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课件 (6件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课件 (6件打包)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
1.读图,根据图中历史要素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
581
杨坚
长安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隋朝的灭亡
D.唐朝的灭亡
2.下图所示为《唐书》中所记载的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
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D)
口士族子弟
16%
71%
口寒门子弟
13%
口小姓子弟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3.唐代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
育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
些材料反映出唐代
(A)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妇女地位超越男性
D.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4.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一唐诗,反映了唐
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C)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宋朝时期,炮受人文教育而有志于仕途的士大夫阶层重
新崛起,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始向重建士大夫政治传统这
一方向演变。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D)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夏和议
B.宋辽盟约
C.宋金对峙
D.宋元对抗
7.以下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D)
妇好墓出土大量贝币
南阳汉代八铢半两石钱范
《清明上河图》(局部)
A.海外交往的频繁
B.雕刻工艺的进步
C.绘画技艺的精进
D.商品贸易的发展
8.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
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
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
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
说明
(B)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佛教文化成为中原主流文化
9.《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
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B
A.草市夜市兴盛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10.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
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实施的哪项措施
(D)
A.八股取士
B.设立“三司”
C.废丞相,权分六部
D.设置厂卫特务机构(共38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
1.“他在位期间,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
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材料中“他”指的是
(C
A.秦始皇B.隋炀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运河的舟楫之便,使中国南北相隔千里之遥的许多文化
遗产在各有特色的同时,保持着惊人的相似性。这说明
大运河的开通
(B
A.推动了全国经济发展
B.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C.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D.加速了政治中心转移
3.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
测下图所示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
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D)

4.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
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
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C
A.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D.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5.学者黄仁宇认为,迄至武则天御驾归西之日,她的帝国没
有面临到任何真实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武则天的统治
起到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史称“武周之治”。这些评价
主要是依据她
(A)
A.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发展B.稳定朝政打击守旧势力
C.开创殿试选拔优秀人才D.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中国的诗歌独具时、地、人、事四个特点,合理地利用,可
以用来证史。下列诗句中,可以用来补证唐代社会历史
的是
(D)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7.下面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B)
骨耜
曲辕犁
翻车
筒车
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8.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
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
丹。以上史实表明,唐朝时
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民族交往与交融加强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9.唐代社会通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
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
诗人薛涛等。这种现象
(c)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10.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的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
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洒脱不羁;王维淡漠世情、静观
自适。这体现出唐诗
(C)
A.不关注现实社会
B.成为君主的统治工具
C.风格呈现多元化
D.具有极强的教化作用
11.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
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B)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滋.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
和书籍(共33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
1.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
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
况被彻底改变开始于
(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
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焚书坑
儒)。”这句话意在
(D
A.主张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B.希望强化文化的专制统治
C.肯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D.说明八股取士的严重危害
3.“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
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
纷,打击海盗。”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D

A.次数多
B.范围广
C.时间长
D.和平交往
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
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
实说明
(C)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带领人民抗倭
C.抗倭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
D.沿海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5.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
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列插图最有可能出自(C)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6.故宫太和殿里的装饰大量采用了龙的形象,柱子上缠的
是龙,屏风、宝座上雕的是龙,屋顶上盘的是龙,皇帝锦袍
上绣的是龙…太和殿里可以说是龙的世界。设计者这
样设计的目的是
C)
A.暗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B.突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C.强调皇权的威严和神秘D.体现中国民间建筑的特色
7.下表中的信息共同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的田地每人以万
明熹宗时期
顷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总量
明思宗时期
的1/3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
8.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广人稀、劳动力缺
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
口由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这说明台湾府的设立
D
A.巩固了东南海防
B.发展了海外贸易
C.抵制了西方侵略
D.促进了台湾开发
9.下面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D
戚家军取得
郑成功收
康熙帝下令进
台州大捷
复台湾
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
1561年
1662年
1685年
A.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C.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共39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
1.在中国两千年的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
个武将开国的朝代里,文人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
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题干中“武将”指的是(A)
A.赵匡胤B.赵构
C.宋微徽宗
D.宋钦宗
2.“这一时期的将军们多有生不逢时之感,他们不得不听命
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在抗击女真以及蒙古骑兵袭扰
南方地区的路上,他们并非没有努力过。”这里的“生不逢
时”主要是由于
D
A.五代十国纷争不断
B.北宋亡国政局混乱
C.南宋偏安卑躬屈膝
D.重文轻武限制兵权
3.北宋政治家毕仲游《西台集》记载:“王荆公(王安石)以振
兴的理由说服先帝,先帝信任他,也忧虑财政收入不足,
乃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可以得财者,无不
用。”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C)
A.加强军事实力
B.分散宰相权力
C.增加财政收入
D.提高文官地位
契丹
共同开发北方地区
阿保机

