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赣州市南康区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6分)1-5BBCBC 6- 10ACDAD 11- 15DBCBB 16- 18ABD二、简要回答(每小题 6分,共 12分)19.(每个情景都要分析 , 每个情景的分析每点 2分,满 6分止,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情景一 :①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正确对待生理变化,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 焦虑或自卑。 ②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 内在美。情景二:①青春期,我们可能会萌发对异性的朦胧情感,这是正常的。 ②我们要学会恰当地 与异性交往,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 对待,理智处理。情景三:①情绪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消极情绪通常给人带来不良体验,会产生负面影响。②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可以运用注意转移、合理宣泄、认知调节、 放松训练等方法调节情绪。20.( 1)(每点 1分,共 4分)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思想。③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④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2)(每点 2分,答任意一点即可)①要传承 “ 守诚信” 的核心思想理念,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②要传承 “ 尚和合” 的核心思想理念,坚持多样性统一。③要胸怀天下, 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④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概括评析(12分)21.( 1)拟题(3分)。评分说明:(以题目的形式呈现 1分;题目综合概括材料的要义,并 体现道德与法治课所学观点 2分,题目只能拟 1个,拟写2个以上(含 2个)题目不给分。 题目要围绕关键词“ 传统文化 ”进行拟写。例答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汲取奋进力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自信自强的中国人》等(2)评论(9分)。评分说明: ①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每一角度的分析 评论 3分,其中评析角度1分、观点阐释 2分。②同一角度的分析评论不重复计分。③只要 从合理的角度评论,均可酌情给分。例答:① 从情感的角度: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促使我们作出行动。情感的发展体现我们的生命成长,使我们的情怀更宽广、博大。我们要 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② 从自信的角度: 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做自信的人,要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专注当下,积极 行动;勇于探索,增强底气等。③ 从自强的角度: 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 人生追求。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做自强不息 的中国人,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要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 前行等。④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 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⑤ 从中华人文精神的角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 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我们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⑥ 从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做 自强不息的人。⑦ 从梦想的角度: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少年有梦, 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四、探究与实践(22题 8分, 23题 12分,共 20分)22.( 1)(每个 2分,满 4分止)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敬业乐群)、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畏挫折(勇对挫折)、 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等。(2)(每点 2分,满 4分止)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有利于传播正能 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我们向榜样学习,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④有利 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有利于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23. ( 1)违法类型: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或严重违法行为)( 1分)依据: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每点 1分,共 3分)(2)(每点 2分, 共 4分)①错误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应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②错误二: “ 罚款” 应改为 “ 罚金” 。(3)(每点 2分,共 4分)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期末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面对这些青春疑惑,我们应( )A. 独立思考,不听取任何人的唠叨 B. 主动交流,听听长辈好友的建议C. 顺其自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D. 专注学业,不要关注课堂外的事2.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就“ 如何看待异性交往 ”这一议题组织学生探究与讨论,同学们积极 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与异性适度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②不利于男生女生各自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③只要男女同学交往就能实现相互间优势互补④与异性交往,能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为更好 地保护自己,我们应当( )①远离异性成年人,避免与他们有任何接触②正视性别差异,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③遭遇性侵害、性骚扰时,善于用法律维权④独自去营业性歌舞厅酒吧,锻炼自身胆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学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内容后,找出的一些概念组,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 下列诗句与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蕴含的情感最相符的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 在 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喊着“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口号的清华工科 博士申昊最终夺得总冠军。这启示我们飞扬青春需要( )A. 自信 B. 自尊 C. 自立 D. 自负7. 2025年 5月4日晚播出的《青春赞歌——2025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以“ 青春讲述+文艺表 演 ”等形式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各领域昂扬向上的精 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这( )①让青少年认识到个人命运决定国家命运 ②有利于激励青少年立志为国家贡献力量③有利于激励青少年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④能激励青少年放下学业,投身国家建设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8.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 惠民生、促消费 ”为核心,推出一系列覆盖消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的政策“ 组合拳”,标志着我国民生保障体系迈向更高水平。这些 “ 组合拳” 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A. 以德治国、依法治国 B. 选贤任能、德才兼备C.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D.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9.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能体现 “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的是( )①独立完成作业,坚决杜绝抄袭作业 ②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③学会将个人利益置于优先选择位置 ④积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矛盾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 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源于清代大学士张英家族与邻居吴家的一段故事。双方曾因建房问题产 生占地纠纷,最终两家各退三尺,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下列诗句与六尺巷典故相一 致的是( )A.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B.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自远C.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D. 如宇宙宽容膝地,与尘埃隔及肩墙 11. 下图为某班黑板报中的一段文字,该期黑板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A. 规划美好人生 B. 坚定理想信念 C. 关心国家发展 D. 弘扬传统美德1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下列有关法律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B. 