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物质运输第6讲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物质运输第6讲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物质运输
第6讲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复习目标 1.通过对各种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复习,明确组成细胞的结构既相对独 立,又相互联系,进而建立生命部分与整体的观念; 2.通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 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掌握实验材料选取原则和显微镜操作技能; 3.通过对细胞 结构与功能的归纳及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总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及识图析图能力。
考点1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线粒体“动力 车间”
①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面积有利于酶附着)
②功能: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①。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 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③分布:真核细胞
④特点:a.含有少量D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b.一般细胞代谢越旺盛,数量越多
有氧呼吸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叶绿体“养料 制造车
间”“能量转 换站”
①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②结构:a.双层膜,叶绿体基质、基粒(由类囊体②构成,增大膜面 积)
b.类囊体是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其上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色素和 酶 
③分布:主要分布在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④特点:a.含有少量DNA,属于  半自主性细胞器 
b.一定条件下数量越多,光合作用越旺盛
色素和
酶 
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内质网
①结构:单层膜,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 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②功能:是  蛋白质 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a.粗面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等的合成、加工、运输(附着有核糖体)
b.光面内质网:合成脂质等(无核糖体附着)
③分布:真核细胞
蛋白质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高尔基体
①结构:单层膜,扁平囊状
②功能:a.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  加工 、  分类  和  包装 的“车间”及“发送站”
b.在植物细胞中,还与  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
③分布:真核细胞
液泡
①结构:单层膜,内含的液体叫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③ 和蛋白质等。成熟植物细胞中,可占细胞体积的90%
②功能: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 胞保持坚挺
③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
加工 
分类 
包装 
细胞壁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溶酶体
“消化车间”
①结构:单层膜,含有多种水解酶④
②功能:能分解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 的  病毒或细菌 
③分布: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④特点:溶酶体水解的产物中对细胞有用的可被细胞利用,废物则 被排出去
细胞器 
病毒或细菌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核糖体
“生产蛋白质 的机器”
①结构:无膜,由  rRNA 和  蛋白质 组成
②分类:附着型和游离型⑤
③功能:  合成蛋白质 
④分布: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中心体
①结构:无膜,由  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 组成
②功能:与细胞的  有丝分裂 有关
③分布:存在于动物细胞、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rRNA 
蛋白质 
合成蛋白质 
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 
有丝分裂 
注: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
笔记:①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②易错:类囊体膜≠叶绿体内膜  ③例如花青素为水溶性,与花、果实的颜色有关 ④为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 的蛋白质 ⑤二者可相互转化  
2. 细胞壁(植物)
笔记:易错:植物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
位置 位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外面
成分 主要是  纤维素 和  果胶 
形成 与  高尔基体 有关
功能 对细胞起  支持 与保护作用
特性  全透性 、伸缩性小
去除方法 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笔记:防止细胞因吸水过多而破裂
提醒 不同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 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溶菌酶可 以水解肽聚糖而不能水解几丁质,所以溶菌酶能杀死细菌,却对真菌基本不起作用。
纤维素 
果胶 
高尔基体 
支持 
全透性 
3. 细胞骨架
结构 由  蛋白质纤维 组成的网架结构
功能 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  分裂 、  分 化 以及物质运输、  能量转化 、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笔记:“骨架”与“支架”
细胞膜的“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DNA的骨架——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碳链
蛋白质纤维 
分裂 

化 
能量转化 
4.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比较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人和哺 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除外) 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模式图
结 构 外膜 使线粒体或叶绿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增加膜面积的方式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囊状结构叠加形成基粒
结 构 基质 在嵴的周围充满着液态的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在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基质,含有与 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相同点 ①结构方面:都有双层膜,膜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
②遗传方面:都有少量的DNA,可以复制与表达,不完全受细胞核控制
③代谢方面:两者均与能量转换有关,只是能量转换的形式不同
笔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DNA、RNA、核糖体,可控制部分蛋白质合成,称为半 自主性细胞器
5. 多角度归类比较细胞器
按分布
划分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均有的细 胞器 核糖体
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特有的细 胞器 中心体
动植物细胞均有但作用有所不 同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 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按膜结
构划分 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按特
有成
分划分 含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按功能
划分 与能量转换有关(能产生ATP) 叶绿体、线粒体
