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与限度 教学课件(共28张PPT)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与限度 教学课件(共28张PPT)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2.2 化学平衡状态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关注化学平衡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运用该模型解释生活实例和工业应用,实现知识迁移与模型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结合基元反应模型,从微观反应历程角度,分析复杂反应速率由慢步骤决定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可逆反应 “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的特点。
通过浓度 - 时间曲线分析平衡建立过程,理解 v 正逐渐减小、v 逆逐渐增大至相等的动态平衡本质。
掌握 “v 正 = v 逆”和 “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的判断方法。
难点
区分平衡时 “反应未停止” 与 “宏观现象不变” 的矛盾,避免将平衡误认为反应终止。
平衡标志的综合判断:辨析不同类型反应中平衡标志的差异。
结合三段式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或转化率。
课前导入
为什么可乐打开瓶盖后气泡会不断冒出?这是因为瓶内存在 CO 的溶解平衡:CO2(aq) CO2(g),瓶盖打开后压强减小,平衡打破。1861 年,贝特洛首次提出 “可逆反应” 概念,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双向性。如今,从工业合成氨到生命体中的酶催化反应,平衡思想贯穿化学研究与生产。
今天,我们将从可乐气泡的秘密出发,解密可逆反应的平衡本质,学习如何通过微观速率相等和宏观特征恒定判断平衡状态,甚至能为某化工厂的合成反应设计平衡监测方案!
0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概念:
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3)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应体系。
(4)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常见的可逆反应举例
事实上,许多化学反应都是难以进行到底的。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一些实例,如N2与H2合成NH3,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SO2被O2氧化生成SO3等,它们都是可逆反应
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不仅要明确反应的方向,还应关注反应进行的限度。
交流讨论
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
Fe2O3+3CO2Fe+3CO2
从炼铁炉口排出的尾气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CO。100多年前,人们曾认为这是由于CO与铁矿石接触时间不够的缘故。为使反应进行得完全,当时曾耗巨资改建高炉,通过增加炼铁炉的高度以延长CO和Fe2O3的接触时间,结果尾气中CO的体积分数并未减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上述炼铁反应的进行是有限度的。在高温下,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同时,铁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1)可逆反应概念中“同一条件”是前提,如葡萄糖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葡萄糖和氧气,但是两者条件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逆反应的热效应互为相反数,即一个释放能量,另一个则吸收能量。
(3)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有些反应的可逆性小,可视为“不可逆”。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一瞬间,逆反应开始进行。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由于生成物浓度很小,逆反应速率很小。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下降逐渐变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随着生成物浓度的上升不断增大。
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都没有停止。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也就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相等。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恒定值。
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改变,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0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和方法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一.直接标志
以 aA + bB cC + dD 为例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对于同一物质,其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v(A)正=v(A)逆,则达到平衡状态。
对于不同物质,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A)正:v(B)正=a:b且v(A)逆:v(B)逆=a:b,反应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论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还是其他浓度表示方式,只要在一定条件下稳定不变,就可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以 aA + bB cC + dD 为例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二.间接标志
1.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分子数等保持不变
当这些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可判断为平衡状态。
例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一直在改变,而在某一时刻后不再变化,就可以判断反应达到了平衡。
2.体系的温度不变
对于有热效应的反应,当体系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正逆反应的吸放热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如果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会升高,当温度稳定时即达到平衡;如果是吸热反应,体系温度会降低,温度稳定时为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3.体系的颜色不变(对于有颜色变化的反应)
当体系中某种有颜色的物质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说明该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例如在某些可逆反应中,若存在有色物质参与反应,当颜色稳定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了平衡。
4.气体的密度不变(对于有气体参与且有固体或液体参与的反应)
当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时,如果有固体或液体参与反应,气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体密度改变。当气体密度稳定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5.体系的压强不变(对于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
当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时,如果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会发生变化,当压强稳定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当a+b≠c+d时,压强不变可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但如果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即a+b=c+d,则压强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以 aA + bB cC + dD 为例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对于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
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改变,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稳定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例如在上述反应中,当a+b≠c+d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当时a+b=c+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以 aA + bB cC + dD 为例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或气体总压强不变。
(2)全部由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恒容时气体密度不变。
(3)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或成某一比例。
(4)不指明v正或v逆,或指明v正或v逆,但用不同物质表示时的比例关系不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
(5)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不变的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03
课堂小结
04
课堂练习
1.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 H2(g)+Br2(g)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
C
C
2.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大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小于92.0 kJ D.不能确定
A
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已知N2(g)、H2(g)、NH3(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5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
A.c(N2)=0.02 mol·L-1
B.c(H2)=0.7 mol·L-1
C.c(NH3)=0.3 mol·L-1
D.2c(N2)+c(NH3)=0.6 mol·L-1
B
4.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X(g)+3Y(g)2Z(g),若起始时X、Y、Z的浓度分别为c1 mol·L-1、c2 mol·L-1、c3 mol·L-1(均不为零)。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平衡时消耗的X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c1的取值范围为0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