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章光的世界
第二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目录
01
03
04
02
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
课堂练习
新课讲解
课后小结
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
01
01.新课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景色,平静湖面上的拱形小桥与其倒影浑然一体,美丽神奇。小桥的倒影是怎样形成的?倒影与小桥有什么关系?
01.新课导入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区分实像与虚像
4.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讲解
02
02.新课讲解
平静的湖面
平整的镜子
光滑的瓷砖
这些镜子有什么特点?
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平面镜
02.新课讲解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 虚像
形成 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
显示 可以用光屏承接 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图示
例子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两根相同的蜡烛、透明薄玻璃板、玻璃板支架、光屏、纸、刻度尺、火柴
探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
1.将纸平铺到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的像(如图所示)
2.再把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直接(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没有蜡烛的像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3.再把另一根形状相同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并与像重合(未点燃的蜡烛看起来也有了烛焰),由此比较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正倒与蜡烛本身是否一致(如图所示)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4.在纸上描出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并用直线连接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量出直线和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如图所示)
5.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表格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与物的
大小关系
1
2
3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注意事项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2)为什么准备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
(3)为什么还要用到白纸、刻度尺?
用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而用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这是一种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记录物、像、玻璃板的位置,测量物距和像距
02.新课讲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02.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光源S发出的一部分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人依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感觉这些光是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发出的,S’就是S的像。实际上这些光并非是S’发出的,因此将S’称为虚像
02.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像作图
S
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1.从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出两条入射光线;
2.过入射点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4.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找出交点S′,即是S的像
法线、像与物连线、虚像及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像与物要对称;实际光线要标上箭头
S′
02.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像作图
方法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交平面镜于O点;
2.在另一侧截取S′O=OS,S′即为S的像
法线、像与物连线要用虚线;
像与物要对称。
【步骤】 ①做垂线; ②画垂足;
③量等距; ④画像点
S
S′
O
02.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平面镜可以用来成像,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古人利用铜的光滑表面制作各式各样的铜镜,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铜镜文物;现代社会也离不开平面镜,牙医检查牙齿需要用到平面镜,检查视力也会用到平面镜。
1.利用平面镜成像
铜镜
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
02.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用以窥探海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与普通地上望远镜相同,唯另加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
2.平面镜改变光路
02.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利用平面镜使房间看起来更空阔
3.扩大视觉空间
02.新课讲解
过度使用平面镜的危害
高楼外墙使用玻璃装潢会造成光污染
光污染
02.新课讲解
曲面镜及其应用
生活中有时见到的镜面是弯曲的,如 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统称为曲面镜。曲 面镜也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成像的。
交叉路口、急转弯的弯道处常装有凸
面镜(如右图),可帮助司机和行人扩大
视野,及时了解弯道前方的情况,降低交
通风 险。游乐园的“哈哈镜”其实就是凸面镜与凹面镜的组合,当游客靠近时,便会形成各种妙趣横生的人像。
交通路口的凸面镜
课堂练习
03
03.课堂练习
1.“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的倒立的虚像 D.山的正立的虚像
D
答案解析:平静的水面如同平面镜,岸上的景物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的“倒影”是在水面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D。
03.课堂练习
2.(多选题)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下列诗句和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中“坐地”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其中“空谷传响”是响声由山谷产生的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江清月近人”是平面镜成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钟声”是根据音调分辨出来的
AC
03.课堂练习
答案解析:A: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地球自转一天,在赤道上能够运动八万里,其中“坐地”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坐地”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A正确;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意思是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响声是猿的叫声在山谷的回声,不是由山谷产生的,故B错误;
C:“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江面平静,水中的明月离人非常近,水中出现明月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故C正确;
D:我们能够听出声音是“钟声”,这是根据音色分辨出来的,故D错误。
故选AC。
03.课堂练习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所示)。
(1)实验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与A 大小相等的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

像与物大小相等
03.课堂练习
(3)多次观察到(2)中的现象并测量距离之后,记录表格如下:
由表格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
(4)若想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华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5.00 5.00
2 7.35 7.35
3 9.52 9.52
对称
将一个纸板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观察纸板上是否能呈接到像
03.课堂练习
答案解析:
(1)蜡烛A是点燃的,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中进行。
(2)由实验过程可知,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与A 大小相等的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等大,可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大小相等。
(3)由实验过程和数据可知,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4)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因此将一个纸板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观察纸板上是否能呈接到像,来判断像的虚实。
课后小结
04
04.课后小结
感谢观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