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何以文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三、远古传说——部落联盟时代
课程标准
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禅让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考古史料分析国家与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早期国家以及大禹治水的事迹,认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何以文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一、何以文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说说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相关史事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庙、坛、冢三位一体,选址集中,规模恢宏,绝不是一个小的人群组织所能建造、拥有的,至少属于大的部落联盟,很可能属于早期国家。 ——杜金鹏,焦天龙:《文明起源史话》
祭坛
积石冢
早期国家
一、何以文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农原始业、畜牧业的发展
人口增长、向区域中心集中
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社会分化
上层:统治者掌握公共权力
下层:被统治阶级
早期国家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问题三:早期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贰 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约5300-4300年
约4300-4000年
良渚遗址
位于浙江余杭
陶寺遗址
位于山西襄汾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将下列图片按照出土遗址进行分类,并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其反应的历史信息。(5分钟)
①彩绘龙纹陶盘
②碳化稻谷
③铜齿轮形器
④朱书符号陶壶
⑥玉琮
⑦大型墓葬
⑧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⑨玉钺上神人兽面纹
⑩玉兽面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⑤陶寺遗址平面复原图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⑧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城市规模大、兴建大型工程。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②碳化稻谷
特点:①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高
⑥玉琮
⑨玉钺上神人兽面纹
特点:②贫富分化、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特点:③良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
地位: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良渚城门示意图,图源:《良渚五千年》第60页,曾奇琦绘制
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约300万平方米
约630万平方米
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
返回超链接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⑥玉琮
玉琮cóng(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玉琮象征神权)
⑨玉钺上神人兽面纹
玉钺yuè(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象征最高军权,只出土大型墓葬)
墓葬有着明显区别
返回超链接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陶寺古城
⑤陶寺遗址平面复原图
城市功能完备,规划明显;测天象,制定节气。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⑦大型墓葬
社会阶级分化严重。
①彩绘龙纹陶盘
③铜齿轮形器
⑩玉兽面
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④朱书符号陶壶
发现了到遗址发掘为止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古代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陶寺古城
⑤陶寺遗址平面复原图
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陶寺观象台复原图
圭尺观测日影
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遗址
返回超链接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陶寺古城
⑦大型墓葬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在有的贵族墓地还发现用人殉葬的现象,说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返回超链接
二、探源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分布广泛,起源众多
多元性
陶寺-穿孔玉钺
陶寺-玉兽面
陶寺-玉琮
陶寺-彩绘龙纹陶盘
牛河梁-玉猪龙
龙山-穿孔玉钺
良渚-玉琮
相互影响、交融共生,中原地区成为文明起源的核心
一体性
多元一体!
问题四:根据地图,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什么特征?
叁 远古传说——部落联盟时代
三、远古传说——部落联盟时代
问题五:阅读教材18页,说说华夏族是如何形成的?
华夏族
其他部落
黄帝
炎黄联盟
炎帝
蚩尤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三、远古传说——部落联盟时代
问题六:在黄帝之后比较有名的部落首领有谁?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部落推举
部落推举
禅让制



贤德
三、远古传说——部落联盟时代
问题七:大禹为什么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我们要学习大禹的哪些精神?
创新、无私奉献、百折不挠,负责任
三、远古传说——部落联盟时代
问题八:神话传说是真正的历史吗?
遂公盨(xǔ),西周中期(距今约2900年)食具,铭文98字,记述了“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
考古发现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解释。
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都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课后小结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涿鹿之战后,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长江流域——良渚古城遗址
黄河流域——陶寺都城遗址
炎黄部落联盟
尧舜禹部落联盟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
城市出现,有大型高等级建筑,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通过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部落联盟
早期国家出现
作业测评
1.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2.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3.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A
A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