能发生复制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有关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能合成有机物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
提醒 结构与功能中的“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细菌),但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有线粒体 参与。
(3)一切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4)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为动物,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5)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
(6)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真菌、细菌也有细胞壁。
(7)没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

×
×

[情境推理]
1. (必修1 P53“拓展应用”)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这些水解 酶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说,解释这种现象:     。
提示:如溶酶体膜与其他细胞器膜相比,可能经过了特殊的修饰,使其不能被水解酶 水解
2. 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高,请从结构与功能角度分析其原 因。       。
提示:线粒体内膜功能较外膜复杂,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 (2023·山东卷改编)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什么变 化?为什么?       。
提示:降低甚至失活。溶酶体内的pH较低,其中的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活性, 细胞质基质中的pH接近中性,故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降 低甚至失活
4. (2020·全国卷Ⅱ节选)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 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 的条件是       (答出2点即可)。
提示: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
B. 溶酶体水解产生的物质可被再利用
C. 水解酶释放到胞质溶胶会全部失活
D. 休克时可用药物稳定溶酶体膜
C
解析: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A正确;溶酶体内的 水解酶催化相应物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核苷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确;溶酶 体内的pH比胞质溶胶低,水解酶释放到胞质溶胶后活性下降,但仍有活性,因此会造 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C错误;机体休克时,相关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 通透性增高,引发水解酶渗漏到胞质溶胶,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所以休克时可 用药物稳定溶酶体膜,D正确。
没有 

误 
A.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 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D. 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解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细胞骨架被破坏会 影响到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正确;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线 粒体基质,C错误;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 白质等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
C
A.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四种细胞器均需要对其染色
B. 四种结构均有生物膜,甲、乙结构均能增加生物膜面积
C.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甲、丙的参与
D. 甲中含有分解葡萄糖的酶,乙、丁中含有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
C
解析:乙(叶绿体)中含有色素,丁(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因此观察乙、丁时可以不 用染色,A错误;丙为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甲 (线粒体)中无分解葡萄糖的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分布在乙(叶绿体)中,丁(液泡) 中无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D错误。
解题方法
利用比较法辨析细胞的种类或结构
考点2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笔记: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线粒体(染色)、细胞核,但是观察不到叶 绿体内更精细的结构,叶绿体的双层膜及基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实验原理
叶绿体 高倍镜下: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细胞质的流动 高倍镜下:以  叶绿体 的运动作为标志
笔记:拓展:细胞质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 进行
叶绿体 
2. 材料的选取
实验 观察叶绿体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选材 藓类叶 菠菜叶或番薯叶稍带些叶 肉的下表皮 新鲜的黑藻
原因 叶片很  薄 ,大 都仅有一层叶肉细 胞,可以取整个小 叶直接制片 ①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取
②含叶绿体数目  少 且 个体  大  黑藻幼嫩的小叶扁平,只 有一层细胞,存在叶绿 体,易观察
薄 
少 
大 
3. 方法步骤
(1)观察叶绿体
取材 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 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 先用  低倍镜 ,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  高倍镜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
低倍镜 
高倍镜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黑藻的培养 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制作临
时装片
观察  低倍镜 下找到黑藻叶肉细胞;  高倍镜 下可见叶绿体随细胞 质绕液泡流动
笔记:观察——寻找三“佳”:①最佳参照物——叶绿体;②最佳部位——靠近叶脉 处;③最佳视野——相对较暗
低倍镜 
高倍镜 
4. 注意事项
选材 观察叶绿体实验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接近下表皮,海绵组 织较多,叶绿体大且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 体
条件 实验过程中的  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观察 ①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叶绿 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实验 观察时可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方向以便于观察
②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首先要找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作为 参照物,在观察时眼睛注视叶绿体,再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笔记: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保持活性
有水
提醒 加速细胞质流动的三种方法
(1)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
(2)提高盛放黑藻的容器中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 ℃左右。
(3)切伤一小部分叶片,因为切口处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向外扩散加快,由于保护性适 应,伤口周围细胞代谢加快,细胞质流动加快。

×


×
×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A. 黑藻叶片薄、叶绿体较大、便于观察,分布广、易取材
