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课程标准】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1.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唯物史观)2.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阅读《春秋争霸形势图》,认识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时空观念)3.结合史实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历史解释)4.从典型的历史人物身上汲取优秀的精神品质。(家国情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046年西周春秋战国东周周朝前770年至前476年前475年至前221年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夏商周时间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周时期。1、阅读P28-29的介绍,划出政治局面出现的变化?2、阅读P29-30,在地图上勾划出春秋时期主要霸主?3、结合材料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4、阅读P31,找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阅读P28-32,勾划出以下内容。(独立完成)长沙出土铁口锄、铁臿山西浑源晋墓出土牺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铁制农具出现牛耕出现手工业水平提高材料二:冉耕,别号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商品交换市场出现经济发展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 业手工业商 业促进推动繁荣刺激发展材料:《国语 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途经陈国时,就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野外堆放着谷物,谷场还没有修整)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中国古代史》诸侯收益增加铁农具牛耕出现私田增加公田荒废诸侯不再定期贡赋,周王室财政困难不再分封,设县、郡直接管理以公田为基础的分封制走向瓦解诸侯势力日益强大王室衰微思考: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发展引起政治和社会变革。1.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有何后果?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国内再分封进献贡赋,服从调兵礼乐征伐自 出诸侯不再受周王控制 。周王室仅管辖 。不再分封,设立 、 直接管理不再 、 。春秋“诸侯”洛邑一带各自为政县郡定期朝觐缴纳贡赋没地没臣没权没钱二、王室衰微国家大权从周天子转移到诸侯手中,诸侯操纵政治,竞相角逐。变化: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分裂割据;制度:分封制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官衔名)。—《史记·周本纪》2.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二、王室衰微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1.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哪些霸主?在地图中找到霸主的诸侯国位置。秦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2.出现诸侯争霸局面的原因是什么?①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为了追逐自身利益(人口、土地、权力)3.他们打着什么的旗号进行称霸 齐国尊王攘夷三、诸侯争霸齐桓公为何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材料一:“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首先称霸中原。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②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获得政治优势。齐桓公三、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留下来很多成语典故,请大家收集并跟同学们分享。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老马识途退避三舍秦晋之好一鸣惊人卧薪尝胆三、诸侯争霸材料一: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统编版《中国历史》材料二: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材料三: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了许多邻近的少数民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 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族先进文化。根据材料分析诸侯争霸有何影响?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持什么原则?②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①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③积极影响: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促进了民族融合。三、诸侯争霸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①要一分为二,辩证评价;②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铁农具牛耕周王室仅直接管辖洛邑一带;诸侯不再受周王控制,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分封,设立县、郡直接管理;诸侯不再定期朝觐、缴纳贡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统治权从周天子转移到大国诸侯手里,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尊王攘夷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大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产生。表现结果生产力发展分封制瓦解霸主名义影响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化【课堂小结】1.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铁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出现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D.出现纸质货币2.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课堂检测】DA3.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C.兼并六国 D.诸侯争霸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