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8讲2026·北京专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智能导览·极速定位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考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1 五四运动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向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联系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识点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考向1 中共建党的相关史实考向2 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考情透视·目标导航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2024·北京高考·8 3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考情分析 1.从命题内容上看:2024年的北京高考,考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个内容,五四运动属于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历来是考查重点,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随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开始传播开来。2.从命题思路上看(1)多以新材料作为情境,考查考生对于基本概念、历史逻辑的辨析和判断(2)在试题考查方面,本部分作为近代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表现,融入到整体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探索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查。复习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认识中共建党的伟大意义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知识导图·思维引航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知识点1 五四运动考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加剧民族矛盾十月革命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国内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1.五四运动的背景知识点1 五四运动考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五四运动的过程(1)开始:1919.5.4——北京学生罢课游行(2)中期:运动中心转移至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三罢斗争把运动推向高潮(3)结果: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中国代表拒签和约,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知识点1 五四运动考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知识点1 五四运动考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2、它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思想基础和组织条件。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北京、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①1919年,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②李达、陈望道(翻译第一个在中国出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李汉俊等人投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2.出现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920年,李大钊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考向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联系考点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瞿秋白强调劳工阶级不能仅靠几本书觉悟资产阶级假民权主义,需积累“实际普遍的政治经验”,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需发动工人通过实际斗争积累经验,故发动工人投身革命斗争正确,故选D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已完成的任务,且材料焦点是强大政治经验的积累而非纲领的制定,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实际”斗争,而非单纯理论联系实际,排除B项;当时中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需要联合资产阶级而非推翻其专政,且当时并不存在资产阶级专政,排除C项。1. (2025·陕晋宁青高考·7)1923年9月,瞿秋白在《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中指出,“要劳工阶级真正彻底觉悟资产阶级假民权主义的不可信,决不是几本书可以办到”,而必须积累“实际普遍的政治经验”。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应该(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引导群众理论联系实际C.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D.发动工人投身革命斗争D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1.中共建党的背景(1)新文化、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2)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需要创建无产阶级政党(3)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将《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昌、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1)通过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号召开。由于受到法国巡捕的干扰,最后一天的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3.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4.中共二大: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知识点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1.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1)国共合作的原因: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广州)①概况: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②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席卷全国。③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知识点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民族主义 反对 满洲贵族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更关注农民和工人强调普遍平等民权;反帝反封相结合反帝知识点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2.国民革命(1924-1927年)(1)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2)北伐战争: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国民革命的失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北伐战争形势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②1923年国共两党在广州发动北伐战争③毛泽东在中共五大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④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考向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C【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故①正确;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打击目标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故②错误;毛泽东于1927年8月所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故③错误;在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男女职业平等”等口号,并要“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该会议应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考向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A【解析】据题干中“引导……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可知该会议召开于国民革命时期之前,中共三大召开于1933年,故选A项;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处于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排除B项;洛川会议召开于1937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3.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考向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B【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1. 《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考向2 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B【解析】根据材料“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协会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此时要推翻的反动统治是军阀,可知此次大会召开于国民革命时期,故选B项;根据所学,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还未成立农民协会,且辛亥革命要推翻的反动统治是清政府,排除A项;根据所学,《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布于1927年3月1日,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布于1927年3月1日,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 (2024·北京东城区二模·7)以下内容节选自某部作战日记,它反映了( )A.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军北伐,推进到长江流域C.秋收起义爆发,部队计划进攻长沙 D.徐州会战展开,取得了台儿庄大捷7月1日,总理(孙中山)遗训贯彻革命主张,讨贼以救国。各军先后向湖南集中……8月19日,现值前方战事开始之时,所有长沙卫戍区域内应即宣布戒严……8月25日,第一军第二师向武昌攻击前进……考向2 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B【解析】“总理(孙中山)遗训贯彻革命主张,讨贼以救国”反映了该作战行动是基于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目标进行的;“各军先后向湖南集中”表明军队在湖南地区进行了集结;“现值前方战事开始之时……宣布戒严”描述了长沙地区因为战事即将开始而宣布戒严,显示了军事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军第二师向武昌攻击前进”明确指出了军队的攻击目标是武昌。结合上述信息可知,这段作战日记反映的国民革命军北伐,推进到长江流域,故选B项;据材料“总理(孙中山)遗训贯彻革命主张”可知,此时孙中山已经逝世,武昌起义发动时,孙中山尚未逝世,排除A项;秋收起义虽然与湖南地区有关,但并不是贯彻总理遗训,排除C项;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与材料中“湖南”“武昌”等不符,排除D项。考向2 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02023.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与国民党合作的主张,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得出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提到与国民党合作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抗日,与题目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真题溯源·考向感知1.(2024北京高考)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解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成立工会,发动工人运动,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这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故选B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且发动工人运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工人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且形式多样,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引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这样的表述,但并未说明“劳工神圣”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且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国民革命主要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B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解析】瞿秋白强调劳工阶级不能仅靠几本书觉悟资产阶级假民权主义,需积累“实际普遍的政治经验”,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需发动工人通过实际斗争积累经验,故发动工人投身革命斗争正确,故选D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已完成的任务,且材料焦点是强大政治经验的积累而非纲领的制定,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实际”斗争,而非单纯理论联系实际,排除B项;当时中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需要联合资产阶级而非推翻其专政,且当时并不存在资产阶级专政,排除C项。2. (2025·陕晋宁青高考·7)1923年9月,瞿秋白在《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中指出,“要劳工阶级真正彻底觉悟资产阶级假民权主义的不可信,决不是几本书可以办到”,而必须积累“实际普遍的政治经验”。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应该(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引导群众理论联系实际C.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D.发动工人投身革命斗争D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解析】据材料“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初期,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之后有了更高的判别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故选D项;据所学,东西文化论争,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出现,“五四”前后争论尤为激烈,而非五四时期引发,排除A项;据所学,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人已经对儒家思想予以批判和继承,排除B项;据材料“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可知,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之前过于肯定和否定的理念,但“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2.(2022·全国高考乙卷·29)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解析】1927年王纯一以黄沙坨小学校长身份到台安,7月领导成立中共台安支部,在师生中介绍《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出版《晚霞》《先声》周刊,发展多人入党,这些活动表明党组织在基层学校及社区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强,故选B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恶化,东北地区虽有小规模支部活动,但材料未体现整体革命形势好转,且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加剧了革命低潮,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高潮在1910年代末期,1927年时其思想已融入革命宣传,材料虽提《新青年》但用于中共革命动员,并非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延续或深远影响,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师生群体的宣传和发展党员,未提工农参与或运动开展,1927年东北地区工农革命受镇压尚未蓬勃,排除D项。3. (2025·黑吉辽蒙高考·9)1927年5月,王纯一奉上级命令以黄沙坨小学校长身份来到偏僻的台安(今辽宁省台安县),7月,领导成立中共台安支部。支部“在师生中介绍进步刊物《新青年》,出版《晚霞》、《先声》周刊”,发展了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可见,当时东北地区( )A.革命的形势逐渐好转 B.党组织在基层影响扩大C.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D.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B讲师:xxx感谢观看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