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课堂导入可可是巧克力的主要原材料,原产自美洲,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可可逐渐成为欧洲贵族热衷的饮品,需求量的扩大也推动殖民者将可可移植到更多地方,非洲西海岸逐渐成为可可中心产地,一粒小小的可可豆折射出世界殖民发展历程。1957年,西非加纳独立,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的主导产业就是可可种植业,并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巧克力制作产业。小小的可可豆又成为了新兴国家发展探索的见证。殖民体系瓦解是否等于真正自由?为什么挣脱枷锁的国家依然步履维艰?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挣脱锁链的黎明【课程标准】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政治体系2.经济体系3.殖民体系知识回顾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知识结构引领3分钟速览教材各子目的名称及旁边的学习聚焦,快速了解各子目核心内容,初步构建本课知识结构。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困境应对挑战的启示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与发展挣脱枷锁的胜利——道阻且长的前行——路在脚下的光明——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殖民者殖民地国际因素二战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衰弱新老殖民国家矛盾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民族经济发展和新型社会力量崛起社会主义的支持援助联合国非殖民化运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时间 事件1945 《联合国宪章》:“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1960 通过《非殖民化宣言》,取消托管领土与非自治领土的区别,将民族自决原则变为人权1988 宣布20C90S为铲除殖民主义国际十年2000 宣布第二个铲除殖民主义国际十年2010 宣布第三个铲除殖民主义国际十年思考:联系之前两阶段的民族民主运动成因,分析二战后有何全新因素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思想传播阶级政党十月革命(2024·湖南高考·16)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从殖民帝国本身来说,它们对殖民地的侵略已经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在这种背景下,直接的殖民统治和生产经营不但成本高,而且容易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对,这不利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宗主国内部也存在的反殖因素,一些西方进步人士不断抨击本国的殖民制度,而维持殖民统治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洲 印度其它非洲 埃及阿尔及利亚黑非洲拉丁美洲 古巴巴拿马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巴都成为共和国。印尼、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1959年,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巴基斯坦首任总督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并最终提出著名的“蒙巴顿方案”亚洲——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1947年,印、巴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巴都成为共和国。印巴分治示意图197119561950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印巴分治大仇杀克什米尔争端时间 原因 结果第一次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第二次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第三次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肢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分治大仇杀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遗 患 无 穷!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非洲——埃及共和国成立与收回苏伊士运河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纳赛尔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一部苏伊士运河史,半部世界殖民史苏伊士运河最初由法国人提出开凿,于1859-1869年完成修筑。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了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但开凿过程及运营中充满了大国的博弈,运河命运多变。苏伊士运河成为殖民者的摇钱树和争夺场所。1870—1930年运河收入纯利达36亿法郎,相当于运河造价的9倍,按照运河章程规定,公司所得纯利润的15%应归埃及政府,实际上直到运河国有化之前,埃及所得始终没有达到过7%。而埃及开凿苏伊士运河付出了12万劳动力的死亡代价。1875年英国低价抢先收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的44%,1882年英国直接出兵占领埃及,并在运河沿岸建立军事基地,完全控制运河,埃及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英法国内的反战呼声日渐高涨。在美、苏联合施压下,1956年联合国大会上要求英法立即停火和撤军的提案以压倒优势得以通过,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1962年,运河的收入占埃及财政收的20%。到1979年,运河通行船只达22000艘,1980年,运河收入达到7亿美元。 ——选编自《评英法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矛盾》《漫话苏伊士运河》1.划分时间尺度;2.概括运河危机各方态度与原因;3.指出二战前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不同。拉丁美洲——卡斯特罗与古巴独立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4月16日,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古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切·格瓦拉人们教导我们热爱和保护美丽的独星旗并且每天晚上唱国歌,这个曲子告诉我们,生活在枷锁下等于在羞辱中生活,为祖国而死就是永生。我们学会了这一切并且永不会忘记,尽管今天,在我们祖国的人们,由于要实践从摇篮中起就教导给他们的思想而遭到杀戮和监禁。——卡斯特罗《历史将宣判我无罪》古巴“最甜的国家”,也是“最苦的国家”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发展中国家分布图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成就地区 发展概况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成就地区 发展概况亚洲 20世纪60—80年代(1)新加坡、韩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借用石油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起飞非洲 20世纪60—70—90年代较快发展——困境、停滞——再发展(曲折发展)拉丁美洲 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多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地区 问题 对策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共同的 挑战依赖性强,经济脆弱调整结构,健全体系发展失衡,生活贫困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巨额外债,负担沉重促进改革,繁荣经济(二)挑战与对策①旧秩序依然存在②地区冲突,政局动荡③自身问题?打破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等。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材料: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的。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合作探究:战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问题:地区冲突;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殖民统治;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尚未建立。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课堂小结1.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A课堂练习2.小敏同学用口诀法记忆非洲历史:“南方古猿叫露茜,金字塔有木乃伊。三角贸易失上亿,非洲终不为欧役。”口诀中的“非洲终不为欧役”指的应该是( )A.埃及共和国建立 B.纳米比亚独立C.收回巴拿马运河 D.尼日利亚独立B课堂练习3.“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拉丁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是( )A.古巴 B.埃及 C.巴拿马 D.朝鲜A课堂练习4.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则材料,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A.印度独立 B.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C.拉丁美洲的独立 D.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课堂练习5.二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实现民族独立,但贫困落后、发展缓慢一直困扰着第三世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没有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B.遭受长期殖民统治,经济发展水平低C.缺乏发展经济的资金、技术和设备D.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