B. 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以液泡的运动为标志
C. 若实验时室温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
D. 细胞质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B
解析:黑藻作为一种绿色高等植物,有很多优点,比如,叶肉细胞呈单层,叶绿体大 而清晰,代谢旺盛,做实验时操作容易,原料容易获取,A正确;观察黑藻的细胞质 流动时以叶绿体的运动为标志,B错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适当提高温度 可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C正确;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中含 有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细胞质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细胞 生命活动的进行,D正确。
解题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选用藓类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原因:藓类叶片是绿色的单层细胞,无须加工 即可进行观察。
(2)若选用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应该撕取带有叶肉的下表皮细胞:含叶绿体 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3)在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应一直保持有水状态,以免细胞或叶绿体失水皱缩,影响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用高倍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但是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5)靠近叶脉的细胞水分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6)叶绿体中有色素,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A. 观察前需对龙井茶树叶片进行染色处理
B. 观察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需要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C. 为使细胞保持活性,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D.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A
解析: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叶绿体呈绿 色,便于观察,不需要将龙井茶树叶片染色,A错误,B正确;为使细胞保持活性,临 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 察,C正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相反的虚像,若显微镜下观察到叶 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正确。
叶绿体 
错误 
考点3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生物膜系统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概念 分泌蛋白是指在  细胞内 合成后,分泌到  细胞外 起作用的蛋白质,如 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
研究
手段 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放入含有  3H标记 的  亮氨酸 的培养液中培养, 检测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部位
过程
细胞内 
细胞外 
3H标记 
亮氨酸 
笔记: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 生物膜系统
概念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 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核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 细胞膜 ①使细胞具有一个  相对稳定 的内部环境
②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膜 ①  酶附着 的支架——为生化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
②使细胞内部  区域化 ——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笔记: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
核膜 
相对稳定 
酶附着 
区域化 
3.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上 相似性 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差异性 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 数量就越多
结构上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 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其中,大都具有流动性
②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功能上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为例
4. 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中膜面积、放射性的变化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


×

×
×
×
[情境推理]
1. (必修1 P51“思考·讨论”改编)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方法是什么?如 果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吗?为什么?       。
提示:同位素标记法;不可以;口腔上皮细胞不能产生分泌蛋白
2. 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膜面积先增加后下降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原因 是     。
提示:内质网膜鼓出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使其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膜产 生的囊泡与之脱离,又使其膜面积减小
3.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属于分泌蛋白,原因是     。
提示:分泌蛋白是机体中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而溶 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
4. (2021·全国甲卷节选)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 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
提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 SRP与信号肽的识别与结合具有特异性
B. SRP受体缺陷的细胞无法合成多肽链
C. 核糖体和内质网之间通过囊泡转移多肽链
D. 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均通过此途径合成并分泌
A
解析:SRP参与抗体等分泌蛋白的合成,呼吸酶等胞内蛋白无需SRP参与,所以SRP 与信号肽的识别与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SRP受体缺陷的细胞可以合成部分多肽 链,如呼吸酶等,B错误;核糖体和内质网之间通过SRP受体内的通道转移多肽链,同 时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形成囊泡,C错误;生长激素通过此途径合成并分泌,性 激素属于固醇,不需要通过该途径合成并分泌,D错误。
无 
不能 
错误 
A. 蛋白P前体通过囊泡从核糖体转移至内质网
B. 蛋白P被排出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C. 提取蛋白P过程中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缓冲体系应为碱性
D. 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体识别,不能体现受体识别的专一性
B
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蛋白P前体不是通过囊泡从核糖体向内质网转移,A错误; 蛋白P被排出细胞的过程为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由题意可知,碱性环 境会导致蛋白P空间结构改变,提取蛋白P过程中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缓冲体系应 为酸性,C错误;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体识别,即受体结构改变后即不能识别, 能体现受体识别的专一性,D错误。
酸性 
会 
错误 
解题方法
