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授课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授课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课标要求】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进行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3.从西北、东南、东北等方位了解中国边疆出现的危机,加强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对其危害进行历史解释。
4.全面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体会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感悟家国情怀。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Q:太平天国?
上帝人人当拜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洪秀全创拜上帝教
Q: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背景
②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
①鸦片战争激化阶级矛盾;
③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概况(14年)
失败:天京陷落
爆发:金田起义
建都:定都天京(南京)
全盛:北伐西征
转折:天京变乱
《资政新篇》
重创:安庆失守(湘军)
《天朝田亩制度》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北伐西征(1855)
材料:屡诏敦促国藩,移师东指,规复苏、常、杭失陷郡县,五日之中,严谕四下。
——《浔州府志》
Q:为什么清政府“五日四谕”,严令曾国藩收复江浙?
材料:上海一县,人民千万,合东南数省,不足比其富庶。
——曾国藩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户人家屋前种地,屋后栽桑,男耕女织;每家只能养5只鸡,2只母猪,不准饲养公鸡,公猪,否则就会超生,造成不均,不均就会吃亏,是有悖于这个制度的。
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VS《资政新篇》
革命性: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局限: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
发展小农经济,不符合近代化潮流
反映了:农民阶级渴望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空想性!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缺乏群众基础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Q: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只有媳错无爷错,
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
只有臣错无主错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②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抵抗西方侵略;
引发政治权力结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汉族官僚集团崛起;
破坏了南方地区的生产力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剿发捻”是指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勤远略”便是指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
它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两大目的:
直接: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外来侵略
根本: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央)
(地方)
洋务派
湘军首领、曾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淮军首领、曾任直隶总督、湖广总督
湘军将领、曾任陕甘总督、浙闽总督
曾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咸丰帝六弟,帮助慈禧夺取权力,曾任总理衙门大臣
汉族官员崛起、位高权重,多有处理对外或军务经验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时间
19世纪
60-70年代
19世纪
70-90年代
19世纪
60-90年代

内容
近代军事
工矿交通
(自强)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设立学堂派遣留学
新式海军、陆军
19世纪60-80年代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主张学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1894年6月30日)
1881年詹天佑毕业班同学合影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评价:
军用工业
1、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经济近代化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军事近代化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教育近代化
民用工业
新式海军
新式教育
近代化第一步
能否剿发捻?能否勤远略?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能否剿发捻?能否勤远略?
区域 时间 史实
西北 1864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8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 新疆建省
西南 东南 1883 中法战争爆发
1884 马尾海战失利
1885 镇南关大捷
1885 台湾建省
黄海 1894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初现成效
边疆危机严重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能否剿发捻?能否勤远略?
1876年,李鸿章会见日本驻清公使森有礼时说:阁下赞赏模仿欧风,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羞耻之事……我国决然不会进行如此变革,只是不得不在武器、铁道、电信等机械方面,积极吸收西洋的东西。
日本所模仿的“欧风”是什么?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也尝试踏上现代化的道路......
同样的尝试,不同的结果
不触动封建统治下的
有限现代化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2.局限性: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①洋务派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②其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评价: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方位 危机表现 中国应对 影响
西北
西南
东南
西北边疆:新疆问题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地区
1875年:左宗棠发兵入疆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西南边疆:越南问题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年底中法战争;
1884年:法军炮毁福州造船厂;进军台湾
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中法《越南条约》
东南边疆:台湾问题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
1884年:法军偷袭台湾被刘铭传击退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思 考 :根据材料和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独立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近代天皇制的确立与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日本挑起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长期以来奉行的大陆政策,时其武力扩张的理论依据;开拓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是日本挑起战争的经济动因;1890年起发生在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刺激日本通过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清政府的妥协让步,欧美列强的怂恿、挑拨,以及日本国内甚嚣尘上的战争舆论,是促成日本率先开战的直接契机。
——崔志海《当代中国晚清政治史研究》
思 考 :根据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的?
时间:
背景:
过程:
结果:
1894年——1895年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扩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
①1894年7月:丰岛战役标志爆发;②1894年9月:平壤战役;③1894年9月:黄海海战;④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⑤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标志结束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丰岛
1894.7.25
1894.9.15
黄海海战
旅顺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平壤
泱泱之大国,竟败于弹丸东夷
1. 丰岛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平壤陆战(左宝贵),清军退回国内。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邓世昌、林永升牺牲。

4.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泱泱之大国,四万万人齐下泪
条款 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思 考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清政府产生什么影响?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识的觉醒
众志成城,勇击日寇:
材料1: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惟有开战!
——全台义军统领丘逢甲
材料2:愿人人战死而失谷,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材料3: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九亲王——山根信成少将……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4: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材料1: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里的山水花木。中国水师欲不逊一筹,得乎?
——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
材料2:(1887年)为购买吉野号,明治天皇主动捐了30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国库中拿出30万元用于海军建设。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献出来了,全国官员和富豪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共计103万8千日元。
——《日本海军史》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清政府统治腐败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2.高额利息借贷;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路矿权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影响: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899年,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提出的对华政策。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这一政策照会。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鸦片战争是晚清中国历史的第一次转折……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反抗力度逐渐加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形成鸦片战争后近代历史第二个转折……洋务运动的兴起则客观上标志着第三次转折……因此在“沉沦”中也蕴含着“上升”因素……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894
1895
边疆危机
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
狂潮
本课小结
1.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据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政府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A
2.以下是为《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规定。它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  )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A.主张土地国有 B.倡行西方民主
C.力主男女平权 D.注重基层治理
A
本课练习
3.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时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器不如人”。正如李鸿章所言“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弓矛小枪小炮,故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而解决之道,在“讲求洋器”。这种认识,在当时(  )
A.引发了全盘西化浪潮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促进了维新运动的深入
B
4.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
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
D
本课练习
5.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其历史背景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取胜
C.中国边疆渡过了危机 D.总理衙门设立增强了国防意识
6.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  )
①收复雅克萨之战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 ④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D
本课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