的任务 侧重于判断和评价事物,即怎么 看、认识世界。对一个人、一件 事、形势、工作等进行好与
坏、成败得失、利与弊、功与过、 长处与短处等全面的认识与评价
图示
笔记:1 复杂事物 2 矛盾统一体内  
2.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含 义 认识复杂事物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 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 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 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善 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
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原理
提醒 (1)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但不是集中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也 需要解决,所以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 质也有一定影响。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 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 确方法
重 要 性 ①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
②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怎 样 做 ①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②对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 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具体分析
笔记:[巧记速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提醒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
归纳提升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求是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区别 含义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 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从客观实际出
发,从中引出
其固有的而不
是臆造的规律
性,作为我们
行动的向导,
做到按客观规
律办事 是指在矛盾普
遍性原理的指
导下,具体分
析矛盾的特殊
性,并找出解
决矛盾的正确
方法
联系 ①都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 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笔记:2024安徽卷T20,考查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阐述怎样才能更好地释 放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4. 全面理解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
5.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基 本
观 点 联系的观点: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从事物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把事物的 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 孤立地看问题:看不到事物之间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展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 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 发展 静止地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现 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 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 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 的变化
基本
观点 全面的观点: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某 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 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根本
分歧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跨模块 可结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中的“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深 化对辩证法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认识。
B
①洞隐烛微,提纲挈领 
②未雨绸缪,未兆易谋 
③权衡利弊,择优从之 
④见微知著,除旧布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漫画中的主人公面对巨大的问题和新事物的幼芽,最终选择了最佳方案,这启 示我们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 “洞隐烛微”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提纲挈领”启示我们善于抓住问 题的关键与要害;“权衡利弊,择优从之”形容做一件事情综合考虑得与失、好的一 面与不好的一面,选择最佳方案,①③符合题意。“未雨绸缪,未兆易谋”指的是天 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不 符合题意。“见微知著,除旧布新”指的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 展趋势,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解题方法
巧解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白,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①“图画要看全” 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从整体上理解漫画的寓意。②“褒讽弄明白”领会 漫画导向是褒还是贬,这对作答有导向作用。③“题旨是什么”通过分析与综合,领悟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④“联系课本选”一将题干、题肢和书本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纠正:在特殊的情况下,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 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纠正: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纠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 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纠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 系统优化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纠正: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利弊两个方面,排除①。 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未涉及主要矛盾,排除②。人工智能在为人类带来美 好生活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这说明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 展前途,对待人工智能,我们要充满信心,③正确。我国接连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 能伦理规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等规范文件,从制度上先行约束伦理 风险,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这说明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对待人工智能,我们要有问题意识,④正确。
C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尊重、顺应自然要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性,但不是让自然恢复成自在事 物,同时由于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也需要人工修复,①错误。生态文明建设首先 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 平衡,不要强行对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进行干预,②符合题意,③错误。生态文明建设 中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做到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④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