“三辨法”突破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A. F为内质网、C为叶绿体、D为线粒体
B. 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还有液泡、溶酶体等
C. ①②过程的膜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D. 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
A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F能转化为细胞膜,为高尔基 体,C能产生氧气,故为叶绿体,A错误;图中A具有双层膜,故为核膜;B为细胞 膜,C为叶绿体,其能产生氧气;D消耗氧气,故为线粒体;E为内质网,F为高尔基 体,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还有液泡、溶酶体等,B正确;E为内质网,F 为高尔基体,B为细胞膜,①②过程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此过程中的膜融合依 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 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 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A. 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 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解析: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 关,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A正确;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产生囊 泡,B错误;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错误;囊泡只能在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中相互转化,并不能将细胞内所有结 构形成统一的整体,D错误。
A
解题方法
从“三个角度”透析囊泡类问题
A. 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
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C. 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 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
A
解析: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 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细胞骨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锚定 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所以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 化有关,A正确;摄入的食物进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为小分子,B错 误;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质膜(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识别,C 错误;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D 错误。第6讲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复习目标 1.通过对各种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复习,明确组成细胞的结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进而建立生命部分与整体的观念; 2.通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掌握实验材料选取原则和显微镜操作技能; 3.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归纳及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总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识图析图能力。
@考点1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线粒体“动力车间” ①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面积有利于酶附着) ②功能: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①。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③分布:真核细胞 ④特点:a.含有少量DNA,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b.一般细胞代谢越旺盛,数量越多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叶绿体“养料制造车 间”“能量转换站” ①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②结构:a.双层膜,叶绿体基质、基粒(由类囊体②构成,增大膜面积) b.类囊体是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其上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色素和酶  ③分布:主要分布在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④特点:a.含有少量DNA,属于 半自主性细胞器  b.一定条件下数量越多,光合作用越旺盛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内质网 ①结构:单层膜,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②功能:是 蛋白质 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a.粗面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等的合成、加工、运输(附着有核糖体) b.光面内质网:合成脂质等(无核糖体附着) ③分布:真核细胞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高尔基体 ①结构:单层膜,扁平囊状 ②功能:a.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 加工 、 分类 和 包装 的“车间”及“发送站” b.在植物细胞中,还与 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 ③分布:真核细胞
液泡 ①结构:单层膜,内含的液体叫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③和蛋白质等。成熟植物细胞中,可占细胞体积的90% ②功能: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③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溶酶体 “消化车间” ①结构:单层膜,含有多种水解酶④ ②功能:能分解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病毒或细菌  ③分布: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④特点:溶酶体水解的产物中对细胞有用的可被细胞利用,废物则被排出去
核糖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①结构:无膜,由 rRNA 和 蛋白质 组成 ②分类:附着型和游离型⑤ ③功能: 合成蛋白质  ④分布: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细胞器 结构、功能及分布等
中心体 ①结构:无膜,由 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 组成 ②功能:与细胞的 有丝分裂 有关 ③分布:存在于动物细胞、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注: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
笔记:①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②易错:类囊体膜≠叶绿体内膜 ③例如花青素为水溶性,与花、果实的颜色有关 ④为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⑤二者可相互转化  
2.细胞壁(植物)
笔记:易错:植物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
位置 位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外面
成分 主要是 纤维素 和 果胶 
形成 与 高尔基体 有关
功能 对细胞起 支持 与保护作用
特性  全透性 、伸缩性小
去除方法 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笔记:防止细胞因吸水过多而破裂
提醒 不同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而不能水解几丁质,所以溶菌酶能杀死细菌,却对真菌基本不起作用。
3.细胞骨架
结构 由 蛋白质纤维 组成的网架结构
功能 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 分裂 、 分化 以及物质运输、 能量转化 、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笔记:“骨架”与“支架”
