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课标解读: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二战后第三世界的主要建设成就及面临的问题目 录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5世纪末16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工业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后,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如何形成?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的原则;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1)印度和巴基斯坦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斗争历程 ①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②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结果 ①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②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2)亚洲殖民体系崩溃: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2.非洲的民族独立(1)主要历程国家或地区 主要概况埃及 ①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②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阿尔及利亚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②戴高乐政府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埃及革命领袖——纳赛尔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2)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情境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的影响。(历史解释)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入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实现了非洲的独立与自由,为非洲国家的振兴奠定了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1)古巴①摆脱美国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2)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与格瓦拉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请在此输入标题【拓展提升】 二战后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1)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2)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3)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4)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5)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概念: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发展中国家分布图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美是第三世界。—毛泽东从历史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从经济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从政治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它们在对外政策方面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成就类别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共同原因 政治独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具体原因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治独立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成就 ①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②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③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①较快发展: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③调整增长: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亚洲:东亚:新加坡、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由于美国军事介入越南,需要为部队提供大量补给和休闲设施以及战争所需的所有基础设施……最大获利者是已经完成工业化或正在实行工业化的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在60年代中期,新加坡走了一条相同的道路。—— 菲利普《世界:一部历史》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2、成就思考:我们可以借鉴“亚洲四小龙”成功的哪些经验?人们通常将四小龙分为两对,一对是台湾和韩国,属于海岛或半海岛型经济,致力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另一对是香港和新加坡,属于都城型经济,其战略目标是从转口贸易向以服务业为主轴的多元化经济过渡。40余年来,两种经济型态的过渡都取得了成功,从而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探讨四小龙经济成功的经验……有人强调儒家思想对四小龙经济的作用和贡献;有人从R .维农“产品周期”理论去阐述四小龙经济的成功;有人则认为四小龙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上述各种观点无疑都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但四小龙的成功,最重要的一条是它们清醒地认识了白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把握住了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根据国(岛)内基本情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和实施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谷源洋、周圣葵、谈世中《亚洲四小龙起飞始末》1、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地理位置优势2、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3、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4、政府的支持与引导5、独立是发展的前提6、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扬长避短。7、顺应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成就西亚:沙特、科威特等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波斯湾石油的流向黑色的黄金1960年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在巴格达成立……1973-1980年,国际油价上涨了20倍……为海湾诸国石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使他们从落后贫穷的游牧业国家一跃而成为现代化的富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2、成就(2)非洲:经济曲折发展(非洲)各国独立后都进行过土地改革或实施过土地调整计划;实行国有化或非洲化、本地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都为非洲各国民族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从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80年代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80年代中期起,非洲国家全面进行经济调整,采取了诸如改变重工轻农的战略,实行不同程度的私有化,促进非洲区域的经济合作等措施。经济逐渐开始增长。——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2、成就(3)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45年后,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对原材料和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外国投资的流入使其受益匪浅……从1945到1975年的30年里,拉丁美洲经济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稳步增长。——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2、成就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角度 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主要挑战 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应对策略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通过改革,克服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⑴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下,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⑵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⑶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夏,“金融强盗” 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泻,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亚洲金融危机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拉美巨额外债1980年,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2%,1983年进一步增加到了61%。1973年至1982年短短的10年中,拉美国家债务规模迅速增加接近极限,国际收支状况脆弱以至于难以为继。1982年8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到1986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非洲严重贫困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撒哈拉以南6亿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每天消费不到1美元的贫苦状态。整个大陆的债务负担达到了2000亿美元。世界上较早的传染病仍在非洲流行。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根据外贸统计资料,2000年前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按照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遗留问题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也门内战(2015年至今)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南亚的火车卖挂票菲律宾前总统夫人拥有珠宝100公斤,5000条裙子,3500双鞋子,2000副手套,1700个提包。发展中国家自身问题津巴布韦的货币当手纸卖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南北对话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是解决南北矛盾的重要环节,在对话中,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纲领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实现主权平等和经济独立,让各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平等地参与和制定有关国际问题的决定。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团结自救、合作自强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小知识: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这些问题?提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齐心协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不要诉诸于武力;发展中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使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伸张正义的舞台。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非洲民族独立风暴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斗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南亚——印巴分治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埃及共和国的建立阿尔及利亚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独立斗争结果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亚非拉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展成就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