10世纪初
党项


元昊西夏
世纪前期
澶渊之盟
澶州大战
用兵

兴庆府

宋夏议和
元昊出兵


赵匡胤
北宋
960

开封
5.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
宋代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
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杨万里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散水牯卧斜晖
曹勋
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
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B.文学创作水平高于唐代
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6.北宋开封城百姓的用餐习惯起先是一日两餐,后来逐渐
改为一日三餐,午餐这一顿对于开封人来说正是在最忙
的时候的享受。《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一个“送外卖”的
伙计,他能一手拿两个碗。这反映了宋代
C
A.经济作物的产量很高
B.制瓷行业的水平很高
C.商业运作的节奏加快
D.商业不再受时间限制
【点拨】根据材料中“《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一个‘送外卖’的
伙计,他能一手拿两个碗”可知,伙计一手拿两个碗来提高“送
外卖”的效率,反映出宋代商业运作的节奏加快,C符合题意;
A、B、D在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故选C。
7.下列语句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是
(D)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苏湖熟,天下足(共39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
1.中国历史诸王朝各有特点,与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特点
相符的是
(C
南北朝

五代十国
A.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玄宗
继位初期,抑制土地兼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
水利,实行赈灾免赋。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B
A.唯才是举B.以民为本C.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
3.某校的同学在课堂探究中研读了《步辇图》(如下图),根
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推断出来的历史现象应该是
(D)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4.北宋时,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
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
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北宋用人“大
率以文词进”有利于
(A
A.强化中央集权
B.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C.分割宰相权力
D.禁锢思想、监视官民
5.《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
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
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B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相互之间又一直进行商
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
大。这种态势
(C)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利于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游牧民族征服农业民族
7.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
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最重要
原因是南方
C
A.政局相对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经济实力较强
D.对外交往密切
【点拨】根据题干中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据明显优势,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自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文化重心也
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因此,出现南方人在
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的现象,C符合题意。故选C。

涿那O海河

通惠河
大都@通州



临清
会通9东平
长安
格阳 6山通
学通梁(东都)
洛口仓




江都@沟

水江


集庆
O
都城
都城
杭州⊙

郡级驻所
余杭@
〔钱继江)
@0城市
运河
LLL
运河
隋朝大运河走向
元朝大运河走向(共42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
2.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
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
它反映了
(D)
第无状
4.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等都享有盛名;音
乐、绘画、雕刻等艺术获得显著成就。这从侧面说明了
(C)
A.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B.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
C.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D.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葱西
不松域玉门闲典总
平城京
U典成
长安唐究
那烂陀静
南海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辟了丝绸之路
C.扩大了唐朝疆域
D.促进了文化交流
7.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作一个抛物线形状,如下图所
示,那么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618年755年907年
A.安史之乱
B.朱温建立后梁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更迭
8.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
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
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
旨在
B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削相权以加强君权
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9.宋代选官用官,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
越级转官。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即可升为宰相、副
宰相。这种现象
(B
A.使权贵退出政治舞台
B.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
C.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D.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辽时期
(C)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文化的交融
D.民族矛盾的缓和
11.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也流芳百世。
下列语句赞誉岳飞的是
(C)
A.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一代英雄抗金将,精忠报国不为名
D.独自西行不辞劳,架起中印友谊桥
12.比较唐、宋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二者的差异可以说明
(D)
□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唐代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
宋代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图
A.民族交融利于文化发展
B.科技水平差异影响文化发展格局
C.宋代文化发展优于唐代
D.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13.元朝行省制打破自秦汉以来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
置,极力不使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
国。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
书省管理。材料反映出元
(C)
A.中央集权的衰落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国家治理的创新
D.君主专制的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