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高2027届 思想政治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C D D C B D A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D B B D C C D C B21 22 23 24 25 26B B A C C A二、非选择题27题:【答案】(1)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②坚持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新时代,更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事业发展。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点3分,共12分)(2)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②在新形势下,党面临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考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③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每点3分,共12分)28题:【答案】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通过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和五级组织体系,统筹公共服务、城乡治理等重点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②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动员村(居)委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宣传防范,提升居民安防意识,夯实群众基础。③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合力。整合街道政法委员、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形成“2+3(1)+N”协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④坚持运用法治思想解决问题,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完善风险闭环管理。通过“七个闭环”机制系统,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整治等一体推进,提升治理效能。(每点3分,共12分)29题: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 用的民主。②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③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反映群众意愿,创新基层人 大工作方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推进和监督地方政府工作。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每点3分,共12分)选择题解析:1. 【答案】B【解答】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①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1949年建立新中国才取得执政地位,②错误;我国没有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③错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民富国强,④正确。2. 【答案】C【解答】材料强调的是在党的带领下新中国75年来取得了各项成就,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而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不选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正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③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阐述了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④正确。3. 【答案】D【详解】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错误。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错误。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正确。④: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④正确。故本题选D。4.【答案】D【解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抗震救灾一线挺膺担当,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②符合题意;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困难,争分夺秒搜救被困人员,持续开展救援善后工作,用心用情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说明党的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符合题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①不选;题干与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无关,③不选。5. 【答案】C【解答】坚持人民根本立场,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①错误;漫画《连心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④错误。6. 【答案】B【解答】①④正确,“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意思是: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说明了中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必须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维护党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②③不合题意,题目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并未体现人民的主体作用和推进反腐败斗争。故选:B。7. 【答案】D【解答】A.政府依法行政,故不选A。BC.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而非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故不选BC。D.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故D项正确。8. 【答案】A【详解】①②: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这启示党员干部以榜样为镜观照自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②正确;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③表述错误;④: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表述错误;故答案选A。9. 【答案】D【详解】③④:党中央采取一系列科学举措,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科学执政,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③④正确。①: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①错误。②:依法执政才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②错误。故本题选D。10. 【答案】C【详解】①:材料强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而不是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①不合题意。②④:在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基础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表明自我革命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应结合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共同促进党的建设,②④符合题意。③:应该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推进党的自我革命,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1. 【答案】B【解答】A.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观点错误;B.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B观点正确;C.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材料主旨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C观点不符合题意;D.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但就是的观点不科学,故D观点错误。12. 【答案】D【详解】①:应该是国家职能与国体相适应,而不是国体与国家职能相适应,①不选。②: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属于极少数敌对分子,我国各部门协同合作严厉打击这类行为,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职能,②正确。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打击危害人民安全的犯罪活动是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民主的体现,并非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③不选。④:我国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体现了国家对这类犯罪零容忍的坚决态度,通过依法惩处彰显了法律的威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④正确。故本题选D。13. 【答案】B【解答】A.民主是否优越需要根据各国国情而言,最优越的民主这一说法错误,故不选A。B.基层立法联系点被称为国家立法“直通车”,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以其上连人大,下接地气的独特优势为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故B项正确。CD.材料主要强调最真实的民主,而不是强调最广泛的民主和最管用的民主,故不选CD。14. 【答案】B【解答】①正确,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错误,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人大具有监督权和决定权;③正确,县乡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要对选民负责;④错误,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而非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不能执政。故选:B。15. 【答案】D【解答】人大代表行使表决权、审议权和质询权,排除AC。全国人大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D符合题意,B未体现。16. 【答案】C【详解】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①与题意不符。②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②④正确。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错误。故本题选C。17. 【答案】C【详解】①④:题干强调的是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不涉及人民政协的职能以及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故①④排除。②③: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我国的政党制度能够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来增进共识,推动决策的民主化,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18. 【答案】D【解答】政协关注相关问题,召开对宗教事务的界别协商会议,这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也是推动协商民主,更好地坚持宗教信仰自由,③④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政治协商这一人民政协的职能,也不是围绕团结主题,①排除,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错误。19. 【答案】C【解答】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内拥有丰富的历史图片、文物史料、珍贵实物,这些文物集中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陈列馆为各民主党派等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思想政治和历史传统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②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①错误;人民政协是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错误。20. 【答案】B【详解】①: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用于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正确。②:我国的民族格局是“多元一体”格局,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并非通过此项举措来“开创”,并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资金助力民族地区发展,与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联性不大,②不选。③:国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既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利益需求,又着眼于国家整体发展利益,能使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统一,③正确。④: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步确立的,不是通过此次资金支持才建立的,④错误。故本题选B。21. 【答案】B【详解】A: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人大代表选举,A错误。B:村委会就文化礼堂装修事宜征集村民意见属于民主协商,B正确。C:村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对村民建房资格进行公示不属于民主决策,而是民主监督,C错误。D:公民的监督权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村委会不是国家机关,D错误。故本题选B。22. 答案】B【详解】①:群众 “点单” 体现了让群众表达需求,从 “为民作主” 转变为 “由民作主”,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①正确。②: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②错误。③: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依法行政,③错误。④:人大 “验单” 是人大对政府办理民生实事项目情况进行监督,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能,④正确。故本题选B。23. 【答案】A【解答】A. 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云梦秦简》, 在法律部分记载了秦代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 包括十八种律法。这表明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A正确。B. 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近代以来,法治才代替了人治, B错误。C.材料不涉及科学立法,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科学立法的法治观念是否古已有之,排除 C。D.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材料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没体现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排除D。24. 【答案】C【详解】①:材料强调立法,未涉及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①排除。②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能源法,修改了矿产资源法、会计法、统计法等,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立法,未涉及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③排除。故本题选C。25. 【答案】C【详解】①④:“法能杀不孝,却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却不能使人耻。”意思是法治能够诛杀不孝的人,但是无法让人孝顺,能处罚盗贼,但无法让人清廉,启示我们要加强道德对法治的滋养,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要坚持良法之治,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以及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①④观点符合题意。