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复习课件)(江苏专用)(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4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复习课件)(江苏专用)(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34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智能导览·极速定位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1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知识点2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知识点3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知识点4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向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点1 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向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考情分析 1. 高频考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联是高考重要内容,侧重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体系演变。
2. 题型多样:选择题侧重史实辨析(如三角贸易、殖民争霸),材料题常结合地图或数据考查经济全球化进程。
3. 核心能力:强调“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要求分析殖民扩张对亚非拉的双重影响(破坏性与客观进步性)。
4. 热点关联:易联系近代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的案例(如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
5. 命题趋势:近年倾向比较不同阶段殖民特点(如早期殖民vs.19世纪帝国主义),突出全球史观。
复习目标 1. 理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从早期掠夺(如西班牙、葡萄牙)到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如英国)的演变过程。
2. 熟记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殖民争霸(如英荷战争)等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史实。
3. 能辩证评价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如经济破坏/近代化冲击)和资本主义国家(如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
4. 明确中国如何被卷入世界市场(如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并分析其特殊性。
5. 学会从地图、贸易数据等材料中提取信息,论证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性特点。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知识点1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过程:
(1)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2)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知识点1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4)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统治者政策
(1)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①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②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
(2)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知识点1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②黑奴贸易: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
③限制发展: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王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15、16世纪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
①殖民活动: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②殖民范围: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15-16世纪西、葡殖民活动示意图
· 商 站
知识点2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 17世纪及其之后的殖民扩张
(1)主要国家:英国、荷兰、法国。
(2)表现:①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②东南亚:a: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b:到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
知识点2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③西亚:
a: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伊朗也遭到了类似的对待,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④东亚: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知识点3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
(1)北非:①英国: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②法国: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南非
①英国: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知识点3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③德国: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3)柏林会议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②概况: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
③影响: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知识点4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知识点4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影响:(1)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3)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5)斗争高涨: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考向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1884年的柏林会议是西方列强第一次在没有非洲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凭借各自的实力,在关于非洲的争端中达成一致的一次帝国主义会议。这次会议旨在( )
A.协调西方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B.维护非洲各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C.推动非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遏制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A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4年的非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柏林会议是西方列强在非洲殖民扩张中的一次利益协调,其本质是通过国际协议瓜分非洲大陆,为后续“非洲瓜分狂潮”奠定了规则基础,A项正确;柏林完全践踏了非洲的主权,是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集中体现,排除B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政策以掠夺资源和倾销商品为主,并未真正推动非洲的工业化或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19世纪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如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尚未形成大规模浪潮,柏林会议的核心议题是非洲殖民地的瓜分,而非遏制民族民主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考向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西班牙殖民者雷东多在《菲律宾征服录》中写道:“我们以十字架和剑征服了这片土地,用教堂的钟声取代了土著的战鼓。”而19世纪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则宣称:“我们的统治是文明对野蛮的教化,铁路和电报将这片土地从蒙昧中解救。”这一转变实质上反映了殖民国家( )
A.侵略手段的调整 B.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C.不同阶段的需求 D.王权和教权的较量
C
【解析】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近代的欧洲。根据材料中西班牙对菲律宾“我们以十字架和剑征服了这片土地,用教堂的钟声取代了土著的战鼓”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主要是传播天主教和占有土地;根据材料“19世纪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则宣称:‘我们的统治是文明对野蛮的教化,铁路和电报将这片土地从蒙昧中解救。’”可知19世纪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需要将印度作为其殖民地,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侵略,说明殖民国家在不同阶段对外殖民有不同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中侵略方式的变化仅仅是表象,不是殖民国家侵略变化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西班牙和英国不同阶段对外殖民的不同特点,不是争夺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是都是政府对外扩张,并未体现王权和教权的较量,排除D项。故选C项。
考向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将柏林威丁区一片新住宅区中的两条街道分别命名为多哥街和喀麦隆街。到1918年前,这片区域内又相继有十条街道以非洲地名和德国殖民者命名。这种街道命名方式意在( )
A.树立热爱和平的良好形象 B.消弭非洲人民的反抗意识
C.营造帝国扩张的社会氛围 D.加强同非洲之间文化交流