细胞膜的“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DNA的骨架——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碳链
4.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比较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除外) 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模式图
结构 外膜 使线粒体或叶绿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增加膜面积的方式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囊状结构叠加形成基粒
基质 在嵴的周围充满着液态的基质,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在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相同点 ①结构方面:都有双层膜,膜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 ②遗传方面:都有少量的DNA,可以复制与表达,不完全受细胞核控制 ③代谢方面:两者均与能量转换有关,只是能量转换的形式不同
笔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DNA、RNA、核糖体,可控制部分蛋白质合成,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5.多角度归类比较细胞器
按分布 划分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均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动植物细胞均有但作用有所不同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按膜结 构划分 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按特 有成 分划分 含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按功能 划分 与能量转换有关(能产生ATP) 叶绿体、线粒体
能发生复制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有关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能合成有机物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
提醒 结构与功能中的“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细菌),但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有线粒体参与。
(3)一切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4)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为动物,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5)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
(6)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真菌、细菌也有细胞壁。
(7)没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1.(2024·浙江6月选考)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
2.(2024·广东卷)差速离心法的应用促进了对细胞器的认识。(√)
3.(2023·浙江6月选考)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4.(2023·湖南卷)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5.(2023·广东卷)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6.(2023·湖南卷)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7.(2023·湖南卷)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情境推理]
1.(必修1 P53“拓展应用”)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这些水解酶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说,解释这种现象:    。
提示:如溶酶体膜与其他细胞器膜相比,可能经过了特殊的修饰,使其不能被水解酶水解
2.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高,请从结构与功能角度分析其原因。      。
提示:线粒体内膜功能较外膜复杂,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2023·山东卷改编)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
提示:降低甚至失活。溶酶体内的pH较低,其中的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活性,细胞质基质中的pH接近中性,故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4.(2020·全国卷Ⅱ节选)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      (答出2点即可)。
提示: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2024·浙江6月选考)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水解的场所。机体休克时,相关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高,引发水解酶渗漏到胞质溶胶,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
B.溶酶体水解产生的物质可被再利用
C.水解酶释放到胞质溶胶会全部失活
D.休克时可用药物稳定溶酶体膜
解析: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A正确;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催化相应物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核苷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确;溶酶体内的pH比胞质溶胶低,水解酶释放到胞质溶胶后活性下降,但仍有活性,因此会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C错误;机体休克时,相关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高,引发水解酶渗漏到胞质溶胶,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所以休克时可用药物稳定溶酶体膜,D正确。
剖析题眼 找答案:由题干“引发水解酶渗漏到胞质溶胶,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可知,水解酶释放到细胞外 没有 (有,没有)完全失活,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
2.(2023·湖南卷)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解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到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正确;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错误;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等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
细胞器图像识别与功能分析
3.(2025·广东六校联考)如图为真核细胞中的四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四种细胞器均需要对其染色
B.四种结构均有生物膜,甲、乙结构均能增加生物膜面积
C.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甲、丙的参与
D.甲中含有分解葡萄糖的酶,乙、丁中含有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
解析:乙(叶绿体)中含有色素,丁(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因此观察乙、丁时可以不用染色,A错误;丙为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甲(线粒体)中无分解葡萄糖的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分布在乙(叶绿体)中,丁(液泡)中无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D错误。
解题方法
利用比较法辨析细胞的种类或结构
@考点2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笔记: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线粒体(染色)、细胞核,但是观察不到叶绿体内更精细的结构,叶绿体的双层膜及基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实验原理
叶绿体 高倍镜下: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细胞质的流动 高倍镜下:以 叶绿体 的运动作为标志
