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复习——21.古诗五首梳理《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语文复习——21.古诗五首梳理《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素材

资源简介

七下语文复习
——古诗五首梳理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作者简介: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主题思想:
诗人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时不我待、孤独悲凉的感情。
重点赏析:
本诗直抒胸臆,善用对比,意境深远。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诗人情感的抒发,直抒胸臆是本诗最大的特色,真挚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另外,对比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本诗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茫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
实例赏析:
1、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占的感慨,抒发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選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厂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单;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含义:
“占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如: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峻雄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重点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看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节描绘,最后都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一、二句自问自答,从远望角度描绘了初见泰山时的情形;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了仰望泰山时所见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景象,侧面烘托了其高大和生机盎然的特点;最后两句将群山与泰山相对照,进一步刻画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并表达了自己登临绝顶的雄心和壮志,表现出中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实例赏析:
1.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酾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于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酾,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造化钟神秀”描写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割”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泰山高耸陡峭、遮天蔽∏的形象。(“阴阳割昏哓”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5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描绘了什么蕴臧着诗人怎的感情
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幽深。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情的方式是什么化用了孔子的什么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精神和气概: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蕴含的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 《望岳》中每一联都冇″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渴望。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重点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景物,点明地点与时间,引入丰富的联想。上句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飞来峰上塔之高。下句联想到“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蓬勃的朝气。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并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实例赏析:
1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困难、挫折、障碍,运用典故,比喻奸邪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2“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不是作者亲眼所见。鸡鸣口出的灿烂图景象征诗人所设想的美好前景
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精神或形象
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形象:高瞻远瞩,踌躇满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境界
全诗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描绘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题材比较普通,却立意新巧,运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中的“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愿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串,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形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实例赏析:
1、品味首联中的“莫笑”、“足”
“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描绘画面,再指出蕴含的哲理)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3、颈联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的风情风俗
4、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情惬意,对农村生活的恋恋不舍和喜爱之情
5、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现了诗人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重点赏析:
本诗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辞去官职离开京城,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奋发献身之情。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全诗移情于物,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实例赏析:
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离别忧伤;回归的愉快;忠心为国服务乡民(积极的人生态度)
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离愁的心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