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授课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授课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时间跨度
1840—1911
屈辱史(外患)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抗争史(救亡图存)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思考】近代=or≠近代化?中国是主动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吗?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转变。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归纳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分析理解其影响
【课程标准】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核心概念
两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危害。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回应。
目 录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三、阵痛觉醒·世变之思:开眼看世界
“天朝望西,隔雾看花”参考自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联书店)第19页“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天朝崩溃”取自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一书书名。
1689
1687
1789
1839
1832
1793
175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广州十三行
文字狱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马戛尔尼访华
英国议会改革
虎门销烟
1840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英国
美国
俄国
法国
思考:结合《鸦片战争以前部分时间轴》、《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和教材,思考全新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1776
英国
《权利法案》
美国
《独立宣言》
1765
工业革命开始
天朝望西·隔雾看花
—— 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
道光
清军机处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议会下院
(1)封建君主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差距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落后的自然经济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差距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3)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中的
小斯当东觐见乾隆皇帝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4)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5)闭关锁国与殖民扩张的差距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问题探究:
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中国 英国
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 工业经济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训练有素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文化科技 专制落后 活跃领先








一、天朝望西·隔雾看花: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天朝崩溃·文明碰撞
—— 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
1.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战前的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对华鸦片走私。
(3)导火线:1839年虎门销烟
“(中国的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2.过程
1841.8---1842.8
(2)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清政府对英宣战,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舰队到达南京,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1840.6---1841.5
(1) 1840 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表明愿同英军谈判,于是英军南下。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战 争 条 约 主 要 内 容
第一次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英1842)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协定
《五口通商章程》(英1843) “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不受中国司法审判)
《虎门条约》(英1843)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望厦条约》(美1844) 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黄埔条约》(法1844) 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领事,停兵船
3.结果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影响
材料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近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一鸦的扩大与延续)
(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拒
(3)战争的契机与借口
国内局势: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处于内战状态,清政府应对不暇。
兴兵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军),美国、俄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材料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2.过程
(1)1856-1858
A.过程:英法联军广州→天津;
B.结果:《天津条约》
(2)1858-1860
A.过程: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B.结果:《北京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3.结果
战 争 条 约 主 要 内 容
第二次 《天津条约》 (英法美俄1858)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11)、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瑷珲条约》 (俄1858) 《北京条约》 (英法俄1860)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4.影响
(1)政治上: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公使进京、 总理衙门);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经济上: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发生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文化上:客观上推动了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 续 扩 大
根本目的一致——打开中国市场
手段过程相似——坚船利炮、武力征服
战争结果相同——清政府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众 多主权
侵略国家——增多(英、英法美俄)
社会性质——半殖半封,程度加深
政治上——丧失更多领土、主权,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说明了腐朽的封建主义和农业文明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
二、两次鸦片战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1842年8月
【思考】伴随着鸦片战争的进程,林则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夷夏之防
天朝上国
技不如人夏不如夷
(器物)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杀死了5个英国士兵。英国军官观察到了“差序格局”,即只有本地子弟兵能够勇敢作战,中国士兵其实是“为家乡亲族而战”。
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羹,但在总体上不觉得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些被清方文献斥为“汉奸”的民众,在交战地区几乎无处不在。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思考】民众的举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天朝崩溃·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
阵痛觉醒·世变之思
—— 开眼看世界
战后中国各界的反应
统治者
普通民众
开明士大夫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封闭
愚昧
麻木
冷漠
开眼
看世界
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阵痛觉醒·世变之思:开眼看世界
开办译馆,罗致教员,搜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林则徐
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
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徐继畬
1.主要人物与成就
2.影响
(1)进步性: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三、阵痛觉醒·世变之思:开眼看世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师夷长技(学习内容):西方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师夷长技(学习主体):封建地主阶级(少数人的觉醒)
师夷长技(学习目的):“以制夷”——抵制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2)局限性
三、阵痛觉醒·世变之思:开眼看世界
在“天朝”的文化人中,他们是孤独的,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继续逐梦
天朝望西·隔雾看花: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西对比:落后的农业文明VS先进的工业文明
课堂小结
两次鸦片战争
阵痛觉醒·世变之思:
开眼看世界
天朝崩溃·文明碰撞: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背景
代表人物及著作
影响
材料一: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是技不熟也。
——摘编自林則徐《致姚椿、王柏心》 (1842)
清政府拨给地方的战争款项 地区 时间(道光) 银数(两) 说明
浙江 二十年八月 962800 地方截留
广东 二十一年正月 3000000 其中55万改拨他省
福建 二十年正月 400000 其中20万取之本省
直隶 二十一年二月 500000
福建 二十一年三月 1000000
浙江 二十一年闰三月 600000 地方截留
材料二:(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摘编自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
材料三: 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80年代)
——摘编自茅海建巜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
练一练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92页-93页,找到哪些权利是当时中国人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主观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
军备落后
准备不充分
军事战略思想落后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军备先进
发动战争 蓄谋已久
具有军事战略规划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