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专题研究9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类型一 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甲 乙类型二 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实验操作(如图)与现象图1 图2注:图1中琼脂块中的数字是用图2方法测定出的弯曲角度θ。CA. 胚芽鞘的弯曲角度θ可反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B. 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琼脂块的扩散C. 单侧光能在有光的一面诱导生长素在光下发生分解D. 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向背光面转移解析:由题图2可知,胚芽鞘的弯曲角度θ可反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正确;由 图1中甲、乙两图琼脂块生长素含量对比可知,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琼 脂块的扩散,B正确;由图1中丙、丁两图琼脂块生长素含量对比可知,单侧光没有在 有光的一面诱导生长素在光下发生分解,C错误;由图1中丙、丁两图琼脂块生长素含 量对比可知,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向背光面转移,D正确。A. 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B. ②组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 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 性D. 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B解析:根据②③两组云母片插入位置不同,②组水平生长,说明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 向运输,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所致,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 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 到形态学的下端,②组顺形态学方向插入的云母片不会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 误;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只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生 长素的抑制作用,C正确;根据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可知,①组没有任何处理属于对 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D正确。溯源教材 找答案:极性运输是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向 ,②组中云母片阻断 了生长素的 运输而非极性运输,由以上可以推断B 。下端 横向 错误 实验操作(如图)与现象类型四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1.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类型三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 结果预测及结论(1)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 的影响大于单侧光。(2)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 响大于重力。(3)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 影响相同。A. 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应朝下B. 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C. 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D. 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A解析: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下端朝向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保持相同且极性运 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 是CFM的有无,对照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B正确;受体中IAA含量的多少,可作 为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的测试指标,故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 作为测试指标,C正确;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 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分步推理 找答案:本实验的自变量为CFM的有无,依据实验设计的 原 则,其余条件应相同且一致。故对照组豌豆幼苗切段应形态学上端向上,由以上可以 推断A 。单因子变量 错误 类型五 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实验分组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均分为A、B、C三组对照处理实验结论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类型六 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分组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均分为4组实验对照 设置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水处理)单独使用激素A单独使用激素B共同使用激素A、B的实验组结果分析及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若生长状况更好,表明具有促进作用;若生长状况差于对照 组,表明具有抑制作用。与“单独使用”组比较,若“共同使用”时比单独 使用更好,则表明A与B可表现为“协同”;若“共同使用”时效果差于 “单独使用”组,则A、B表现为“相抗衡”BA. 0~1 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B. 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C. 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D. 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解析:0~1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加入BL培养拟南芥时形成侧根的相对量都高 于不加BL时,说明BL对侧根形成有影响,A错误;与0、50 nmol·L-1IAA浓度时相对 比,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B正 确;结合实验数据可知,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不如 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对侧根的影响更显著,C错误;由柱形图可知,在0~ 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时,BL与IAA协同作用均表现为促进作用,D错误。专题研究9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类型一 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甲 乙类型二 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实验操作(如图)与现象[应用1](2025·北京东城联考)为探究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下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C )图1 图2注:图1中琼脂块中的数字是用图2方法测定出的弯曲角度θ。A.胚芽鞘的弯曲角度θ可反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B.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琼脂块的扩散C.单侧光能在有光的一面诱导生长素在光下发生分解D.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向背光面转移解析:由题图2可知,胚芽鞘的弯曲角度θ可反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正确;由图1中甲、乙两图琼脂块生长素含量对比可知,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琼脂块的扩散,B正确;由图1中丙、丁两图琼脂块生长素含量对比可知,单侧光没有在有光的一面诱导生长素在光下发生分解,C错误;由图1中丙、丁两图琼脂块生长素含量对比可知,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向背光面转移,D正确。[应用2](2025·广东中山调研)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实验结果为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②组水平生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B.②组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解析:根据②③两组云母片插入位置不同,②组水平生长,说明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所致,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②组顺形态学方向插入的云母片不会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只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的抑制作用,C正确;根据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可知,①组没有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D正确。溯源教材 找答案:极性运输是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向 下端 ,②组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 横向 运输而非极性运输,由以上可以推断B 错误 。类型三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实验操作(如图)与现象类型四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2.结果预测及结论(1)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2)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3)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应用3](2025·山东菏泽模拟)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应朝下B.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解析: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下端朝向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保持相同且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FM的有无,对照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B正确;受体中IAA含量的多少,可作为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的测试指标,故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C正确;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分步推理 找答案:本实验的自变量为CFM的有无,依据实验设计的 单因子变量 原则,其余条件应相同且一致。故对照组豌豆幼苗切段应形态学上端向上,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类型五 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实验 分组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均分为A、B、C三组对照 处理实验 结论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类型六 探究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实验 分组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均分为4组实验 对照 设置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水处理) 单独使用激素A 单独使用激素B 共同使用激素A、B的实验组结果分 析及 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若生长状况更好,表明具有促进作用;若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表明具有抑制作用。与“单独使用”组比较,若“共同使用”时比单独使用更好,则表明A与B可表现为“协同”;若“共同使用”时效果差于“单独使用”组,则A、B表现为“相抗衡”[应用4](2023·江苏卷)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和生长素(IAA)对植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BL、含有1 nmol·L-1 BL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AA,培养拟南芥8天,统计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0~1 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B.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C.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D.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解析:0~1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加入BL培养拟南芥时形成侧根的相对量都高于不加BL时,说明BL对侧根形成有影响,A错误;与0、50 nmol·L-1IAA浓度时相对比,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B正确;结合实验数据可知,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不如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对侧根的影响更显著,C错误;由柱形图可知,在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时,BL与IAA协同作用均表现为促进作用,D错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高考生物复习专题研究9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学案.docx 2025秋高考生物复习专题研究9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