②:古语主要说明法律不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没有涉及规范执法,提升执法机关公信力,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③:古语主要说明法律不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因此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而没有说明要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6. 【答案】A【详解】①②:“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只有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有序运转”表明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①②正确,③: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③错误。④:我国没有实现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依法治国已实现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表述不符合实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高2027届 思想政治 试题尊重自己!爱护复旦!复旦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赖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本试卷分为I卷和Ⅱ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命题人:第I卷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1.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下面关于中国共产党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百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已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民富国强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以“壮丽75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取得的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连日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抗震救灾一线挺膺担当。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困难,争分夺秒搜救被困人员,持续开展救援善后工作,用心用情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从中可以看出(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③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④党的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如图漫画《连心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公民根本立场没有任何自己利益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④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 韩非曾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这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启示是( )①必须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维护党的统一领导②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执政水平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 依法行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依法执政8.(改编)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先进模范是“看得见的哲理”。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强调“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这启示党员干部( )①以榜样为镜观照自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以作风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④坚持执政为民,将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改编)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这表明( )①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是中共中央的职责所在②坚持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③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科学执政④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 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在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基础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②应结合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共同促进党的建设③要以自我革命为根本目的,健全党内法规体系④自我革命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改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 )A.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B.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C.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D.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2.2024年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作出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近年来,我国各部门协同合作,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行为( )①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体现了国体与国家职能相适应②充分表明我国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职能③说明打击危害人民安全的犯罪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④体现出国家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彰显法律威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 基层立法联系点被称为国家立法“直通车”,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扎实推进,以其上连人大,下接地气的独特优势为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这里侧重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A. 最优越的民主 B. 最真实的民主 C. 最广泛的民主 D. 最管用的民主14. (改编)“心中有人,眼中才有事”“听得群众言,方知群众心”。安徽80后大学生“猪倌”刘杰当选县人大代表后,巧用俗语、歇后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再“顺藤摸瓜”了解群众想法。材料中县乡人大代表( )①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具有提案权和决定权③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要对选民负责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代表人民执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5. (原创)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 )。A. 表决权 B. 决定权 C. 质询权 D. 监督权16. 2025年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②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③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④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当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打造能源消费新生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人民政协依法履行了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③我国的政党制度能够增进共识推动决策民主化④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召开“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与利用”宗教界别协商会议。道教、佛教等宗教界委员在会上各抒己见,关注“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不足”“宗教文物文化内涵有待挖掘”等问题。有关部门到会与委员们积极互动,助力宗教活动场所文物“活起来”。对宗教事务的界别协商,说明政协( )①围绕团结主题,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②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④推动协商民主,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9.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内拥有丰富的历史图片、文物史料、珍贵实物,这些文物集中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陈列馆为各民主党派等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思想政治和历史传统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据此可知( )①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和思想领导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③民主党派是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0. 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66.6亿元已提前下达。据悉,国家民委将更好发挥该项资金作用,完善民族领域发展政策体系,支持民族地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此举有利于( )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创多元一体民族格局③实现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统一④改善民族地区生活条件,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 某班同学调查基层民主实践活动。下列调查所对应的基层群众自治活动正确的是( )A.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行使选举权B.村委会就文化礼堂装修事宜征集村民意见——开展民主协商C.村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对村民建房资格进行公示——进行民主决策D.村民针对村委会的年度工作进行评议——行使监督权22. R县人大常委会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新模式,精准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对该模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群众“点单”:由“为民作主”转变为“由民作主”②代表“定单”: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决定权③政府“领单”:依法执政,让“民意”变成“满意”④人大“验单”:强化监督,促使行政机关切实履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 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云梦秦简》,在法律部分记载了秦代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包括十八种律法。这表明( )A.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B. 秦代实现了法治代替人治C. 科学立法的法治观念古已有之 D. 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24. 2024年,我国在重点领域立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能源法,修改了矿产资源法、会计法、统计法等,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①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 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④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 “法能杀不孝,却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却不能使人耻。”这句古语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①坚持良法之治,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②坚持规范执法,提升执法机关公信力③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6.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无论是党的领导、政府施政,还是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党和国家各玩工作只有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有序运转。这表明( )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依法治国已实现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8分)27.(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三十余年来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非凡的实践力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必须守住的人民的心。”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材料二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决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25年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会议强调,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干部应如何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知识,说明我们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原因。(12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规范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庭院)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统筹抓好公共服务、社会安全、城乡治理、宣教动员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延伸工作触角,加强防盗、防骗等知识宣传,做到“时时见安全宣传、时时谈安全防范”,不断增强全民安防意识。探索建立“2+3(1)+N”实体化运行机制,以此形成风险隐患调处整体合力。“2”指街道政法委员、担任街道副职的派出所所长;“3(1)”指街道综治办(中心)主任、派出所副所长、司法所所长、(派出法庭庭长);“N”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层资源力量。由“2”统筹调解资源,“3(1)”全员参与,整合“N”方面力量,形成“七个闭环”,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整治等一体推进。近年来,该区共排查发现“六类风险隐患”210起,成功化解197起,调处成功率为93.8%。先后2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总结该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12分)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某地区人大主席团创新推出“四单”工作法,实现政府民生决策与群众“急难愁盼”需求精准对接,生动践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主理念。【图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镇人大“四单”工作法是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与部分解析20250409.docx 高一政治半期试卷20250409.docx