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曾国藩左宗棠Q:两次鸦片战争有何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四洲志》魏源张之洞李鸿章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qún]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封建主义封建主义列强侵略战争赔款自然灾害战前战后救亡图存,探寻出路!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00-1850年间全国涝灾、雹灾和雪灾比以往100年明显增多,其间广西地区农业失收更为严重,至少有10个坏年景。洪秀全(1814―1864),生于广东花县,家境贫寒。7岁入私塾读书。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一句半句都是旨,认真遵旨万万年。”——洪秀全 《天父诗》能否求太平?求饱暖?土地分配:(核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产品分配:“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将两江总督府扩建为豪华壮丽的天王府,还从民间挑选嫔妃。其他诸王也竞相效尤,冠冕服饰,仪卫舆马,无不奢华。太平天国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马工程”:《中国近代史》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1)经济: 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农民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思想: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目光短浅。(4)组织: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太平道)李自成:均田免粮太平天国运动与之前的农民起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失败原因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失败原因材料1:在未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匆忙派孤军深入清朝统治比较巩固、军事力量比较雄厚的京畿地区,是太平天国在军事战略上出现的重大失误。——马光遥《简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2:“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引自《洪仁环自述》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2、战略上的失误(如:北伐孤军深入)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影响问题: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问题:太平天国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了吗?反侵略 ,反封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咸丰三年,清廷为了尽快平息太平天国起义,让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创建湘军。清朝执政者对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由重用而变为依赖,授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摘自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晚清四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 军队名称左宗棠(1812-1885)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楚军李鸿章(1823-1901) 直隶总督、军机首辅 淮军曾国藩(1811-1872)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湘军张之洞(1837-1909)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首辅 新军3、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地方势力)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洋务,泛指与西方的一切事务,如外交、通商、传教、引进机器生产和学习先进技术等。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兴起了一场以兴办近代企业,和建立新式军队为主要内容,以“求富”、“求强”为主要目的的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形势(1)清王朝面临内忧 外患(2)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人物与指导思想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3、洋务事业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企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金陵机器局生产的短炸炮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编练新式海陆军★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第一批留美幼童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三十年洋务,竟毁于甲午一役!泱泱之大国,竟败于弹丸东夷!4、洋务运动的结局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性质: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2)积极作用: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3)局限: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5、洋务运动的评价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一)边疆危机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1、西北边疆1875年,左宗棠新疆平叛(新疆内乱与英俄犯边)1884年,在新疆正式设省解决: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边疆危机2、西南边疆危机(1)陆上: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意指中国;(2)海上:1884年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3)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解决: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1)刘铭传在台湾多次击退法军(2)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3)李鸿章签订中法《越南条款》(4)1885年,台湾建省。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侵略矛头对准中国,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带领当地军民多次击败法军1884年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1885年1885年6月,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二)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扩张;朝鲜农民起义成为导火索。2、过程 牙山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清军战败; 黄海海战,中方损失略大,主力尚存,失去制海权; 辽东战役,大连、旅顺丢失; 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①承认朝鲜独立;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款2亿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⑤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二)甲午中日战争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4、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战后余波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斗争。台湾义勇军留台清军 刘永福不屈不挠坚强抗日(二)甲午中日战争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宗藩体系解体,东亚格局巨变。Q:为什么列强输出形态发生变化?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资本输出:列强用资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况和办厂权。流水线生产方法机械制造业内燃机1879 电灯爱迪生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加剧殖民扩张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意识觉醒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1896“台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四、瓜分中国的狂潮鸦片战争是晚清中国历史的第一次转折……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反抗力度逐渐加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形成鸦片战争后近代历史第二个转折……洋务运动的兴起则客观上标志着第三次转折……因此在“沉沦”中也蕴含着“上升”因素……——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探索出路侵略加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941895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