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程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时空坐标目录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肆习题检测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一章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1919)1.原因中国: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法国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提出: a.废除外国在华一切特权b.取消“二十一条”等列强:英、美等国操作和会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失败的胜利国强权战胜公理思考:民众思想上何时觉醒?(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1919)1.原因材料: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各地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各种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此时期为何会产生尖锐的阶级矛盾。(3)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发了阶级矛盾,为五四运动奠定政治基础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1919)1.原因材料: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剑桥中华民国史》1.原因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同时,哪个阶级也随之壮大?(4)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阶级基础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1919)2.经过: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形式第一阶段 游行示威第二阶段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结果 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革命性、爱国性: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先锋: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群众性:广泛的群众基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和约签字”5月4日北京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杰出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二 据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记载:“总共人数无确实统计,大概有六七万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以如此规模的行动,走上政治舞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新起点。”——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四 五四运动在唤醒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毒瘤,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辛亥革命只是政治的革命,五四运动才是思想革命的先声。——《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3.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性质】①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3.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4.五四运动之时代价值【课本123页学思之窗】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1920年12月,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开展工人运动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探究:综合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方式有何特点?1.范围:先进知识分子、广大工人阶级(人群)北京、上海、长沙、武汉、广州等(空间)2.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李大创的推动下,北京的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曾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悲惨的生活状况。在上海,陈独秀等人也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发动和组织工作,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章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2月,天寒地冻、漫天阴霾,一辆骡车缓缓驶出北京城,车上的两人一副商人装扮,他们在冰冷的骡车里满怀激情地讨论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头筹备党组织。《觉醒年代》剧照蕴含着李大钊和陈独秀深厚的革命友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图(1921年前)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选集》1. 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4)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1.时间2.地点1921年7月23日至8月3日。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代表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 ——习近平(二)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摘自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三)中共诞生的意义:红船精神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三次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1921.7,上海) 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中共三大(1923.6,广州)内容意义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中央机构制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和最高纲领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加速了中国革命进程。革命纲领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特点?1. 中国共产党对国情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2.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3. 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成长。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三章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由孙中山亲自作为介绍人,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1924年1月,(李大钊)出席了标志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摘编自郭德宏著:《李大钊传》红旗出版社李大钊和孙中山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顶峰京汉大罢工▲河南郑州二七纪念馆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神强大的敌人。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24年1月,在有共产党人的参加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张,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一)国共合作1.背景(1)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_______(2)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__________问题的决议。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2.标志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3.意义党内合作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国民革命席卷全国。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民族民权民生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国民共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在反帝“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建立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黄埔军校的建立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根据北伐示意图并结合课本,概述国民革命的目的、经过、主要历史功绩。1.目标:“__________________”。2.进展: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成立,通过再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3.高潮:_______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流域。4.功绩:打倒列强,除军阀广州长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广大群众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二)国民革命1926(1)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2)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工”。(二)国民革命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5.结果:失败材料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缺少足够的认识。特别是中共领导层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使党在国民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能够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导致革命失败。——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正确认识大革命的失败,从中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失败原因】客观方面: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方面: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②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③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1)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3)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6.影响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二)国民革命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民党一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背景历史意义: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共二大中共一大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北京、上海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本课小结本课小结习题检测第四章1.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B.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C.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B2.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B3.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B.忽视了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力量C.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 D.对中国的革命性质尚认识不清C4.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职工运动作出了决议,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目前的主要职任是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工会与其他阶级民众团体建立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行动的联合战线,就是实现这一职任的唯一策略”。该策略( )A.有利于中苏友好合作B.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D.促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5.1924年1月之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这说明( )A.中共控制了国民党党务 B.国共合作理念深入人心C.新三民主义的贯彻实行 D.北伐战争推动国共合作C6.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C.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D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