笔记:拓展:细胞质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材料的选取
实验 观察叶绿体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选材 藓类叶 菠菜叶或番薯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新鲜的黑藻
原因 叶片很 薄 ,大都仅有一层叶肉细胞,可以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 ①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取 ②含叶绿体数目 少 且个体 大  黑藻幼嫩的小叶扁平,只有一层细胞,存在叶绿体,易观察
3.方法步骤
(1)观察叶绿体
取材 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 先用 低倍镜 ,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 高倍镜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黑藻的培养 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制作临 时装片
观察  低倍镜 下找到黑藻叶肉细胞; 高倍镜 下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绕液泡流动
笔记:观察——寻找三“佳”:①最佳参照物——叶绿体;②最佳部位——靠近叶脉处;③最佳视野——相对较暗
4.注意事项
选材 观察叶绿体实验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接近下表皮,海绵组织较多,叶绿体大且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条件 实验过程中的 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观察 ①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实验观察时可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方向以便于观察 ②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首先要找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在观察时眼睛注视叶绿体,再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笔记: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保持活性
提醒 加速细胞质流动的三种方法
(1)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
(2)提高盛放黑藻的容器中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 ℃左右。
(3)切伤一小部分叶片,因为切口处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向外扩散加快,由于保护性适应,伤口周围细胞代谢加快,细胞质流动加快。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1.(2024·湖南卷)(题干信息:以黑藻为材料探究影响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
(1)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
(2)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流动速率越快。(×)
(3)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4)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
2.(2023·江苏卷)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正方形,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运动。(×)
3.(2024·江苏卷)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在高倍镜下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1.(2025·辽宁葫芦岛期末)黑藻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黑藻叶片薄、叶绿体较大、便于观察,分布广、易取材
B.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以液泡的运动为标志
C.若实验时室温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
D.细胞质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黑藻作为一种绿色高等植物,有很多优点,比如,叶肉细胞呈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代谢旺盛,做实验时操作容易,原料容易获取,A正确;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以叶绿体的运动为标志,B错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C正确;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中含有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细胞质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D正确。
解题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选用藓类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原因:藓类叶片是绿色的单层细胞,无须加工即可进行观察。
(2)若选用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应该撕取带有叶肉的下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3)在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应一直保持有水状态,以免细胞或叶绿体失水皱缩,影响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用高倍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但是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5)靠近叶脉的细胞水分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6)叶绿体中有色素,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2.(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西湖龙井茶树叶片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若以龙井茶树叶片叶肉细胞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观察前需对龙井茶树叶片进行染色处理
B.观察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需要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C.为使细胞保持活性,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D.若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解析: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叶绿体呈绿色,便于观察,不需要将龙井茶树叶片染色,A错误,B正确;为使细胞保持活性,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察,C正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相反的虚像,若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正确。
转换视角 找答案:观察细胞质流动以 叶绿体 为参照物,无需染色,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
@考点3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生物膜系统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概念 分泌蛋白是指在 细胞内 合成后,分泌到 细胞外 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
研究 手段 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放入含有 3H标记 的 亮氨酸 的培养液中培养,检测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部位
过程
笔记: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生物膜系统
概念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核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 细胞膜 ①使细胞具有一个 相对稳定 的内部环境 ②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膜 ① 酶附着 的支架——为生化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 ②使细胞内部 区域化 ——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笔记: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
