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课件(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课件(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的内容和意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
时空坐标
1927年
宁汉合流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底
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7年10月
井冈山根据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
1930~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争
民资资本主义夹缝中发展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政治:专制统治
经济:夹缝中发展
1936年国共合作
1937年全民族抗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目录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习题检测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第一章
(一)政治上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内:镇压残害人民,新军阀混战勾结
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卖国软弱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3.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在沈阳
附近制造的谋杀张作霖的事件。1928
年6月3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伐军
进逼之下,放弃北京,退返东北。因
其未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关东军决意除掉张作霖。6月4日晨,当张乘坐专列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死亡。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系列事件之一。
◎现坐落于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济南惨案纪念碑(纪念馆)”
(一)政治上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4.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
①1929年3-6月,蒋桂战争
②1929年10-11月,蒋冯战争
③1930年3-11月,中原大战。这是国民党新军阀蒋和冯、阎、桂之间的最大规模的混战



【课堂探究】观察右图及注释,为什么史学界普遍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1)军阀各自为政;②内乱混战不断。
◎现坐落于辽宁沈阳“张氏帅府”门前的张学良将军像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上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派系林立 四方割据
(1)军阀各自为政;(2)内乱混战不断。
为什么史学界普遍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上
(二)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927-1936年):被称为“黄金十年”
1.原因
(1)政局: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政策推动;
(2)政策: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民众: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2.表现
(1)轻工业以及新兴工业有较大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概括总结民族工业取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经济上
3.影响
(1)促进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
(3)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四大银行
四大银行是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四大国家银行,既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又是国民政府用来扩大国家资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形式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三)外交上
对外实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英美等列强在华仍拥有大量政治、经济等特权。
积极: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消极:并从根本上改变外交中的不平等地位,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特作以下之宣言:
(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满期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
(二)其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应即以正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
(三)其旧约业已期满而新约尚未订立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南京国民政府关于重订条约的宣言》
◎改订新约运动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这样的国民政府能带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未来?
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卖国软弱
对内:专制独裁,新军阀勾结混战,官僚资本主义强取豪夺
【小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抗日战争做了一些准备。但本质上它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二章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材料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走俄国式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1927.8-1927.9)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中国共产党遭到国民党屠杀、血腥镇压
如何应对?
建立自己的武装
暴力反抗
(一)军事上:武装斗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
(4)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指明前进方向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右倾:保守、妥协退让
左倾:激进、盲目冒进
(一)军事上:武装斗争
◎八七会议会址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军事上:武装斗争
◎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概况: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井冈山会师(局部)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①概况:1928年,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②影响: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起来。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根据地
中心内容
主要形式
物质基础和依托
保证
保证
依托
依托
中国共产党领导
动力
动力
◎朱毛《井冈山会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①召开: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②内容:
A.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B.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古田会议
党指挥枪
〖古田会议〗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内涵
军事保证
核心内容
后方保障
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成功实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成功原因
中国特殊国情(敌强我弱,农民受压迫深等)
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
①根据地巩固扩大: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其十几个根据地
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四次粉碎国民党“围剿”
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有利于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
广大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内容:
意义:
⑴根据地建设
⑵土地革命
⑶武装斗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探究思考】国民党会容许这个政权的存在吗?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三)政治上:建立苏维埃政权
【课堂探究】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将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
(1)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
(2)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
(3)北伐的影响,有群众基础
1.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2.意义: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有利于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四)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性质: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1928年12月在井冈山制订的《土地法》规定,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30年2月7日至9日,二七”《土地法》。明确规定“没收一切豪绅地主阶级及祠堂庙宇社会的田地、山林、池塘、房屋”。会上,毛泽东提出也应该给豪绅地主及反动派家属分地
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第三章
(一)背景
三、红军长征
1.直接原因:1930年10月,蒋介石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2.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的表现 :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带着众多笨重的印刷、军工机器缓慢行进,转移成为大搬家,使红军接连失利、损失巨大。
——《中外历史纲要 教师教学用书》
共产国际派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放弃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李德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二)过程
长征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开始:
转折:
胜利:
时间
内容
意义
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5年1月
①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②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③成立由毛泽东参加的3人军事小组。
遵义会议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会址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考。——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走独立自主之路
(二)过程
(三)长征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
材料一: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②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沿途播下革命种子,鼓舞了群众(播种机);
③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开始)。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红军长征
国民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认识武装斗争
的重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
被迫长征
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八七会议
城市失败
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从幼稚走向成熟
长征的胜利
转危为安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识拓展】: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有何启示?
启示:独立自主可以确保正确的路线贯彻实施,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障
三、红军长征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4)革命性质由民主革命转移到民族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
“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瑞金→陕北(即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
国民政府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开辟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反围剿斗争
围剿红军
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逼蒋、联蒋抗日
西安事变
日本:局部侵华(1931.9--1937.6)
形式统一全国
内政:
外交: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改订新约运动
长征及北上抗日
新的革命道路:
伟大的战略转移:
八七会议
古田会议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
对峙
合作
本课小结
习题检测
第四章
1.九一八事变后,钱昌照等人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谋划创办钢铁、机械、电器、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门类的国有企业,甚至仿效苏联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三年计划,力图启动重工业建设。这( )
A.表明大危机使中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D.解决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
C
2.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3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商品交易量如棉花、棉纱等也增加30%。此时,国家经济的发展( )
A.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关
B.有效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改革
D.是国共关系调整的必然结果
C
3.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由此可见,古田会议( )
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B.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摆脱了苏联红军的建军模式 D.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官兵关系
A
4.琼崖土地革命时期,有歌谣“火烧红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爷眼白白,依仔笑开颜”,可见当时的情景。1933年初,琼崖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失去联系,革命进入了异常艰难时期。1937年7月,琼崖革命根据地与上级党委和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决定这一革命进程的关( )
A.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 B.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
C.险要地形利于革命力量保存 D.爱国华侨的有力支持
A
5.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 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
B
6.美国某学者在长篇纪实文学《翻身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高度赞誉一份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文献,称其在中国内战时,恰如《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据此推断,该“红色文献”( )
A.见证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C.承认并限制封建剥削和债务 D.废除了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制
B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