C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积极参与殖民扩张,以非洲地名和殖民者命名街道,意在向民众展示殖民“成果”,营造帝国扩张的氛围,C项正确;德国此举的目的在于殖民扩张,而非在于热爱和平,排除A项;在德国本土进行街道命名,对非洲人民的反抗意识无直接影响,无法达到消弭非洲人民反抗意识的目的,排除B项;此类命名行为主要是彰显殖民统治与扩张,而非以文化交流为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知识点1 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2)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马克思《资本论》
知识点1 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2.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后
因素 概述
工厂制的推动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交通条件的改善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殖民扩张的扩大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知识点1 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背景:
①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②为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2)标志: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贸易中心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①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2)亚洲贸易中心
①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②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③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
④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时间 大事
1531年 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此后 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16世纪 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1694年 英格兰银行创立。它在成立之初,就在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供贷款,以及发行银行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权,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7世纪后 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52年 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1892年 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3.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建立
①建立: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②特点: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
③影响: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4.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
①新商品: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②奴隶贸易:贩奴商船载着货物从欧洲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换取大批奴隶;然后再从非洲起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③鸦片贸易: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5.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时间 概况
17世纪 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19世纪中期 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6.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1)银行
①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②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该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招商局股票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2)用股份制企业与股票
①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②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3)百货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考向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19世纪80年代,无锡商人杨宗濂兄弟创办业勤纱厂,该厂引进英国纺纱机,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指导生产,采用股份制筹集资金,招募本地乡民进厂做工。同时,通过与周边传统布庄合作,将生产的机纱销往江南地区。业勤纱厂的发展( )
A.表明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已经消亡 B.反映外资企业主导近代经济发展
C.体现了传统与近代经济模式的融合 D.标志着近代民族工业的成功转型
C
【解析】根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为本质题。根据题目具体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题干中业勤纱厂既采用机器生产、股份制等近代工业模式,又与传统布庄合作销售机纱,说明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并存并相互结合,C项正确;题干中业勤纱厂与传统布庄合作销售机纱,表明传统手工业(如布庄)并未消亡,而是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排除A项;业勤纱厂由本土商人创办,属于民族资本企业,题干未体现外资主导,排除B项;业勤纱厂是新式工厂的创办,而非从旧式产业转型而来;且19世纪80年代民族工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成功转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考向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采用公开招股的方式,一方面股东通过股票获得高额股息和利润,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股票贬值和企业破产的风险。与此同时,招商局在利润的分配中加入了对政府的“报效”。由此可见,轮船招商局( )
A.侧面折射洋务企业的官办特点 B.预示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C.推动近代化深入到了金融领域 D.经营体制已经具有某些近代化特征
D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上海轮船招商局采用公开招股方式,股东有获利与担风险的情况,同时利润分配中有对政府“报效”。根据所学知识,公开招股体现了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式,这表明轮船招商局经营体制具备某些近代化特征,D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企业,并非单纯的官办企业,排除A项;材料仅阐述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方式,未直接表明这种经营方式就预示洋务运动失败必然性,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轮船招商局自身经营体制,而非突出对近代金融领域的推动,排除C项。故选D项。
考向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3.1500年以来,中国全盘进入了世界秩序。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持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为世界最繁荣的地区。这一现象( )
A.表明政治体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主要在丝银贸易网络推动下出现
C.表明中国成为贸易体系的绝对中心 D.大大推动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以来(中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以来,新航路开辟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中国输出手工业品,输入白银,形成“丝-银”循环体系,贸易顺差的持续依赖于丝银贸易网络的运转,B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政治体制逐渐僵化,对经济的束缚大于推动,排除A项;中国在丝银贸易中处于商品输出中心,但白银流向受西欧殖民活动影响,排除C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仅在江南局部地区,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B项
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 . (2025·湖南)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以来“(拉美民族国家构建)的障碍并非是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恰恰相反,障碍主要是这片大陆上国家间的文化相同性太过明显”。这表明该学者( )
A.强调拉美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B.认为拉美原住民文化已经消亡
C.主张加强拉美各国的文化交流 D.正视殖民遗产造成的现实困境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以来(拉美地区)。据材料"(拉美民族国家构建)的障碍并非是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恰恰相反,障碍主要是这片大陆上国家间的文化相同性太过明显”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指出拉美国家面临的文化同质性问题是殖民时期遗留的共性文化传统(如语言、宗教等)导致民族国家构建缺乏差异性基础,这属于对殖民遗产现实影响的客观分析,D项正确;
据材料可知,题干聚焦文化同质性而非种族问题,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原文未提及原住民文化消亡,且拉美原住民文化仍部分存续,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文化同质性已是现实问题而非主张加强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D
讲师:xxx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