3.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成 分 上 相似性 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差异性 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结构上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其中,大都具有流动性 ②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功能上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为例
4.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中膜面积、放射性的变化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1.(2024·浙江1月选考)核糖体和内质网之间通过囊泡转移肽链。(×)
2.(2024·北京卷)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3.(2021·海南卷)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
4.(2021·海南卷)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5.(2021·福建卷)胰岛素的形成过程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6.(2020·江苏卷)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7.(2023·浙江6月选考)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8.(2023·浙江6月选考)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情境推理]
1.(必修1 P51“思考·讨论”改编)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方法是什么?如果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吗?为什么?      。
提示:同位素标记法;不可以;口腔上皮细胞不能产生分泌蛋白
2.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膜面积先增加后下降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原因是    。
提示:内质网膜鼓出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使其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膜产生的囊泡与之脱离,又使其膜面积减小
3.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属于分泌蛋白,原因是        。
提示:分泌蛋白是机体中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而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
4.(2021·全国甲卷节选)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
提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2024·浙江1月选考)浆细胞合成抗体分子时,先合成的一段肽链(信号肽)与细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肽链合成暂时停止。待SRP与内质网上SRP受体结合后,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膜上,将已合成的多肽链经由SRP受体内的通道送入内质网腔,继续翻译直至完成整个多肽链的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SRP与信号肽的识别与结合具有特异性
B.SRP受体缺陷的细胞无法合成多肽链
C.核糖体和内质网之间通过囊泡转移多肽链
D.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均通过此途径合成并分泌
解析:SRP参与抗体等分泌蛋白的合成,呼吸酶等胞内蛋白无需SRP参与,所以SRP与信号肽的识别与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SRP受体缺陷的细胞可以合成部分多肽链,如呼吸酶等,B错误;核糖体和内质网之间通过SRP受体内的通道转移多肽链,同时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形成囊泡,C错误;生长激素通过此途径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属于固醇,不需要通过该途径合成并分泌,D错误。
转换视角 找答案:核糖体为 无 (有,无)膜细胞器, 不能 形成囊泡,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
2.(2024·山东卷)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体加工修饰后形成,并通过胞吐被排出细胞。在胞外酸性环境下,蛋白P被分生区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引起分生区细胞分裂。病原菌侵染使胞外环境成为碱性,导致蛋白P空间结构改变,使其不被受体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蛋白P前体通过囊泡从核糖体转移至内质网
B.蛋白P被排出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C.提取蛋白P过程中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缓冲体系应为碱性
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体识别,不能体现受体识别的专一性
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蛋白P前体不是通过囊泡从核糖体向内质网转移,A错误;蛋白P被排出细胞的过程为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由题意可知,碱性环境会导致蛋白P空间结构改变,提取蛋白P过程中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缓冲体系应为酸性,C错误;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体识别,即受体结构改变后即不能识别,能体现受体识别的专一性,D错误。
剖析题眼 找答案:题干:“胞外酸性环境下”,选项C“缓冲体系应为碱性”,为保持蛋白质结构的稳定,缓冲体系应为 酸性 ,碱性条件下蛋白质 会 变性失活,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
解题方法
“三辨法”突破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2025·江苏泰州期中)如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其中A~F为结构名称(C、D均为双层膜),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F为内质网、C为叶绿体、D为线粒体
B.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还有液泡、溶酶体等
C.①②过程的膜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D.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F能转化为细胞膜,为高尔基体,C能产生氧气,故为叶绿体,A错误;图中A具有双层膜,故为核膜;B为细胞膜,C为叶绿体,其能产生氧气;D消耗氧气,故为线粒体;E为内质网,F为高尔基体,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还有液泡、溶酶体等,B正确;E为内质网,F为高尔基体,B为细胞膜,①②过程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此过程中的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囊泡运输
4.(2023·浙江6月选考)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解析: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A正确;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产生囊泡,B错误;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囊泡只能在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中相互转化,并不能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D错误。
解题方法
从“三个角度”透析囊泡类问题
细胞骨架
5.(2024·安徽卷)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
解析: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细胞骨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所以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A正确;摄入的食物进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为小分子,B错误;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质膜(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识别,C错误;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