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很完备,不需要再完善C. 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D. 法律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①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法律尊严 ②从内心深处去拥护法律、信仰法律③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 ④捍卫法律,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小丽将自己非必需的衣服、书本捐赠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小丽的做法体现了她行使了( )A. 财产收益权 B. 财产处分权 C. 财产占有权 D. 财产使用权15. 根据以下图示推断,李某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A. 捡到手表,拒绝归还 B. 谎报险情,扰乱秩序C. 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 夜不归宿,离家出走16. 王教授有一儿一女,老伴过世后一直得到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儿子和媳妇则显得十分冷 淡。为感激女儿、女婿数年如一日的关爱,王教授立下遗嘱,将自己购买居住的住房留给女儿, 并做了公证。王教授病故后,姐弟俩为继承父亲的住房遗产产生了争执,弟弟坚持要与姐姐均 分。对此继承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弟弟要求均分遗产的依据是法定继承方式 ②遗产进行分配时必须坚持均等分配的原则③姐姐的遗嘱继承应优先于弟弟的法定继承 ④姐弟属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继承遗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7. 近日,赣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反诈中心接上级下发线索称,辖区某写字楼疑似存在电诈窝 点。在市局反诈中心的协助下,民警在该处查获一冒充投资专家诈骗的电诈窝点,抓获 4名嫌 疑人,查获手机卡 500余张、手机 80余部。目前, 4名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 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以下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A. 不守诚信的行为就是违法 B.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C. 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 赣州依法打击行政违法行为18. 同学们,光阴荏苒, 日月如梭,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这一年,我们已不再是 当初懵懂的少年,每个人都有成长,有收获。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珍惜青春时光,焕发青春活力 B. 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C. 践行传统美德,传承民族精神 D. 加强自我防范,惩治违法犯罪二、简要回答(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6分,共 12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楚。19.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一定变 化,如何正确对待青春烦恼才能更好度过青春时光,需要我们理智应对。以下是三个同学遇到 的烦恼。情景一 自从步入七年级后,小辰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明显变化。脸上冒出了许多“ 小 痘痘”,声音变粗了,还长胡须了 ……对此,他感到羞涩、迷茫,不知如何应对。情景二 最近,中学生小雪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对班里的一名男同学有了异样的感觉, 见到他就会脸红、心跳加快、耳根发热、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她总是躲避那名男同学,也不 敢与其他男同学说话。为此,她苦恼极了。情景三 红色文化演讲比赛时,小瑞因为紧张多次忘词,最终无缘决赛。之后的几天他都 闷闷不乐,吃不下、睡不好,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他也想早日走出困境,却有点不知所措。 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三位同学正确面对以上情景中遇到的问题。(6分)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我们要用它们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俭以养德,约以持身)(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以下句子体现的思想理念或人文精神(4分)序号 名言警句 体现的思想理念或人文精神① 君子谋求大同而并存小异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在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承诺与非洲国家携手推进“ 六个现代化”,实施 “ 十大伙伴行动”。中国积极落实承诺,不仅派遣农业专家赴非洲,分享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粮食产量,还援建基础设施,如在肯尼亚修建现代化铁路,促进当地物流运 输与经济发展。同时,中国文化年活动走进非洲,通过京剧表演、书法展览等形式,展现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促进中非文化交流。(2)阅读以上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成长启示?(2分)三、概括与评析(共 12分)21.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5年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势不可挡的气势直冲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 5 名,成为榜单中唯一的非好莱坞影片,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表达 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之情。▲ 影片围绕着哪吒这一经典人物展开,主要讲述哪吒逆天而行、奋斗到底的追梦故事。尤 其是当哪吒面对命运漩涡时怒吼 ,“ 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呐喊欢呼。这不 仅是他反抗不公命运的最强音,更是对传统价值观中“ 人定胜天 ”精神的有力彰显。▲ 该电影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元素。从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到建筑风格、服饰道具,无一 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如影片中的山河社稷图、混天绫、风火轮等。给观 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3分)题目:(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每一角度3分,共9分)四、探究与实践(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0 分)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与实践。22. 我泱泱华夏,一撤一捺皆是脊梁;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 均是骄阳。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5年 2月6日,“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因病离世。人们纷纷自发前往吊唁,缅怀 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在中国核潜艇的研制过程中,面对外部技术封 锁和国内条件不足等重重困难,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 个难关。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 30年不曾回家,甚至不曾透露自己的 工作。黄老说:“ 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1)黄旭华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振奋人心。2025年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 成立 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670人被授 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 讲话。习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全社会要学习他们 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2)举行这一表彰大会的意义有哪些?(4分)23.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自律,守法用法 的意识,南康区某校策划和开展了一次“ 普法进校园”的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运用所 学知识完成任务。【普法助力】为了解同学们对违法行为的掌握情况,老师展示了以下内容:据 2025年 5月 27 日央视新闻报道,江苏南京某消费者关注到网络平台上的一款减肥 药——商家声称“ 无需运动节食、十天瘦十斤、明星都在吃、安全不反弹 ”。其网购服用 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检测,药品中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芬特拉明、氟西汀等多种 有毒有害成分。警方展开调查后,查获 13万余粒问题药品,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最终, 12人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依法判刑。( 1)分析判断材料中 12人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1分)其判断依据是什么?(3分)【模拟法庭】学校邀请区法院的法官组织并指导举办了一次模拟庭审。活动后,法官指出了同 学们在模拟庭审过程中的问题及判决书中的错误,并以案说法,警示同学们要遵纪守法,远离 违法犯罪。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性质较严重。经本庭 合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郑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款人民币二千元。(2)请你指出上面的“ 判决书” 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进行改正。(4分)【严于律己】活动的最后,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各班要落实这次普法活动精神,多开展 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青少年要严以律己,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 治力量。(3)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 赣州市南康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